1
陈桥兵变以后,宋太祖赵匡胤失眠了。
尽管兵变成功,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帝,可他却经常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他经常大半夜睡不着,跑去敲大臣的门聊天,搞得有些重臣睡觉都不敢脱衣服,担心皇帝突然半夜来访。
这种失眠持续了一年多,越来越严重,有个侍卫于是向赵匡胤进献了一把隐藏在手杖里的宝剑,希望皇帝能睡得安心一点。
可他还是睡不着。
于是,就在陈桥兵变的第二年,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初九日,这一天,赵匡胤叫来助他兵变的石守信等禁军大将一起喝酒,酒酣耳热之间,赵匡胤又开始吐槽他的失眠症很严重:
“要不是你们,我也当不上这个皇帝,我无时不刻都念着你们的功劳,但当皇帝也很不容易,我没有一个晚上睡得好觉啊!”
作为曾经与赵匡胤结拜过的“义社十兄弟”之一,石守信等大将懵逼了,问说:
“为什么?(何故)”
赵匡胤说:“这有什么什么难猜的,我这个位置,谁不想坐啊?所以我才睡不好啊!”
哎呀,石守信等人赶紧跪拜表忠心:“今天命已定,谁敢复有异心”?
失眠的赵匡胤又说:“你们是很忠心,可万一那天也有人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这可怎么办哪?”
闹了一年多,这些大老粗武将们才搞明白,原来赵匡胤失眠是因为这事,于是赶紧磕头求皇帝大哥指条明路,趁着酒劲,赵匡胤似醉非醉地说:
“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第二天,石守信等人纷纷上书请求辞职,在陆续收回兵权以后,赵匡胤终于难得睡了个好觉。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年,960-976年在位)
2:
可他的失眠症并没有完全好。
“我还是睡不着啊,因为卧榻以外,都是别人的地盘!”
尽管在陈桥兵变当年,赵匡胤就平定了忠于后周的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的反攻,但是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走马观花换了13位皇帝,除了内乱之外,外患更是严重,北有虎视眈眈的契丹和北汉,南有南唐、后蜀等十国政权,如今既已“杯酒释兵权”成功“安内”集权,但如何“攘外”,这个问题,北宋还没有解决好。
由于赵匡胤经常突然到访,因此赵普每次退朝,并不敢随便穿戴,有一天傍晚,开封城中大雪,赵普以为皇帝不会来了,正在松懈时,突然传来皇帝御驾已到,赵普急忙出门, 这才发现赵匡胤站在风雪中,不仅如此,赵匡胤还约来了弟弟晋王赵光义。
于是,赵匡胤、赵光义、赵普三个人一起在赵普家中烤肉吃,赵普的妻子敬酒,赵匡胤还称呼她为嫂子。于是在这雪夜密谈之中,赵匡胤提出了如何平定南北各国、统一天下的问题。
▲雪夜密谈图
早在后周时,名臣王朴就曾经向后周世宗柴荣献出《平边策》,指出应该先南后北,先击取南唐、后蜀、南汉等较弱小的南方各国,然后再北攻北汉、契丹,夺回当初被后晋割让的幽云十六州。
但柴荣在南下夺取南唐的江北淮南十四州后,北汉与契丹不时勾结南下犯边,为此,柴荣不得不转而先北后南,进而夺取了幽云十六州中的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和易州(今河北易县),尽管柴荣中途重病被迫撤兵,随后不治身亡,留下千古遗憾,但他的南北武功,还是给北宋留下了丰厚的政治遗产。
作为有统一天下之志的君主,柴荣没完成的大业,赵匡胤作为北宋的开国皇帝,自然耿耿于怀,自从中唐时期安史之乱(755-763年)爆发以来造成的政治遗祸,藩镇割据在唐末愈演愈烈,最终在朱温于907年篡唐自立以后,演变成为了五代十国的纷乱复杂局面,作为继往开来者,赵匡胤必须直面这一问题。
赵普虽然读书不多,但对于前朝名臣王朴提出的“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还是了然于心,于是,他向赵匡胤同样提出了“先南后北”的策略,吃着烤肉、喝着热酒,赵匡胤含笑点头说:
“我的心意正是这样,特地来试试你罢了。”
于是君臣“雪夜定策”秣兵历马,北宋乾德元年(963年),赵匡胤先是出兵平定了割据湖北的荆南和割据湖南的武平两个藩镇;
乾德三年(965年),北宋又攻灭后蜀,平定四川;
开宝四年(971年),北宋接着攻灭南汉,先后平定广西、广东;
开宝八年(975年),北宋又攻灭了十国中最为强大的南唐,平定江苏一带。
至此,南方仅剩下吴越、漳泉两国,向北进攻北汉虽然不能一战而定,但赵匡胤却大规模掳掠了北汉的人口,使得北汉仅仅剩下三万多户属民,从而为后来宋太宗赵光义攻灭北汉奠定了基础。
3:
可尽管十几年间统一大业进展顺利,赵匡胤还是失眠,还是睡不好。
北宋在960年建国后,尽管赵匡胤通过剥夺大将兵权、加强禁军、削弱藩镇等系列举措,逐渐加强了中央集权、一举削弱了武将集团,但皇亲贵戚集团却取而代之、逐渐崛起,当皇帝,确实不容易。
赵匡胤喜欢搞突然袭击,开宝六年(973年),有一天,赵匡胤又是突然杀到了赵普的府邸,当时刚好吴越王钱俶派人给赵普送来了信件和礼物,眼看北宋向南攻城略地,偏安今天浙江一带的吴越国也岌岌可危,作为吴越王,钱俶自然惶惶不可终日,于是派人向能左右北宋朝政的宰相赵普献上了“十瓶海物”。
赵匡胤突然到访,慌忙之下,赵普忘了将礼物收好,没想到赵匡胤恰恰就看到了“十瓶海物”,于是赵匡胤质问这是什么,赵普说,这是吴越王派人送来的海边特产。赵匡胤来了兴趣,说既然是吴越王送的礼物,那一定是好东西,打开看看。结果手下们一打开,才发现十瓶“海物”里面,装的竟然全部都是金瓜子(小颗粒的瓜子黄金)。
事发突然,赵普急忙跪下磕头认罪,说自己并不知道里面装的都是黄金,否则一定会上报皇帝,回绝这些礼物。
赵匡胤只是笑笑,说,“你尽管收下,不必多虑,吴越王还以为天下大事,都是你做主的呢!”
▲北宋权臣赵普(922-992年)
作为赵匡胤的家臣出身,赵普读书不多,史书经常说他不学无术,但赵普对此的说法是,他是以“半部论语助君王治天下”。
赵普的曾祖父曾在唐朝末年当过三河县令,祖父赵全宝在唐末任澶州司马,父亲赵迥在五代时任相州(今河南安阳)司马,家族尽管累代官宦,但也只是小吏出身。到了后周时期,赵匡胤的父亲、后周禁军大将赵弘殷刚好生病在滁州养病,当时正担任滁州军事判官的赵普抓住机会,鞍前马后、朝夕侍奉药饵照料赵弘殷,由此赢得了赵弘殷、赵匡胤父子的好感,进而成了赵匡胤的家臣和秘书掌书记。
在陈桥兵变前后,赵普跟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一起协助紧密筹划,最终促使兵变成功、“居功至伟”,到了北宋乾德二年(964年),从小吏出身的赵普最终一跃而上,成为了北宋的宰相,官封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在皇帝身边久了,加上又大权在握,赵普难免日益骄横,史书说赵普经常在自己办公的地方设一个大瓮,朝廷大大小小的奏折他都要先过目一遍,碰到忤逆他心意或者他看着不爽的奏折,赵普经常直接就将文件扔进大瓮,然后下令放火焚烧,经常以个人喜好来定夺国事。
对于自己意欲拉拢、推荐进步的官僚,赵普的强势也大大出乎了赵匡胤的意料。有一次,赵普向赵匡胤荐举要升某人官职,赵匡胤向来厌恶该人,就拒绝了;第二日,赵普又再举荐,赵匡胤再次拒绝;到了第三日,赵普又来举荐,赵匡胤当场大发雷霆,直接就将赵普的荐举书撕得粉碎,没想到赵普神色自若,竟然将撕碎的荐举书捡了起来,第二天补缀成纸后,“复奏如初”,赵匡胤被逼无奈,“卒用其人”。
赵普小官僚家庭出身,自己又不学无术,他不明白一点,自古以来,皇权与相权之争,一直是一个难以平衡的矛盾,皇帝需要宰相协助处理政务,但又担心宰相擅权专政、架空皇权,以致君弱臣强。南宋初期,秦桧党羽遍布朝野,以致宋高宗赵构经常在靴筒里藏着一把匕首以防不测,而这种中国历史上皇权与相权之争的结果,就是到了明朝时,朱元璋在诛杀胡惟庸后,直接撤销了宰相这个职务,使得皇权专制达到了巅峰。
但不爱读书、也不太了解历史的赵普不以为然,不仅吴越王的金子要收,甚至还侵夺民田、自己开客栈与民争利;进入北宋后,由于开封周边森林被大规模开垦破坏,以致官方营造缺乏大型木料,因此北宋官方遂禁止私人买卖陕西、甘肃的大木料,但赵普却派遣小吏大摇大摆贩买后,将大木料连成巨大的木筏运到开封给自己盖私宅,而他的小吏则趁机偷窃木材,打着赵普的旗号在京城公开叫卖,引得满朝哗然。
4:
陈桥兵变时,赵匡胤年仅33岁,尽管生有4个儿子,但赵匡胤的长子和三子早夭,剩下次子赵德昭(951—979年)和四子赵德芳(959—981年),当时,赵德昭仅有9岁,赵德芳仅有1岁多,由于当时自己的儿子都太小、加上亲人无多,因此当时赵匡胤就重点培养自己21岁的弟弟赵光义,通过扶持赵光义这位皇弟,来抗衡制约当时仍然势大力雄的武将集团。
赵匡胤共有五兄弟两姐妹,他自己在兄弟中排行老二。陈桥兵变时,赵匡胤的大哥赵匡济和五弟赵光赞都已去世,考虑到自己通过兵变骤登皇位根基不牢,而自己的家族中,仅剩的两个弟弟中四弟赵廷美(947—984年)当时仅有13岁,因此已经21岁、年轻力壮的赵光义就成为了自己的左膀右臂,在陈桥兵变前后,赵光义更是和家臣赵普上下活动,最终促成了哥哥赵匡胤的兵变成功。
所以,赵匡胤一度很爱自己的弟弟赵光义。
因为在五代十国皇帝更换如走马观花的暗流汹涌中,武将集团看谁势大、看谁给的利益多就跟谁走,武将集团既然并不可靠,所以他才要扶持皇族,加码巩固自己的皇位。
因此赵匡胤即位后,先是封弟弟为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不久又领泰宁军节度使;虽然殿前都虞候名义上只是禁军的大将而已,但实际上,自从陈桥兵变以后,赵匡胤就将自己一度统领的禁军大权让给了赵光义,以方便赵光义帮自己监视诸将。
陈桥兵变当年,在平定后周的李重进等反抗势力后,赵光义又被封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再加兼中书令,至此,赵光义不仅掌握了禁军大权,而且身兼宰相和首都行政长官之首。
在攻取太原后,赵匡胤又接着晋封赵光义为东都留守,别赐门戟,封晋王,位列宰相之上。到此,除了赵匡胤之外,赵光义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并且同时掌握了北宋的军权、政权,牢牢控制着首都开封的各种人事。
通过杯酒释兵权等各种动作,赵匡胤在北宋建立后逐渐剥夺了各位大将和藩镇的军权、财政、政权,但随着武将集团的势弱,贵戚集团却随之崛起,而在朝野内外看来,自从五代后汉开始,在位皇帝如果选定继承人,都会给其“同平章事”的宰相职衔,同时让其担任开封府尹职务,统管京城军民政务,例如后周世宗柴荣在继位前,就是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开封府尹的职务,加上赵匡胤自己一直没有立太子,所以在朝野上下看来,晋王赵光义,俨然是有点储君味道的。
而赵光义,私底下也颇有点以储君自诩。
在获取北宋的军权、政权和掌控首都开封后,赵光义加紧了对各种人事的控制,为了收买侍奉赵匡胤生活起居的大宦官王继恩,赵光义甚至将王继恩的父母接到开封,给他们建造了豪宅居住,对此赵光义对王继恩说:
“你每天都在君王的身边伺候,是为国为民做重要的事情,只要你能让皇帝每天都过得开心,就相当于是给天下百姓造福了。我将你父母接来开封,让你可以近一些尽孝,也算是对你的一番谢意。”
起初,赵匡胤觉得自己的儿子还小,需要兄弟们鼎力相助,可随着自己的儿子赵德昭、赵德芳日渐长大,赵匡胤突然才发现,自己的兄弟赵光义,有点尾大不掉了。
为了打压京城的贵戚集团,当时,大将党进受赵匡胤的命令经常巡视开封,有鉴于当时开封城中的贵戚豪强都喜欢豢养鸟兽宠物逞强玩耍,因此党进每次一看到别人逗鸟遛狗之类的,一定会强令取来放生,然后斥骂养宠物的人说:
“买肉不拿去将养父母,反倒喂养这些鸟兽?!”
有一天,党进看到有个小吏竟然在街上遛一只雏鹰,于是当场命令手下上去强取雏鹰,没想到这名小吏却大摇大摆地说,
“你听好了,这可是晋王(赵光义)的鹰!”
党进一听立马变色,转而和颜悦色对小吏说:
“那可要好好保养晋王的鹰啊!”
说完,党进还自己掏钱,让手下去买肉来喂养晋王赵光义的宠鹰。
对于整个朝野上下的人来说,晋王赵光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仅控制着禁军,而且在开封城内外更是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即使连被赵匡胤派去监视权贵的大将党进也不敢吭声,在这种情况下,朝野内外,只有一个人,敢说话了。
5:
那个人,自然是家臣赵普。
对于见证赵匡胤兄弟起家过程的权贵,赵普虽然越来越专横,但却始终处处维护赵匡胤的皇权,而这也是尽管赵普越来越蛮横,但赵匡胤却仍然忍着他的原因。
北宋建立后仅仅三年,乾德元年(963年),赵匡胤提出让66岁的宿将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来担任禁军的名义统领,没想到赵普却极力反对,因为符彦卿正是赵光义的岳父。对此赵匡胤说:
“我速来厚待彦卿,他必不负我,你不必多疑。”
对此赵普反问说:
“那陛下你又何曾负周世宗(柴荣)?”
一席话,说得赵匡胤黯然无言。
随着赵光义在朝中势力的迅速崛起,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当时赵光义的地位已经难以撼动,而在满朝文武大臣都无人敢于出面制衡、打压晋王势力的背景下,不像汉高祖刘邦和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大开杀戒,赵匡胤多少都有点兄弟情深,在这方面,他就像唐高祖李渊一样难以决断,而最终,这又将酿成一场不亚于玄武门之变的宫廷血案,尽管在表面上看似乎貌似温和。
▲黄袍加身之后,赵匡胤经常失眠
虽然赵普是唯一敢于制衡晋王势力的权臣,但赵普本人也是越来越不靠谱,到了开宝六年(974年),就在吴越王给赵普送来十瓶金子、被赵匡胤无意中当场撞破之后,赵普又跟枢密使李崇矩结下婚约,准备让赵普的儿子赵承宗迎娶李崇矩的女儿为妻。
而枢密使是什么?是可以调动禁军、掌管天下军权的重职,与宰相文武并立。想当初赵匡胤为了打压武将专权,特地拔高枢密使的地位,使得将、权分离,而皇帝则可以通过控制枢密院和枢密使,来直接掌控天下军权。但眼下,作为控制政权的宰相,赵普竟然私自与控制军权的枢密使李崇矩私下联姻,政权与军权的汇合,这两者意味着什么?这分明触及到了皇权的至痛点,于是,雷霆大怒的赵匡胤下令,将赵普贬放到地方担任河阳三城节度使。
但赵普的被贬黜和失势,也意味着北宋朝堂中,唯一可以制衡晋王赵光义的势力,也消失了。
除了皇帝之外,晋王已经一家独大、尾大不掉了。
6:
赵匡胤当然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但他很明白,开封城中,已经处处是弟弟晋王赵光义的势力,于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四月,赵匡胤率领群臣先是到洛阳祭拜,然后突然宣布:
他要迁都洛阳,最终指向是迁都长安。
当然他不会说出来,他的根本着眼点,是离开开封。
在洛阳举行祭祀仪式后,赵匡胤公开向臣子们宣布说,开封是四战之地,从北方南下的游牧民族,三四天时间就可以沿着(华北)平原直逼开封城下,为了拱卫京师,五代各国以及北宋都在开封设置重兵,以致天下冗兵、百姓税赋沉重,而洛阳和长安具有山川拱卫之险,是历朝历代的首都重地。
由于当时长安多年来因为河道荒废、漕运艰难,加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不具备立都的条件,因此赵匡胤提出先迁都洛阳,因为洛阳北临黄河、漕运便利,南有嵩岳,东有虎牢、成皋,西控函谷,“河山共戴,形势甲于天下”。
洛阳的地理地形当然比开封好,但是赵匡胤不会说出来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当时洛阳的控制者,是赵匡胤的儿子、皇子赵德芳的岳父焦继勋,也就是说,如果迁都洛阳,不仅可以摆脱赵光义势力密布纵横的开封,还可以间接扶持自己的儿子,巩固赵匡胤自己的势力。
为此,效忠赵光义的禁军将领李怀忠直接抵触说:
“开封漕运便利,供馈无阙,若留在洛阳,谁会和您一起挨饿?”
接下来,赵光义又出面阻拦,“叩头切谏”。赵匡胤一方面为了掩饰,一方面又指出开封作为首都的战略缺点说:
“计划迁都洛阳,进而迁都长安,是为了占据有利地形,拱卫首都而去冗兵。”
赵光义对此回应说:
“安天下者,在德不在险!”
早已在开封定居多年,不愿离开安乐窝的群臣们也跟着起哄说,“在德不在险!在德不在险!”
无奈之中,赵匡胤只得仰天长叹说:
“患不在今日,自此去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赵匡胤当然不会想到151年后的靖康之变(1127年),女真人会果真迅速南下灭亡北宋,他或许当时心中,还在盘算着日后继续迁都洛阳的事宜。
▲剧照:赵匡胤背后的群臣,已是离心离德
但弟弟赵光义早已看出了端倪,他不会再给哥哥赵匡胤机会了。
就在洛阳之行六个月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在跟弟弟赵光义一起喝了一顿酒后,神秘暴毙。
“斧声烛影”中,赵光义最终登基上位,是为宋太宗。
赵匡胤死后8年内,宋太宗赵光义步步为营,随后,先是赵匡胤的二儿子燕王赵德昭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被逼自杀;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赵匡胤的最后一个儿子、时年仅仅24岁的秦王赵德芳也跟自己的父亲一样,在睡眠中暴毙:
“寝疾薨”。死法跟赵匡胤一模一样。
到了984年,赵匡胤和赵光义唯一的弟弟、年仅38岁的赵廷美,在被赵光义指使亲信大臣柴禹锡等人告发“阴谋造反”后,最终“忧悸成疾而卒”。
至此,赵光义最终在赵匡胤死后八年,铲除掉了所有能威胁到他皇权的钉子。赵光义死后,北宋的帝位,一直在他这一脉传承,但没想到的是,靖康之变后,北宋皇室几乎被金兵掳掠一空,赵光义的子孙几乎被一扫而空。
在此情况下,宋徽宗的第九子、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仓惶登位,是为宋高宗,在南宋初期的乱世中,宋高宗年仅3岁的亲生儿子赵旉,在苗刘兵变后受到惊吓而死,此后,宋高宗一直没有生育。
或许是感觉到了一种天意,最终,宋高宗赵构特地从民间,挑选了一名赵匡胤的第七代孙,也就是莫名其妙死去的秦王赵德芳的六代孙赵伯琮(后改名赵眘)进行抚养,并立为太子,这,就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
此后,从宋孝宗开始一直到南宋灭亡,南宋的皇位都是由赵匡胤一系的子孙继承,冥冥之中,历史又反转轮回。
冥冥之中,宋家天下,难道都是天意?
参考文献:
(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85版
余蔚:《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版
游彪:《宋史》,中信出版集团2017版
李裕民:《赵匡胤是怎样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
汪家华:《“斧声烛影”及宋太宗即位考论》,《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