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约 2600 字
阅 读 需 要
6 min
1.论喝酒,河南人敢排第一
喝酒最怕遇到哪里人?
有人说,从来没人能在东北人的酒局上清醒着下桌。
山东人不同意了。谁要是到是这么说,让山东人显得好像没有好好招待来客似的,侮辱了他们好客的名声。济宁梁山的山东老乡纷纷表示,兄弟来喝一场。
山东人称了第一,自古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著称的内蒙人又不服气了,大内蒙谁家缺酒还是缺马奶?绝对让你第二天想不起来昨晚怎么回酒店的。
河南人听了笑而不语,这些后人太能吹了,想当年,他们可是喝酒亡了一个几百年王朝的人群,谁能比?
对,说的就是商朝。
居住在河南的殷人喝酒成风,所以历史评价“商人重饮,周人重食”。商纣王就“以酒为池,以肉为林”打造了一座极端奢靡的舒适区,而讲究吃的周人,则制定了一堆九鼎八簋的制度,注重吃的精致。
也就是说,商人喝高兴了,说不定直接跳进池子里徜徉,要什么碗啊鼎啊的酒器费事干啥?
现在出土的商代墓葬中,比如河南信阳出土的文物里,就有一堆青铜和陶制酒具可以佐证商人的好饮。
信阳出土提梁卣
周人给商朝总结了一个亡国原因,喝酒闹的。
由于周武王死得早,周朝立国以后的分封和规章制度,几乎都是周公旦亲力亲为搞起来的。为了大周的稳固,在分封和各种礼乐制度上,周公真是操碎了心。派倒数第二的弟弟卫康叔去商朝首都朝歌管理那里的殷民时,周公担心康叔太小,管不下来,又是口头叮嘱,又是亲自写下《如何当一个好领导》《喝酒不当管理,管理不喝酒》《守土之责要注意以下几条》(《康诰》《酒诰》《梓材》)等教科书,希望弟弟能承担起维稳重担。
即使做了无数准备,周公还是不放心,继续唠叨,“纣所以亡者以淫於酒,酒之失,妇人是用,故纣之乱自此始”,把商纣王之所以从一个英武的领导,混到墙倒众人推、把王朝断送的祸根归结为了酒。
陈浩民版《封神榜》酒池场面
其实,当时低度的酒本身能误多少大事,估计是不太成立的。周公主要做的是核心价值观引导,让卫康叔管理曾经的商朝百姓好好耕种,踏实生活,不要为乱,更不要浪费粮食。因为,酒是粮食酿造的。
不过,虽然商灭亡原因不全在酒,但商人好酒这点应该没什么问题。而且,既然酒为商的轰然倒塌背了锅,纣王就可以大呼一句:“喝酒我怕过谁?想当年大商600年都是被我喝掉的!”
商人喝酒亡国这个惊恐的教训,吓得周人连忙开始管制酒,还在朝廷设置了“酒正”的官员,限定酒的酿造。酒只是礼仪场合的刚需,比如上层贵族社交、祭祀场合上可以喝,其他时间根本没必要。为公家酿酒,比如祭祀的时候,按每个人平摊下去要喝多少,就给多少相应“材料”。该酿多少就多少,拒绝浪费,也拒绝过度。《周礼·天官冢宰·酒正》:“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凡为公酒者,亦如之。”
2.酒的发明与禁止
那么,酒是谁发明的呢?
肯定不是商人。
早先的传说里,是一个叫杜康的人造了酒——《书·酒诰》孔颖达引《世本》:“杜康造酒”。所以现在,河南还有个大酒厂叫杜康。
然而,酒的独立发明权估计还是不属于杜康。近9000年前的河南贾湖遗址中,专家在出土的陶器上就发现了微量的米酒酒石酸残留物,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酒”类饮品的证明。
事实上,酒的发明应该并不属于某一个人,而是先民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发现的。江统在《酒诰》篇也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大概是哪个富贵地主家的余粮吃不完,倒在一边以后,日子久了米饭自动发酵,有香味飘出。大家寻香而至,于是围观、感叹、研究、总结,也就有了酿酒技术。
所以,那时候基本都是谷物酒。
蒸馏酒大概要到唐朝。唐朝人已经认识到酒精跟水的沸点不同,在发酵时开始用蒸馏的办法让酒精和水分离,从而发明了烧酒,也就是白酒。
自从唐太宗贞观年间灭了在新疆吐鲁番的高昌之后,除了获得地盘,大唐也得到了一种叫马奶子的葡萄,从而学会了酿酒技术。
所以,唐高祖请客吃饭的时候,葡萄酒还是珍稀的玩意儿,皇帝赏赐才能饱口福。到后面,大家都可以“葡萄美酒夜光杯”了。
日本人评价,中国的酒,算是四大发明之外的另一大发明,堪称第五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名人,基本都要跟酒挂钩,才显得潇洒不羁。李白动不动就“斗酒”一下。
不过,不管是什么时代的酒,狂饮和滥饮,都能造成不良后果。历史上因为喝酒影响终身命运的,比比皆是。
爱斗酒的李白,一辈子政治抱负和理想很高,但官职最高却只在朝廷做了个“翰林待诏”,而且,就这小职位还做得不咋地,最后只能郁闷地辞职回家。李白才华高超是当时和现在的共识,但在唐玄宗政治清明时期也没能被重用,究其原因,可能问题就出在他太爱喝酒了,动不动就烂醉如泥,皇帝想任命点重要或隐秘的事都不能放心。因为爱喝酒得不到重用,李白一辈子也只能得到“怀才不遇”的命运。
这种危害还算浅的,有的人因为爱喝酒,老喝醉,直接把性命也交代了。春秋晋楚第三次大对战——鄢陵之战中,楚国开场打得不怎么样,打算收拾部众第二天再战。楚共王派人去找国防部长子反商量一下明天的计划,结果子反喝得烂醉如泥,摊在床上叽里咕噜。当时的人信奉天人感应,上天有什么指示,就在人身上反应出来,楚共王一看军事主力都倒了,真是天要让楚国打败啊,当天晚上就收拾东西撤军了。
楚共王是个好脾气的,虽然子反喝酒耽误事,但怕子反醒来自责,特地派人知会一声,这次败仗跟他关系不大,不要自杀。但是,跟子反有矛盾的令尹子重抓住机会反击,以各种理由羞辱子反,终于把子反给逼自杀了。
楚国一度酒文化很兴盛,也经常有喝酒误事的例子,终于迎来了“禁酒令”。接任子反国防部长位子的子庚墓里,出土了一座“云纹铜禁”,就是当时的禁酒、戒酒令。极有可能是因为子反成了楚国喝酒的反面教材,才有了禁酒法度。
《国家宝藏》云纹铜禁
在行军打仗时期喝酒误事的不独子反一个人。
留给后人印象总是伤感和憋屈的曹植,本来很被曹操看好,但因为“饮酒不节”,误了军机,不仅失了爹的宠信,自此也跌出继承人候选名单里。等他哥曹丕即位后,又不断压迫曹植,搞得他只好继续喝酒麻痹,没多久就死了。
酒既误事,又可以带人进入另一个世界,暂时逃离现实。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晚年因为不被哥哥信任,也是“长夜饮”,四年就死了。
因为“酒祸”不少,中国历代其实都有颁布禁酒令,有些是罚款,有的采取加税方式,有的很暴力,违反者最严重的砍头。刘备也曾经规定,家里藏了酿酒工具的,都要跟酿酒的罪过一样处理。
不过,这种禁酒令都只是一时作用,风头过了,该喝的继续喝。毕竟,喝酒是人类社交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喝酒,不把最丑的状态表现出来,怎么迅速成为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