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骑士张
河洛大鼓。河洛大鼓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洛阳第一个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它起源于清末民初,是一种以说、唱为表演手段,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歌唱社会生活的传统音乐艺术。是河南四大曲种之一,被誉为“活的文物”。河洛大鼓与评书的艺术形式相比音乐更加丰富,是一门适合于室内外各种舞台及国际表演的音乐艺术奇葩。1951年河洛大鼓第二代艺人张天培带队到北京慰问志愿军战士,周总理看了他们的演出觉得很好,并为此命名这种艺术形式为“河洛大鼓”。它是洛阳及豫西周边城乡人民群众十分喜爱的文艺形式,当地人都称河洛大鼓为“说书”,常把“说书唱戏”连在一起。
常智乐从小生活于农村,是听“说书”长大的,因而对河洛大鼓情有独钟。2006年河洛大鼓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洛阳市第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他深深地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灿烂文明、辉煌历史和非凡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与智慧结晶,是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记忆,是后人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文化渊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和自己从小对河洛大鼓深入骨髓的浓厚情结,促使他毅然辞去待遇丰厚的金融工作,以“挖掘、抢救、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任,于2013年初自筹资金创办了洛阳常龙河洛大鼓演艺有限公司。遵循“传承文化、精于演艺”的发展理念,深入大中小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河洛大鼓的爱好者,参与了众多社会大型演出活动,广泛赢得社会各界的信赖和赞誉。
它被誉为“活的文物”,是弘扬中原灿烂文化的一张音乐名片,更是河洛文明史上的艺术奇葩。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她正在走向没落,走向衰亡,逐渐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老艺人多数去世,过去曾学习过曲艺的年轻人,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也都改行,从业艺人越来越少,平均年龄都在七十岁左右。
牡丹颂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多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何人不爱牡丹花,
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
千娇万态破朝霞。
黄河滚滚育华夏,
洛水摇篮似妈妈。
洛阳牡丹甲天下,
哺育出
天香国色美奇葩。
早有那
隋炀帝建京都西苑广大,由民间野牡丹进入皇家。
武则天迁神都牡丹伴驾,历史上留美名荣耀中华。
四月里咱洛阳最为繁华,引来了
国内外游客们都来赏花。
你看那
红牡丹、白牡丹,
黄牡丹,绿牡丹,
粉里透紫蓝牡丹,
棵棵牡丹引人醉,
朵朵争艳放光华。
再看那
牡丹仙子,千娇百媚、多么靓丽、分外潇洒。
月里嫦娥偷偷看,
九天仙女把凡下。
哎!哎!
还有那
蓝眼睛、黄头发
nice nice
伸拇指
也把咱洛阳牡丹夸,
把咱牡丹夸。
花开盛地有千万,
哪个能
比得上洛阳牡丹花。
朋友啊!
欢迎常到洛阳来做客,
更欢迎
在俺洛阳安一个
和谐文明幸福的家!
幸福的家!
愿河洛大鼓,这朵艺术的奇葩,在河洛大地上永远传承,发扬光大。
洛阳摄影网
一个品茶知识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