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青少年饮酒现况研讨暨“非成勿饮”宣教启动会近日在广州举行。会上公布的2013年至2014年六城市青少年饮酒状况调查显示:我国12岁以上中学生的曾饮酒率高达51%。在曾饮酒的学生中,10岁以前开始饮酒的占28%;约62%的人经常在朋友聚会时喝,53%经常在家人团聚时喝。(6月13日中国教育报)
虽对青少年饮酒现象早有耳闻,但看到这组数据还是吓了一跳,没想到曾饮酒率竟会如此之高。由于青少年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心智也未成熟,因此饮酒对青少年的危害尤其大。不仅会损害身体健康,影响身体正常发育,孩子的心理、智力和精神等方面也容易出问题,进而引发极端行为。本次调查发现,有11%的中学生饮酒后曾经感觉不适、生病或出现打架、逃学等行为。
如何让“非成勿饮”见到实际效果,笔者认为应该多方联动,进行综合治理。
首先,家长务必要重视孩子的教育,禁止孩子饮酒。“53%经常在家人团聚时喝”,这种现象说明很多家长对孩子饮酒的行为满不在乎,不仅允许甚至拉着孩子一起饮酒助兴。显然,这些家长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饮酒对孩子的危害。这也许和传统酒文化中的某些陋习有关,例如,“无酒不成欢”,也和中国家长“逗”孩子的陋习有关,比如鼓动、引诱孩子抽烟、喝酒,将之当作一种“好玩”的事。上个月就曾发生两起大人“逗”小孩喝酒,造成孩子“一死一痴呆”的悲剧。看来,在这一问题上,有些家长不能再糊涂下去,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喝酒对孩子的危害,继而转变观念和态度,改变陋习和不正确的做法。
其次,学校的监管和教育有待加强。学生在朋友生日、喜庆的节日或者某位同学可祝贺的日子等,容易聚在一起吃饭、饮酒。同学、朋友聚餐是正常的,也是学生人生“长成”的组成部分,但一聚会就少不了酒则是不应该的。对此,学校平时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从珍惜生命、关注健康、遵纪守法等角度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也要在生日、节日庆祝等活动开始前做好教育和提醒。一旦发现学生饮酒现象,要及时做好疏导和说服工作,并在保护孩子隐私的前提下,注意家校的联系、沟通和共同发力。很多孩子跟朋友饮酒,家长未必知道,学校或许较容易发现,一经发现就要劝诫并跟上科学的教育,也可根据校规进行适当的“惩戒”。这对帮助孩子“戒酒”应该很有实际意义。
第三,需要国家法规的支持和社会的有力措施。有69%的学生认为“国家应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这说明孩子们也希望国家加强顶层设计和出台相关法规来约束和规范未成年人饮酒现象。这就需要加强对超市和饭店的监管,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如果违规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在笔者看来,既要对卖给未成年人酒水加大处罚力度,也要对违规饮酒的青少年进行合理惩罚。前几年,媒体曾报道小布什未成年的女儿因在酒吧喝酒被投进监狱的事,这在欧美算不上新闻,但我们国家还缺少相应的法律支持。相比戒烟,社会宣传禁止青少年饮酒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对家长需要宣传、教育,对未成年人也需要宣传饮酒的害处,还要对餐饮业和商铺进行针对性宣传。除了宣传教育,社会还需要形成促进和监督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执法部门包括警察见到孩子吸烟、饮酒等现象都应该有所作为而不是熟视无睹,对此,也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是他个人和家庭的“私事”,也是关乎社会健康发展和国家未来大计的“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