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年春天,铁木真迎来人生中最危急的时刻。
当时,克烈部首领王罕之子趁铁木真不备,率领部队发动突袭,打得一代天骄狼狈不堪。铁木真曾经与义父王罕共抗强敌,征服各部,却在统一蒙古的道路上反目成仇。随着铁木真势力渐强,克烈部不得不与其分道扬镳。
这一仗,铁木真败走班朱尼河畔,兵卒失散,身边只剩下19人,只能射野马为食,汲浑水以饮。
铁木真舀起浑浊的河水,与追随者们指天为誓:“使我克定大业,当与诸人同甘苦,苟渝此言,有如河水!”
将士们纷纷落泪,以共饮班朱尼河水为荣耀,他们之中有铁木真的同胞,也有契丹人、畏兀儿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自不同民族,信仰不同宗教,却效忠同一个领袖,同一支军队。
春风拂过蒙古高原,战马在咆哮,战士在怒吼,只要蒙古铁骑还在,铁木真就不惧失败。
同年秋天,铁木真集结军队,同样以突袭的方式与王罕大战,三天三夜后吞并了克烈部,成为蒙古高原东半部的王者。他那位义父在逃跑途中被哨兵所杀,几个公主成了铁木真的儿媳妇。
这不是铁木真的第一次复仇,也不是最后一次。
在随后的半个世纪内,随着蒙古帝国崛起,这支空前强大的铁血军队,将踏过血与火,撼动整个欧亚大陆,将恐惧传播到每一个角落。
1:
克烈部灭亡三年后,草原上不再有乃蛮部、蔑儿乞部和塔塔儿部等松散的部落,这些游牧民已经臣服于同一个男人,变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蒙古。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上游召开“忽里台”(部落和各部联盟的议事会),被推为“成吉思汗”,一手缔造了蒙古帝国。
望苍天,问一声,谁人能成英雄?腾格里神(长生天)说,给他一个糟糕的人生吧。
不在绝境中死亡,就在绝境中重生。
铁木真的前半生历经屈辱与苦难,男人会遇到的倒霉事儿他几乎都遇上了,也是在接连不断的复仇中,他成为了成吉思汗。
童年时,他的父亲,乞颜部首领也速该被塔塔儿部毒杀,一家人饱受欺凌;
少年时,他的新婚妻子孛儿帖被蔑儿乞部掠走,得救时已有身孕,在途中生下了术赤(意为客人),这个名义上的长子血统存疑;
青年时,他的安答(义兄弟)札木合和义父王罕助他击败了塔塔儿部、蔑儿乞部等仇敌,却先后成为他的敌人。铁木真不得不消灭扎木合和王罕,让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成吉思汗画像。
仇恨,为蒙古人的征服定下基调。
铁木真打败塔塔儿部后,为报杀父之仇,下令杀死了所有身高超过车轴的男性,将妇女和儿童掳走作为奴隶。
札木合被俘后,铁木真为满足他这位曾经同吃同住的兄弟“不流血而死”的遗愿,下令在札木合的胸口堆放石块,直至死去,一个支持札木合的部落首领则被活活烹杀。
铁木真比任何人都了解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他仰天长啸:
我们把男儿必报之仇给报了,把蔑儿乞百姓们的胸膛刺穿了,把他们的肝脏捣碎了!我们把他们的床位掠空了,把他们的亲族毁灭了,把他们残余的人们也都俘虏了!
《蒙古秘史》
2:
在成为所向无敌的蒙古军之前,早期蒙古人尽管还未形成统一的民族,却已在恶劣的生存环境和长期的游牧生活中,锻炼出了成为强悍军队的天赋。
蒙古高原平均海拔1580米,为亚洲内陆高原,是一个辽阔的天然牧场,夏季高温,草原繁茂,牛羊成群,冬季酷寒,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蒙古人需伴随季节移动,为在不同牧场之间生活,发明了可移动拆卸的帐篷“蒙古包”,通过牛车和马匹运输,纵横驰骋于蒙古高原,如此高效的安营扎寨,在冷兵器时代就是一支天生的军队。
为了狩猎与掠夺,蒙古人自小就要学习骑马,四五岁就会使用弓箭,其日积月累的骑射技能成为后来征战四方的致命武器。
南宋彭大雅曾在《黑鞑事略》中记载蒙古骑兵的成长过程:
其骑射,则孩时绳束以板,络之马上,随母出入;三岁索维之鞍,俾手有所执射,从众驰骋;四五岁挟小弓、短矢;及其长也,四时业田猎,凡其奔骤也,跂立而不坐,故力在跗者八九,而在髀者一二。疾如飆至,劲如山压,左旋右折,如飞翼。故能左顾而射右,不持抹鞦而已。
▲九尾白旄纛。
斡难河大会后,象征着至高权力的九尾白旄纛,迎着蒙古高原的烈风高高飘扬。
成吉思汗的王国,实现了从部落制到帝国制的转变,为建设帝国的武装力量,完成称霸的野心,他实行生产组织、行政组织、军事组织为一体的政权体制,所有适龄男丁平时从事生产,战时投入战斗,“军政一体,兵民合一”。
《元史》记载:
蒙古帝国“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无众寡尽签为兵”,“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
3:
成吉思汗为避免一盘散沙的局面,对境内所有牧民进行整编,建立千户制,将全国土地和百姓编为95个千户,千户以下又有百户和十户,统辖这些行政区域的长官称为“那颜”。
千户制,乍听之下似乎挺陌生,其实与郡县制有不少相似之处,其本质就是加强中央集权。
成吉思汗颇有政治头脑。
在任命千户长的工作告一段落后,成吉思汗的三个儿子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分别分到4个千户,领地在阿尔泰山附近;成吉思汗三个弟弟共封有12个千户,领地位于兴安岭附近,而剩下六十多个千户,由成吉思汗直接管辖。
蒙古帝国形成了三家在东、三家在西、成吉思汗和小儿子托雷统治中间地区的格局,黄金家族牢牢掌控着帝国的权柄。在中央集权后,成吉思汗还学会了君主专制。
怯薛军是蒙古帝国的禁卫军,也是地位最高、实力最强的军队,基本上由贵族子弟组成,由成吉思汗亲自挑选。
负责统领怯薛军的是成吉思汗手下的四位大将,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和赤老温。他们只听命于最高领袖成吉思汗,成为怯薛,是一个蒙古士兵的最高荣誉。
为建设稳固可靠的后方,成吉思汗还颁布一套成文法典“大扎撒”,在革除陈规陋习、建立司法机构的同时,也培养蒙古军的战斗精神。
一、不怕死。“生在世上,如果失掉金箭筒,活着还有什么用?手执弓箭,头枕箭筒,把自己的尸骨抛弃荒野,才真正是好男儿的贵重的尸体。”(《蒙古秘史》)
二、不怕苦。亲眼目睹蒙古军打仗的罗马教皇使者加宾尼说:“当他们没有食物,一、二天不吃东西的时候,并不轻易地表现出不耐烦,而是唱歌和作乐,好像吃得很好。他们在骑马时,能够忍受严寒,也能忍受酷暑。他们不爱好奢侈。”
三、将战斗视为至上荣耀的好战精神,他们“视战斗之日为新婚之夜,把枪刺看成美女的亲吻”。
四、作战勇猛,一往无前,好像有“铜硬的头,锥利的舌,钢铁的心,钉凿的齿”,能把“坚石粉碎,硬石捣毁,明石击烂,深水断涸”。(《蒙古秘史》)
更可怕的是,蒙古军在征服每个地区后,除了大肆屠杀,还会整编被征服的军队,迅速扩充自己的兵力。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麾下有95个千户,到半个世纪后,蒙哥汗攻打南宋时,麾下有90个万户,同时四大汗国中的伊利汗国和金帐汗国各有22个万户和42个万户。
据历史学者梅天穆考证,万户的实际兵力只能算六成。即便如此,在短短的半个世纪内,蒙古大军也已经增长了10倍。早在成吉思汗时,归降蒙古帝国的汉军数量就超过了蒙古军本身,仅金东京的降兵就有10万。
《元史·兵志》也有关于蒙古军整编各族军队的记载:
初有蒙古军、探马赤军。蒙古军皆国人,探马赤军则诸部族也……既平中原,发民为卒,是为汉军……其继得宋兵,号新附军。又有辽东之乣军、契丹军、女直军、高丽军,云南之寸白军,福建之畲军。
管他天南地北、五湖四海,蒙古军照单全收,一起打天下。除此之外,他们还会积极引进对方先进的武器技术。
征服高丽后,蒙古人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水军,这支水军在与南宋作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攻打西亚后,蒙古军吸收了西亚的重装甲,为军队装备链甲、头盔、胸甲、马铠;灭金之后,蒙古军俘虏了大批工匠,学习火药和火器技术。
半游牧半封建的蒙古帝国,拥有建立冷兵器时代最强军队的所有特质,而他的对手们很快将会对此感到绝望。
4:
1208年,南方的使臣带来了金章宗去世的消息,并向蒙古人递交诏书,新任皇帝是懦弱无能的卫王完颜永济。
成吉思汗在帐外接见使臣,问道:“刚即位的皇帝是谁?”
使臣告诉他,是卫王。
成吉思汗不屑一顾,说:“我还以为中原的皇帝都是天上人,像这种平庸之辈也配当皇帝?我拜他干什么!”(“我谓中原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为之耶。何以拜为!”)
金朝与蒙古是世仇。
与成吉思汗同宗的俺巴孩汗,曾被金熙宗以叛乱之名,活活钉死在木驴上。金世宗在位期间(1161-1189年),对蒙古一面采取“分而治之”的计策,引诱各部互相攻击,削弱实力,另一面采用屠杀掠夺的“减丁”政策,每三年派兵剿杀,将蒙古子女虏卖为奴婢。
成吉思汗有仇必报,1211年,10万蒙古大军南下攻金,拉开了灭金战争的序幕。
即便有崇山峻岭的阻隔,金人也可以感受到蒙古人今非昔比。战争第三年,蒙古大军打通了北京与张家口之间的通道,逼近金中都(今北京),同时以排山倒海之势横扫华北,“破九十郡,所过无不残灭”。
在蒙古军扫荡之后,“河朔为墟,荡然无统”,满目疮痍,死伤无数,不少百姓和贵族被蒙古军劫持到草原上当奴隶,一路上劳累或受冻而死的十有七八。靖康之变的惨剧发生在了金人身上,史称“贞祐之变”。
金朝皇帝不敢留在中都,向蒙古献上公主、孩童、御马和金帛求和后,决定南迁汴京。前脚刚跑路,中都就落入蒙古军手中,随之开始的是杀戮和破坏。
当时的金中都还远不如明清时的北京,却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蒙古军在此留下了肆无忌惮的暴行,他们烧杀掳掠,满载而归,放火焚烧整整一个月,昔日的金中都寸草不生,到处是横七竖八的尸体,以及断壁残垣。
在蒙古军的征服中,这样惨绝人寰的罪行还将不断上演。
对于蒙古军如此反人类的举动,有学者认为是一种心理战术,也有人说是游牧民族的无知。历史学者托马斯·巴菲尔德曾分析道:
蒙古人完全明白其人力和兵力的不足,因此把“恐怖”作为战争工具,动摇抵抗者的战斗力……蒙古人无法派重兵驻守被攻陷的城市,因此,他们将可能制造麻烦的地区夷为平地。农耕国家的历史学家无法理解这种行为,因为农耕国家发动入侵战争的目的,是获得敌国的生产人口,即能创造财富的劳动力。
正如元代史官所说,“中都不守,则土崩之势决矣。”随着中都陷落,金朝已如风中残烛。
1234年,金哀宗困守蔡州,在蒙宋联军的轮番攻打下走向灭亡。亡国之际,金将完颜承麟临危受命接过皇位,却在登基不到一个时辰内就死于乱军之中,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5:
金中都陷落之时,成吉思汗已将目光投向遥远的西方。
1218年,位于中亚西部的花剌子模,原本与蒙古帝国风马牛不相及,却因边境官员处死成吉思汗的一支商队,而被迫卷入一场复仇之战。
花剌子模杀蒙古商队一案至今未解,史书上说讹答剌城的边境官员贪图商队财货,以蒙古商队是间谍为由,将商人几乎全部杀害,只有一人逃了回去。此事成为蒙古入侵中亚和西亚伊斯兰世界的导火索。
▲花剌子模处死蒙古商队。
在此不得不提蒙古军的军情系统。
蒙古帝国建立了站赤(驿传)制度以搜集情报,报告军情。那时的快递小哥叫做“急递铺兵”,是专门传递情报的兵卒。据《元史》记载,元朝时,各行省设置了近1400处驿站。
蒙古帝国幅员辽阔,征伐频繁,仅靠完备的情报传递制度还远远不够,还需要高效的情报收集制度,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包括商人和边境集市,这也是蒙古军情系统的独特之处。
商人参与中国和中亚、西亚之间的一切贸易,他们了解从波斯到中国的每一寸土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蒙古军残暴野蛮,在军情系统上却颇有远见。他们在出征之前往往已经掌握充足的情报,包括敌方的兵力、资源、交通等,保证军队处于最佳状态,确定出兵的最佳时机。
南宋名将孟珙记载,蒙古军“凡征伐谋议,先定于三四月间”,“共议今秋所向”,之后宗室、将领“各归其国,避暑牧养,至八月,咸集于燕都,而后启行”。
这也难怪花剌子模官员会将商队视为蒙古军的间谍。
1219年,蒙古大军向中亚大国花剌子模吹响进攻的号角。这场战争中,帝国铁骑的配备给养也带有鲜明的蒙古军特色。
在西征花剌子模期间,蒙古大军以十户为标准,每十户配备的物品只有三条或三条半干羊肉,以及一口大铁锅。
这些给养显然无法满足这支庞大的军队,且远征的队伍有时不仅是蒙古大军,还有他们的家眷,以及牧养的牛、马、羊等牲畜。
正如波斯人所说,“狮子只要不饿,根本不去猎取、袭击野兽”,在这样苛刻的条件下,蒙古军才有更强的战斗力,且为了保障后勤,他们会对当地进行无情的劫掠。
“饿着你的狗,它才跟你走”,这是蒙古军的战争哲学。
新生的蒙古帝国,在与中亚老牌大国花剌子模的战争中占尽上风。花剌子模首都撒马尔罕只坚持了5天就举手投降,花剌子模国王弃城而逃。
成吉思汗手下的两员大将,速不台和哲别紧追不舍,穿过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俄罗斯境内,一直追击到里海。花剌子模国王逃进里海,穷困潦倒而死,蒙古军则借机进行武力侦察,为此后的西征做准备。
处死蒙古商队的讹答剌城坚持了5个月,守城官员在全城军民被屠杀殆尽后,和妻子爬上军械库的屋顶,拆下瓦片反击蒙古大军,做最后的垂死挣扎。
成吉思汗下令,一定要活捉此人。这名官员最终被带到撒马尔罕当众处死,蒙古人用熔化的银水灌入他的眼睛和耳朵。你不是喜欢银子吗?给你吧!
这就是蒙古军的复仇。
长期以来在宋、辽和金之间周旋,立国已近200年的西夏,也被蒙古人下了最后通牒。
西夏国主李安全曾与成吉思汗订立一个不太安全的城下之盟,向蒙古帝国俯首称臣。其继承者却不履行承诺,在蒙古军攻打花剌子模期间,拒绝出兵相助。
1226年,成吉思汗亲征西夏,这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段征程。
第二年,距离西夏国都开城投降还有3天,成吉思汗病逝于军营。
这个夺去无数生命,践踏万里土地的征服者,至死不忘战争。
6:
战争并未结束。
成吉思汗建立的新帝国,已经成为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蒙古军的铁蹄即将撼动中华、基督教和伊斯兰三大文明,从遥远的美索不达米亚到奔腾的黄河、长江,无一幸免。
成吉思汗的继承者,其第三子窝阔台在灭金后,制订了南下攻宋和长子西征的计划。
所谓长子西征(1235年-1242年),也称拔都西征,由术赤之子拔都、窝阔台长子贵由和拖雷长子蒙哥领衔。他们于1235年远征,将蒙古帝国的战线向西推移,直至欧洲,先后击败了保加尔人、钦察人和斯拉夫人。
其中,拔都在西征之后建立了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金帐汗国,统治东欧的大片地区,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主体民族的前身东斯拉夫人,全都听命于金帐汗国。
现在被网友戏称为“战斗民族”的俄罗斯人,在面对蒙古大军时毫无还手之力,当时的莫斯科也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城镇。
当蒙古军攻打俄罗斯东部的梁赞公国,向他们索要百分之十的赋税时。梁赞大公不以为意,嚣张地说,那就等我们全城的人死了再说吧。
蒙古军言信行果,满足了梁赞大公的“愿望”。之后,他们将梁赞公国夷为平地,大公死于非命,全城百姓遭到屠杀,甚至被剥皮。
在基辅,百姓为了躲避屠杀,甚至爬到教堂的屋顶上,教堂因不堪重负而轰然倒塌。
还有少数人成功逃走,那是蒙古人要他们告诉欧洲人,蒙古军究竟有多恐怖。
西斯拉夫人的波兰和匈牙利,也难逃厄运,其中匈牙利王国军队在当时还被视作欧洲最强,可是在蒙古军面前依旧不堪一击。
整个欧洲都为之震荡,将蒙古人称为“上帝之鞭”,他们只能向上帝祈祷,直到几年后窝阔台溘然去世,这场残酷的西征才告一段落。
▲蒙古军进军东欧。
远在西欧与北欧的各国,听到蒙古西征的传闻,甚至不敢出海。
据13世纪英格兰史学家马修·帕里斯的记载,有一年,波罗的海的水手留在母港不敢出动,“因为害怕蒙古进攻,哪怕到了鲱鱼收获的季节,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去英格兰的雅茅斯卖掉”,最终导致当年的鲱鱼跌到白菜价,四五十条上好的鲱鱼只卖一枚银币。
这一年是1238年。同一年,阿萨辛派(Assassin)的首领“山中老人”派遣使节从伊斯兰世界来到欧洲,提出与基督教国家联手对抗蒙古军的进攻,未能如愿。
这是一个跨时代的提议,甚至直到现在看来也不可理喻,可见当时蒙古人给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带去怎样的心理冲击。
阿萨辛派是伊斯玛仪派的一个支派,以暗杀教团闻名于世,统治着阿拉穆特山城,据说他们为刺杀蒙古大汗,派出了400名刺客,也因此成为蒙古军下一次西征的目标之一。
1251年,蒙古帝国在蒙哥汗的号令下,发动最后一次大规模西征,统帅为蒙哥之弟旭烈兀。
他率军摧毁了伊斯玛仪派的阿拉穆特,消灭了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建立起四大汗国之一的伊利汗国,统治西亚。
当蒙古军进军克什米尔和印度时,有一名蒙古将领问蒙哥,我们的军队要在那里驻扎到何时?
蒙哥的回答是,永远。
7:
1259年,旭烈兀西征,在攻打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时戛然而止。
因为,蒙哥死了,死于钓鱼城(今重庆市合川区)下,死于攻打南宋途中,一说是死于宋军的飞矢。
上帝之鞭,折断于此。
蒙哥死后,蒙古帝国再次陷入汗位之争。
旭烈兀直到半年后才得知大哥的死讯,错过了新大汗选举,只好留在西亚守住自己的胜利果实,从此不再回到东方。
蒙古帝国的汗位,在蒙哥另外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间展开,他们各自召开忽里台,自称大汗。众所周知,忽必烈成为最后赢家,他开创了元朝,以大都(今北京)为首都。
然而,忽必烈建立元朝,迁都大都,也是蒙古帝国的转折点。蒙古帝国至此走向分裂,不再有统一的帝国,分散的蒙古军也在军事扩张中渐渐收起战势。
▲蒙古四大汗国疆域。
原属于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各自为政,互不隶属,也不属于元朝。
支持阿里不哥的窝阔台汗国拒绝归附忽必烈,察合台汗国遭到忽必烈、窝阔台汗国等势力多方争夺。金帐汗国和伊利汗国,分别由术赤家族和旭烈兀家族统治,双方经常发生冲突。
一个时代结束了,黄金家族就此天各一方,成吉思汗的遗产逃不了分家的命运。
8:
战争结束了吗?并没有。
忽必烈知道,还有一个对手。
当蒙古军摧枯拉朽席卷大半个世界时,南宋军民在抗击蒙古铁骑的战争中,坚持了半个世纪,蒙古军从来没有遭遇如此顽强的抵抗。
南宋是蒙古军难得的对手。起初,忽必烈对南宋也无从下手,也想着像契丹人、女真人一样和南宋签订盟约,划江而治,但是南宋朝廷没有给他满意的答复。
▲忽必烈(剧照)。
正当忽必烈一筹莫展,一个名叫刘整的南宋将领投降元朝,为蒙古军找到了突破口。
刘整给出的方案是先以“急攻缓取”之策拿下襄、樊,然后顺着长江,一鼓作气,取鄂州(湖北省东部),下江淮,陷临安,灭南宋。
忽必烈豁然开朗,行,就这么整!
1279年,悲惨壮烈的崖山海战,为宋蒙战争画下一个带血的句号。宰相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跳海自尽,海上浮尸无数。文天祥写诗云:“朅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
南宋,灭亡。
9:
13世纪,蒙古帝国在血雨腥风中打下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版图,成为冷兵器时代最接近统一世界的民族。
蒙古军将仇恨和恐惧传播到世界各地,除了毁灭,这支最强军队难道一无所成吗?
▲蒙古骑兵与欧洲骑士的对峙。
或许正如日本学者杉山正明评价,在蒙古帝国的征服中,以蒙古为中心,欧亚世界首次实现了贯通东西的连接,世界、世界史从这时开始,形成了一个可以一览无余的整体格局。
而对中国而言,元代以后,一个更加广阔、统一、多元的中华帝国随之诞生。
这些伟大的成就,是用无数生民的鲜血换来。征服者的身后,是生灵涂炭,满目萧然。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参考文献:
[明]宋濂等:《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
[法]雷纳·格鲁塞:《蒙古帝国史》,中华书局,1989年
[日]杉山正明:《蒙古帝国的兴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易中天:《铁血蒙元》,浙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