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我为女儿解读历史:刘邦为啥比项羽牛?

本文首发于作者微信公号【爸鼻马迷】  ID:Lucytalkshow

文章约2900字,阅读需要 4 分钟

在近期的“马路故事会”上,为和学校的必读书单配合,我连续跟女儿分享的是秦汉历史故事。故事的依据是我以前阅读《史记》的体会,其中很多精彩的人物情节也引起了女儿的浓厚兴趣。

当听到青年时代的项羽围观秦始皇巡游车驾,朗声说道:“彼可取而代之也”时,当听到少年项羽不喜读书不爱练剑,一心要当“万人敌”时,女儿不禁发出由衷的感叹;当听到青年刘邦不务正业终日游荡厮混时,当听到刘邦两手空空去富户吕公家蹭酒席还大言不惭高喊“刘季贺礼一万钱”时,女儿不禁扑哧一笑。

“爸鼻,你说的这两个人,要搁现在可都算是学校里的标准差生呀!”女儿在旁听之余漫不经心的一句笑谈,却让我心头一震!我先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教材,以至于误导了女儿的三观,后又趁着夜深人静反复思考这段史料。最后,我终于长舒一口气,因为我总算找到了其中关键,坚信了自己选择的正确。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刘邦项羽能够在秦末乱世起于草莽,继而兼并群雄逐鹿中原,并非是造物弄人,而是顺应了时势;出身低微,只有股级行政经验(泗水亭长)的刘邦能够击败出身旧贵族、军功赫赫的西楚霸王,也并非由于小确幸小伎俩,而是人心所向。

简而言之一句话,刘邦确实比项羽牛,牛得理所当然!而“牛”在何处,恰恰是我需要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展示给女儿的真知灼见。

01:

秦末农民战争的风云变幻,隐藏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观念变化。那就是伴随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以往只能由贵族血统才敢称王称霸的惯例被打破,任何一个草莽匹夫都有了突破阶层一步登天的可能性。这其中自然就有落魄贵族项羽和乡间混混刘邦

在秦朝郡县制行政体系被颠覆,各种新旧势力争相登场的混乱年代,无论是被各路诸侯推举出的盟主楚怀王,还是霸王项羽、齐王赵王魏王韩王以及沛公刘邦,相互征伐的基础,除了兵马钱粮,就是影响力!

在抽象的影响力领域,刘邦从“土矬穷”到最终登坛称帝,造就了一路看涨的上升曲线。他的影响力,从啸聚芒砀山时开始积累,后来脍炙人口的“赤帝之子斩白蟒”的典故就始于他最初部众的杜撰;在占据沛县后,源于大批乡党好友的加盟加持,他改头换面有了“沛公”尊号,这是影响力的升级;而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在关中与秦人“约法三章”,使影响力实现了跨地域传播;接下来四年的楚汉相争,则是影响力开花结果的收官阶段。

相比刘邦的上升曲线,项羽则是高开低走、强烈震荡。依我看,他的人生顶点不是加冕西楚霸王,而是巨鹿之战时的“破釜沉舟”。正是那辉煌惨烈的一战,使他积攒了足够的影响力。但是,在极端情绪化的心理作用下,项羽渐趋残暴冷酷、多疑猜忌。他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纵兵摧残搜刮秦地、把咸阳城阿旁宫烧成一片白地、杀掉秦王子婴,都在无形中培养了自己的对立面,把秦人子弟逼成了仇敌。接下来他要面对的,必然是急转直下、众叛亲离。

 

 

为什么项羽本想让刘邦在偏僻的南郑自生自灭,刘邦的军队反而越打越多越战越强?为什么韩信要从项羽那儿开小差跑到刘邦这里谋出路?为什么老谋深算的范增落寞而死而张良却能发挥自如?为什么彭越、英布这些勇将诸侯先后叛离霸王阵营?原因很直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的影响力强,谁拥有人心,谁就是绩优股!

但是!透过历史细节不难发现,刘邦在人品道德层面并不比项羽强。他见了秦宫美女也心痒痒,他也不尊重知识分子,更赶不上霸王的武功盖世,接连几次都被打得仓皇奔逃,出尽洋相。那么他的影响力曲线为啥就比项羽好看呢?依我看,原因来自以下“内、外”两点。

02:

俗话说,内外兼修,方得标本兼治。刘邦牛过项羽的,也就在内里的性格因素、高效的用人机制两方面。这一内一外,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内,即内在性格。虽然刘邦行为粗鄙、学识浅薄而且还胆小怯懦,但他却拥有一个项羽无法比拟的胸怀。胸怀体现在一个人的锋芒收敛、从善如流,体现在一个人的理性客观。

就是因为知道乱世中没本事就是死路一条,而自己恰恰本事不大,所以刘邦的精明就体现在收起尾巴扮演一个敦厚内敛的老好人形象。萧何不让他随意支配秦宫宝藏还给锁了起来,他忍了;张良咋咋呼呼把他离开南郑回老家的栈道都给烧了,他忍了;韩信大大咧咧夸口自己带兵多多益善,他这个汉王只能带兵十万,他忍了;彭越、英布、吴芮以裂地封王为条件才答应脱离项羽阵营,他也忍了。因为他明白,这些人虽然不讨他喜欢,但都是对的。

反观项羽就堪称刘邦的镜像。霸王在坑杀降卒、大掠咸阳、鸿门宴放走刘邦、返回关东、彭城称王、杀死“义帝”等一系列举措中都面对过异议和反调,但他全都没听。老子是霸王,耍的就是说一不二的霸气,你们想要闹哪样?!

一个内敛,一个张扬,一个给别人留有余地,另一个赶尽杀绝一言堂,这就是理智与疯狂的最外在表征。

外,即用人体制。因为刘邦憨厚不变态,所以按照“良臣择主而侍”的万物定律,萧何、张良、韩信、周勃、灌婴、樊哙等一干人都能团结在他的身边,人人物尽其用,人人各显其能,构成一个务实高效的管理团队。

 

 

韩信带兵征战在外、张良悉心运筹帷幄、萧何科学掌管后勤,这样的“三驾马车”为刘邦运营了一部庞大的战争机器。更重要的是,因为萧何张良力主的安抚策略,使得那些家破人亡复仇心切的秦人子弟乃至秦军俘虏,都改头换面成为汉军,同仇敌忾面对敌手。

项羽乌江自刎后,五位汉军骑兵军官因追捕寻获霸王遗体而被刘邦先后封侯。根据历史学家李开元的仔细考证,五位军官有四位都是当年的秦军将士。这就是人心所向!

反观连一个军师范增都用不好,连自己的亲属兼下属项伯都能逼得“窝里反”,项羽的用人体制就显得不堪。这就是性格决定人品,人品决定领导艺术。

03:

说了这么多刘邦项羽到底谁牛的问题,为什么?当然有用!学习历史讲述历史,肯定不是为了显摆自己知道多少人名地名年代大事记,而是要活学活用,与自己的实际相互映照借鉴。正所谓“懂得学习,才能取得进步”。我这样分析,就是为了告诉女儿自己的体会,让她能对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和她自己,产生逐步的认知。

关于性格。正是因为90后00后都崇尚个性解放,才需要年轻的个体懂得收敛个性、宽以待人。如果人人都锋芒毕露,争相在前台闪光,那就一定两败俱伤一地鸡毛。时代越是浮华,越需要比拼定力和胸怀。年轻人需要客观理性地认知自己的能力水平,要懂得山外青山人上有人,要明白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知道与同伴同僚和睦相处的重要性。如果总想着处处占先,总想着自己当霸王说一不二,那就显得不合时宜,幼稚可笑。

关于学习。既然能做到理性认识自己的水平,那就必须承认,在阶段性学习和终身学习这个领域,一个人永远当第一总是拿满分的可能性为零!但汉高祖刘邦告诉我们,想有进步有成果不一定非要当第一啊!你可以采取跟随战略学习人家的方式方法,也可以采取迂回策略锻炼自己的某些特长,更可以采取长远策略在未来发现新机会新强项,条条大路通罗马。你想成才,不见得强求第一名,更不见得死磕一所名校,这才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嘛!

关于协作。你想更好地跟同学同事同伴开展成功协作,就必须学会降低自己的各种诉求,迫使自己与集体进行“磨合”。既然是磨,那就需要做好心理准备,接受团队赋予自己的必要岗位角色,接受伴随岗位角色而来的挑战。在这个人工智能时代即将正式到来的时刻,懂得人机协作懂得客观理性才是最重要的。你或许没机会做刘邦,但你可以选择做韩信做萧何做张良,懂得合作,找到自己未来合适的定位,才是最重要的。

 

 

刘邦凭啥就比项羽牛?牛在理性客观承认不足,牛在性格内敛从善如流,牛在顺应时势达成共识。这几条经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即使放在21世纪重新咀嚼,恐怕也不算过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项羽  项羽词条  刘邦  刘邦词条  为啥  为啥词条  解读  解读词条  女儿  女儿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