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浅谈:名望最高的唐朝,国号“唐”成为了中...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名望最高的王朝,它凭借着空前强大的国力、高度开放的社会心态以及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得“唐”这个国号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又一代称。自秦、汉以来,外国人称中国人为秦或汉,然而自公元7世纪之后,外国人便称中国人为“唐人”,并一直沿用至今。对于唐朝的评价,我们不吝啬任何赞美之词,汉唐盛世、大唐气象、盛唐文明等等词语,都表明了那是一个让我们中国人提气来神的伟大时代。

唐朝从公元618年到公元907年,除去掉武曌“改唐为周”那十五年之外,总共存在了267年。中国唐史学会会长胡戟先生曾做过一个统计,我国历史上的那些王朝,治世和盛世的时间只占该王朝国祚的5%左右。而唐朝前期有“贞观之治”,中期有“开元盛世”,后期有“大中之治”,治世和盛世几乎延续了整个唐王朝,这也使得唐朝成为了我国历史上名望最高的王朝。

开国皇帝李渊,并非平庸之辈

作为开国皇帝的李渊,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十分低,导致人们认为他只是一个躲在儿子李世民背后,享受胜利果实的平庸之辈。然而在隋末风云动荡的岁月中,能取得最后胜利的李渊绝对不是一个平庸之辈,他自己的箭术造诣就非常高,靠射箭比赛赢得美人归的李渊,也获得了一个专属于他的成语“雀屏中选”。

古代的帝王都有异相,李渊也不例外,据说李渊有三个乳头,在古代多乳象征着是一个仁义之人,此外李渊腋下还有像龙一样的紫痣,这一切都显示了李渊的不平凡。李渊的家室也是相当的显赫,李家在北魏、西魏、北周以及隋朝都是军事贵族,李渊的母亲独孤氏与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独孤皇后以及隋文帝杨坚的独孤皇后是姊妹关系。

李渊很小的时候就承袭了唐国公的爵位,懂事之后更是被杨坚重点培养,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做了隋文帝杨坚的贴身侍卫千牛备身。这使得他可以近距离跟着杨坚学习,学习一个皇帝怎么看待天下大事,怎么处理各种政务。之后独孤皇后和杨坚为其制定了一揽子的人才培养计划,从皇宫出来后,先后到不同的三个地方担任刺史,后来又做了荥阳、楼烦两个郡的太守,使得李渊既了解底层社会又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这些经历使得李渊成为了隋朝官场中的老油条,在皇帝心中,李渊是一个虽然有一定地位,但没有政治野心的人,这样的人,皇帝看着放心,用得也放心。李渊憨厚可爱、胸无大志的假象成功地骗过了隋炀帝杨广,在隋末烽烟四起的时期,挑来选去的隋炀帝杨广,就选中了这个跟自己年龄相当,且自小一起玩耍的表亲李渊,于公元615年出任山西河东道慰抚大使,公元617年又官拜太原留守。

在冷兵器作战的时代,山西这个地方非比寻常,山西的北面是蒙古高原,山西的南面是天下核心的中州大地,山西的西面是滔滔的黄河,山西的东面是巍峨的太行山脉,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在隋朝时期,为了抵御北方的突厥民族,太原聚集了当时全国的精兵强将,并且太原又是拱卫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的重要屏障。李渊正是依托着山西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和太原的精兵强将,于公元617年七月起兵反隋,并于当年11月攻入西京长安,公元618年5月称帝,定国号为“唐”。

李渊从起兵到称帝不到一年的时间,从称帝到平定天下也不过六年的光景,李渊这么顺利的关键在于他把握住了各种机会。众所周知,隋朝末年是一个遍地造反、英雄辈出的年代,各路的英雄或忙于与隋军的鏖战,或忙于彼此争权夺利,只有李渊待在太原不动声的招兵买马、养精蓄锐。等到各路人马或死或伤、或疲或弱的时候,李渊才举起替天行道的大旗直扑长安,然后迅速的称帝建国,等到各路人马反应过来的时候,唐朝的大军已经风卷残云般地荡平各方势力。

李渊建立的唐朝的国号“唐”,来源于李渊“唐王”的封号,而李渊“唐王”的封号则与他的祖父李虎密不可分,李虎在北周初期因军功被追封为“唐国公”,而这个“唐国”的来源在哪里?经查证我们知道,在唐朝之前有先古时期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之一的帝尧的唐国和周朝时期所分封的唐国,那么李氏的“唐”是来源于哪个“唐国”?

“唐”国号来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尧帝

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中记载,在公元615年李渊奉诏前往太原担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的时候,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以太原黎庶,陶唐旧民,奉使安抚,不逾本封,因私喜此行,以为天授”。这段话的意思是李渊在接到杨广的任命后心中窃喜,想到太原是陶唐氏帝尧的封地,而自己又是“唐国公”,认为这是天意。

公元617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的时候,更是对儿子李世民一吐心迹“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这段话再一次表明了自己这个“唐国公”来到帝尧的“唐国”封地是天意。从这两段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李渊已经有了不臣之心,并且以光大帝尧的“唐国”为政治目标。

公元635年,70岁的太上皇李渊驾崩,庙号高祖,谥号“太武皇帝”,到了公元674年的时候,李渊的孙子李治将他的谥号改为“神尧皇帝”。我们知道谥号是古人依据死者生前行迹所评定的一种称号,意在盖棺定论,李渊第一个谥号为“太武皇帝”,这是为了表彰其开国的功绩,而后来改谥的“神尧皇帝”,则说明了在后世的唐朝皇帝心中,李渊就是帝尧的重生,也向世人表明了李氏的“唐”是帝尧的“唐国”的继承者。

“唐”国号的美好意义

帝尧是我国三皇五帝中的第四帝,是我们传统史学中的仁义之君,在众多的史料的描写中,帝尧就是一个完美的人,他处事公正且政绩卓越,他治洪水、抗干旱,为了民众东奔西走,到了晚年的时候不贪恋权位,将位置禅让给了出身贫寒的舜。帝尧既然成为了先古时期道德标准的圣王,那么他的“唐”国号也就成为了最道德和伟大的国号。

在《说文解字》中“唐,大言也”,也就是说在自古以来唐就有大和伟大的意思,而作为国号的帝尧的“唐”,则引申出了更为丰富的道德含义。东汉时期的《白虎通德伦》中就说“唐,荡荡也,荡荡者,道德至大之貌也”,也就是说在道德层面上,“唐”就代表了像帝尧那样的伟大的道德标准。“尧”是圣王的美号,“唐”就是圣王道德的美号,李渊想光复的不只是帝尧的“唐国”,更是想光复先贤圣王的道德标准。

总结

以“唐”自居的李氏皇帝不只是在口头上将帝尧作为自己的职业楷模,更是希望继承帝尧“唐”的道德标准,也是将帝尧对民众的“仁”落实到日常的施政之中。对“唐”最完美诠释的就是李世民的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那浩渺的滔天大水是最广大的百姓,那水面上漂浮的一叶扁舟是最少数的帝王。李世民的这句话也成为了国训传承给后世的唐朝皇帝,唐朝的皇帝能够用这样的敬畏之心来对待百姓,也是唐朝皇帝以“唐”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

因为唐朝皇帝以“唐”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使得唐朝成为了一个胡风汉韵杂糅的时代,国家刚健尚无武,人民开放崇文,充满着豪迈、自尊、自信、创新、兼容的社会心态,洋溢着积极向上、快乐祥和的生活氛围。明君、贤相、名将、学术大家、科技巨匠在这个时代如漫天的繁星一样闪烁,唐朝的律令、典章、制度和疆域无一不显示着强国、大国的气度,唐朝的诗歌、绘画、雕塑、舞蹈和音乐在我国历史上也都是空前绝后的。

唐朝皇帝以三皇五帝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先贤圣王作为自己的职业楷模,才使得唐朝的国力空前强大,而强大的国力使得华夏儿子自尊与自信,可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看待一切外来事物。正是这种自信与开放使得唐朝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唐朝盛世,也使得我们“唐”的美号在国外沿用至今。

这样令人自豪的唐朝,同时也是令人扼腕痛惜的唐朝,从自豪到痛惜转折点在公元755年到763年的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奸臣当道、将相不和的政局导致了这场让3000万人丧生的动乱。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没有了之前的那种繁荣与祥和,中央集权的削弱、社会矛盾的计划构成了唐朝后期的无奈和悲怆的主旋律,无奈使人思考,悲怆使人深刻。

大唐盛世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唐”国号所延伸的道德含义更是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最高的道德标准,“仁、义、礼、智、信”也成为了我们基本的日常行为准则。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国号  国号词条  名望  名望词条  唐朝  唐朝词条  最高  最高词条  成为  成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