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现代史上
有这么一位牛逼的父亲
9位子女中:
有3位成为院士
其他6个子女也是各个领域的知名学者和才俊名人
号称“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而这个声名显赫的家族
皆源自一位超级伟大的父亲、无敌老爸:梁启超
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梁启超的事迹早已广为人知
但是他和他的家族、子女
纵横闻名于近代满清、现代民国、当代中国三个时代
值得我们向这位伟大的父亲致以深深的敬意
长女梁思顺(1893——1966),是诗词研究专家;
长子梁思成(1901——1972):是著名建筑学家、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次子梁思永(1904——1954):是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开拓者之一,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
三子梁思忠(1907——1932):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炮兵上校,1932年参加淞沪抗战,抗战中因病逝世;
次女梁思庄(1908——1986):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是著名图书馆学家,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先行者;
四子梁思达(1912—— 2001):是著名经济学家,曾参与编写《中国近代经济史》;
三女梁思懿(1914——1988):美国加州大学毕业,著名的社会活动家,长期从事对外友好联络工作,曾任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
四女梁思宁(1916——2006 ):早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在抗战中投笔从戎,加入新四军,历经生死考验;
五子梁思礼(1924—— 2016):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
可以说,在近代中国200年来历史上
能像梁启超这样
将所有子女个个教育成才的
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下面,我们也要来剖析一下
看梁启超
是如何成为一位超级老爸的
以及他的育儿宝典、究竟是何秘笈?
▲梁启超少年英才,与祖父、父亲的教育关系很大
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
在他的祖父之前,家族世代耕田、农民出身
梁启超的祖父梁镜泉、父亲梁莲涧都是当地的秀才
以教书为生
梁启超经常回忆
小时候,他的祖父经常给他讲古代豪杰哲人的故事
和名人的嘉言懿行
而二十四忠臣和二十四孝子的故事
更是从小伴随着他长大
而“亡宋、亡明国难之事”
更是在这位懵懂的乡村小童心中
播下爱国的种子
后来
“我们梁家是寒士家风出身,总不要坏了自己家门本色!”
因此在最爱君看来
要成为一位伟大的父亲
首先是要有良好的家教和师长
梁启超12岁考中秀才
16岁考中举人
才华横溢出众
18岁时梁启超结婚
20岁时生下长女梁思顺
显然有着自己的绝招:
1:清正为人
梁启超首先为人清正
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戊戌变法失败后
梁启超流亡日本
经济艰难羞涩
尽管与革命党人政见不合
改良主义日渐衰落
但梁启超仍然百折不挠
辛亥革命后
袁世凯试图复辟称帝
梁启超为此撰文激烈反对
并严词拒绝袁世凯的20万银元贿赂
和针对他的人身威胁
在时代大义面前
毅然参加反袁的护国运动
全然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视金钱如粪土
以维护民国的革命成果
▲梁启超拒绝袁世凯20万银元贿赂,不惧人身威胁
在感情作风上
梁启超尽管出身老派
却始终敬爱自己的家庭
戊戌变法失败后
梁启超常年单身流落在外
1899年在美国时
26的他曾经与一位侨商的女儿何蕙珍相恋
梁启超为她写了许多情诗
但最终,这位君子却“发乎情、止于礼”
最终冷静处理了这段感情
在梁启超看来
尊重家庭,拒绝外遇
是作为男儿和丈夫应有的情义。
2:“身教”指导
对于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
梁启超的方法也颇有学习价值
梁启超经常对孩子们说:
“田可耕兮书可读,半为农者半为儒”
家族寒苦出身
一定要勤俭、朴素、务实、好学
戊戌变法失败后
他流落在外十几年
虽然经济窘迫、生活困难
但却始终笔耕不缀、不减志气
在“身教”这一点上
尽管作为“维新派”的重要领袖事务繁忙
在日本流亡时
梁启超亲自教大女儿梁思顺读书写字
还教她写诗作词
后来梁思顺成为著名的诗词专家
写出《艺蘅馆词钞》
梁启超对她幼年即开始的手把手教育
可谓功不可没
为使女儿文理全才、均衡发展
梁启超还专门为女儿请了家教学习“数理化”
并且在家中自己建了一座实验室
教育理念在晚清的社会中
可谓超前又全面
3:“言传”规劝
不仅是“身教”
梁启超也非常重视“言传”
梁启超曾在《变法通义》中强调: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因此他非常重视孩子们在童年时期的教育
他常常对孩子们说:
要忠厚为本、不可损伤人格
“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
“人生在世,常常思报社会之恩”
“但国家生命,民族生命总是永久的,我们总是做我们责任内的事。”
在他教育下
梁启超的孩子们
个个都忠义且有骨气:
他的三子梁思忠
在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后
毅然回国
并率兵参加淞沪抗战、奋击日寇
不幸罹病去世
他的长女梁思顺
在丈夫去世后自己带着4个子女
却甘守贫苦、拒绝给日本人做事谋生
▲梁启超长女梁思顺(前右),在丈夫去世后独自养育4个孩子,坚持不肯为日本人做事
他的四女梁思宁
在抗战中毅然投笔从戎
参加新四军投身革命
历经九死一生、艰苦磨难而衷心未改
他的五子梁思礼
在美国靠着洗盘子、打零工
半工半学奋斗、博士毕业后
却毅然在1949年选择回归大陆、报效祖国
投身中国的导弹和航天研发事业
为新中国鞠躬尽瘁
这就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所教育出来的英雄子女
4:开明幽默
梁启超尽管出身旧式科举
但却开明通融,与子女有商有量
鉴于国家缺乏生物人才
他很希望次女梁思庄学习生物
在听说女儿并不喜欢后
他便马上写信明说
劝说女儿根据自己兴趣喜好选择专业即可
“不必泥定爹爹的话”
最终梁思庄在父亲的鼓励下改学图书馆专业
成为中国图书事业的先行者
他教导子女:为人要正、严肃己身
但在生活态度上
他却倡导“趣味主义”、拒绝“哭丧着脸”
“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沙漠,要来何用?”
在他的影响下
学有成才而不枯燥
做严肃君子又不失风趣为人
梁启超常年奔波在外
孩子们不在身边
他便经常写信与孩子们谈人生、谈理想、做朋友
梁启超一生共留下2000多封信
其中300多封是写给子女们的
这些家书前后持续15年
少则寥寥十几字、多达几千
或谈家事、或谈学业、或谈心聊天、或纵论时事
假若让我们现代人来写信
不知道我们几人有这样的耐心
去循循劝导自己的子女?
5:爱而不溺,严而不苛
对于自己的子女
他“爱而不溺,严而不苛”
对于自己的大女儿梁思顺
即使她已是几个孩子的妈
他也仍然亲切地称之为“我的大宝贝”、“乖乖”
对于自己的小儿子梁思礼
他则称呼为“老白鼻”(老baby)
▲梁启超写给女儿梁思顺的家书,直呼:宝贝
尽管亲爱
但梁启超却非常懂得让孩子们磨练品格
1923年,梁思成被汽车撞折腿骨住院
以致要延误一年到美国留学
对此他不急不躁
对梁思成说:
你一直以来处境都太顺利
这种小挫折正是磨练德性的好机会
切不可心焦萎畏
梁思成从美国留学归来后
同时接到清华大学和东北大学的执教邀请
对此梁启超要求儿子不要去生活舒适的清华
而是要到条件艰苦的东北大学去任教
在梁启超看来
工作要从艰辛起步
切不可贪图安乐
6:“治学”指导、训练有方
对于儿女们如何“治学”
梁启超的指导方法也非常值得学习
梁思成在美国学习建筑专业时
梁启超便寄给他全套的《营造法式》
让儿子学习中国古典建筑
以求学贯中西
梁启超甚至给梁思成规划游学路线
要他去欧洲具体那些国家、观摩古典建筑
这也为梁思成日后成为中国的建筑大家
打下了深厚基础
二儿子梁思永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后
梁启超为这位学习考古的儿子
亲自联系当时的考古学家李济
甚至自掏腰包
要求儿子梁思永前往参加实地考古工作
而震惊中外的殷墟考古
便是得益于李济、梁思永等人的发掘
最终,梁思永也成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开拓者之一
1948年,梁思成、梁思永两兄弟
一起当选民国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这正是梁启超亲自指导、点拨的功劳
1993年,他最小的儿子梁思礼
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尽管子女众多、家大业大
但贫寒出身的梁启超
却出色地履行了一位父亲的职责
并将他的子女们个个教育成才
教育一位子女成才
已经很不容易
更何况是教育9位子女个个成才
并成为中国100年来的精英典范
这种难度
这种家族
或许只有梁启超
这样一位超级老爸
才能Hold得住、做得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