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策划、监制:袁载誉;文案:徐茂娜
1645年对于李自成来说,是十分灰暗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他建立的政权和清兵不断战斗着,但也不断地遭受着失败,他被迫败走东南后,清军并未准备放过他,派遣大军水陆夹击,最终李自成不得不率领着军队退让直至湖北九宫山。
到了九宫山,李自成精疲力尽,跑不动了,迎来人生最后一场战役九宫山之战。那时还是五月,可能是一个明媚的日子,也可能有连绵的阴雨,但是战场上一定是风声飒飒,气氛严肃。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正和敌人厮杀,眼看着就是敌人占了上风,李自成急了大喊一声:“将士们冲啊!”
然后他就不见了,也不知是死了还是逃走了。
李自成是大顺军队的领袖,是清朝政权的眼中钉肉中刺,也是史书中,著名的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他不见之后,他的部下们带着担忧和无措找了他许久,可是无论再怎么寻觅,他就是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厉害的领袖人物的“前世今生”。
李自成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虽说古代身份等级是士农工商,可是家庭的贫穷和无权无势,让他在那个封建的社会里毫无地位可言。在幼年的时候,他还给地主家放过羊,长大以后也去当过兵,但是无多大建树。
可能是因为小时候过的艰苦日子太多,也可能是因为自己本来就有那颗敢闯的心,他在崇祯二年的时候起义,成为了闯王高迎祥的部下。说来也是巧合,当时的国家灾荒严重,土地兼并的矛盾也不断加深,他们一发动起义的名堂,便有许多人应和起来。
他们的身份让他们得到了民心,很快自己的军队就有了“百万”。高迎祥牺牲以后,李自成更是变成了起义军中的领袖,地位直线上升。然后春风得意的他带着自己的大顺军一举攻入北京,明朝被他们攻下了。这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他一定想不到,从这以后,他辛苦建立的政权便开始一点一点衰落了下来。
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学过这样一句谚语:“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李自成在困难时期兢兢业业地前行着,带领着自己的大顺政权一步一步站到了权力顶峰,可是这该死的权力迷惑了他。他攻下明朝之后便住进了皇城之中,宠信后宫的女子,纵情声色。不光如此,他的生活也极尽奢侈浪费,曾经有传言说他入城以后,就连上厕所用马桶都是黄金制成的。
这些迹象表明,他对自己的约束尚且不够,沉湎于享乐的他,更是忘了好好地去约束下属。其实在初入皇宫时,他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那时的他一定没有忘记本心,但是在沉溺于奢侈之中后,他忘记了自己的百姓。他的下属也变得无耻起来,烧杀抢掠,打家劫舍,无恶不作,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他占据了一个高位却没有好好统领部下,反倒是在悠闲的日子里磨平了爪牙,充满了疑心病,对自己的部下痛下杀手。最后失去了民众支持也冷了部下的心肠,在之后的对清军作战中节节败退,最后流亡,如此也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他在九宫山的敌人并不是强大的清军,而是当地的农民兵们。果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呀!他一定没有想到他因为农民群众的支持而走上权力高位,也因为民兵的攻击而覆灭。
最后有人说他死了,在混乱之中死在了湖北咸宁的九宫山,而说他死亡的这个人就是他一位得力的部下--刘宗敏。在他的叙述之中,由于清兵的夹击,李自成无家可归,带着自己的残兵败将们败走麦城之际,居然被一堆农民武装袭击了,他也因此身亡。
这个理由好像说得下去,逻辑很是通畅。可如果这是铁板钉钉的事实,怎么会有其他版本的流传呢?在九宫山之中将士们并没有找到他的尸体,众人不免怀疑李自成会不会是因为害怕清军的打击而独自逃跑了呢?
所以身亡也可能只是为了稳定当时的军心,才被将士说出来的。而经过考证,兵败的不远处有一座寺庙,所以很多人也怀疑他去出家了。
这两个结局好像都有一些证据可以证明,同时也存在一些疑点,比如一员猛将怎么可能被一些农民武装军轻易给杀害?又比如他真的能舍得下自己手中的权力遁入空门吗?最终的答案我们也不知晓,他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可是要我来说的话,我宁愿相信他是真的战死沙场,而不是那胆小怯懦之辈,撇下众人偷偷逃脱。毕竟作为一名领袖,我希望他没有辜负那些真心信任他的勇士们。虽说他这一生有错,但是也有建树,我不希望历史中这样的枭雄人物蒙上更多的阴影。
就像,我希望我们也能直面自己的“惨痛”人生。
参考资料:《明史·卷三百九·李自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