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晋朝有一位高雅之士,名叫王夷甫,他官至太尉,崇尚道家的清高精妙,远离世俗的境界。以聚友高谈阔论为乐,以谈论钱财为耻。别人从他父亲那里借了钱,要还给他时,他很不耐烦地把错据一把火烧了,不让别人在他面前谈钱的事。然而,他的妻子郭氏不仅性情刚烈,而且聚敛无厌,爱钱如命。她看到丈夫如此不懂理财,不知钱财的重要,很是生气。有一天,她想出一个歪主意,想作弄丈夫。晚上,在王夷甫睡着后,郭氏就叫婢女用钱把床围了起来,让丈夫走不了。早晨,王夷甫醒来后,看到床边的钱阻挡了路,他很厌恶地皱了一下眉头,连声喊婢女说:“快点搬开这些东西!”
王夷甫看到钱财就皱眉头,这与我们常说的见钱眼开之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在当今金钱社会里,像王夷甫那样的人,虽然清高可赞,恐怕也无法幸福地生存下去。试想,人生于世,总要保证起码的衣、食、住、行吧,如果没有金钱的支持,哪一样能够顺利实现呢。更不用说人的本性在于享受,在于炫耀,甚至在于挥霍了。标榜自己不爱财,视金钱如粪土者,多是虚伪之徒。毕竟人不是神仙,要填饱肚子,也需要衣服来遮羞,来御寒。只是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罢了。
孔老夫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怎样科学的对待富与贵,贫与贱,孔子的话可谓一语中的。如果能透彻地理解了孔子的话,实现中也就不会有那些违法乱纪的人,那些被金钱腐蚀的人了。渴望富与贵,本来就是人人所向往的生活境界,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只是高贵的人们,如果甘愿做金钱的奴隶,甚至为了金钱,不惜损人利己,作恶多端,岂不是太可悲了吗?!
在生活中信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人,是在践踏自己生命的尊严;信仰“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人,是在践踏别人生命的尊严。
纵观金钱的历史,可知钱也不是什么神圣万能之物。原始社会里,是没有金钱的。人们猎取和采摘到东西,吃饱喝足了,别人可以随便索取。大家都吃饱了,一起烤火取乐,或者睡觉养神。没有剩余,没有交易,钱为何物?
扯远了,还是回到实现中来吧。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也是非常实现的一句话。王夷甫毕竟是一个大户人家,官居太尉,家资不菲。他吃喝不愁,日常费用不愁,自然不用考虑钱的问题。如果他整天揭不开锅,衣不遮体,妻儿处于饥寒交迫中,他恐怕也不会那样潇洒脱俗了。
正如孔子所说,富贵不是丢人的事,追求钱财自然不是丢人的事。如何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一个国家经济贸易的出发点,是一个企业的出发点,也是个人劳动的出发点。没有这个出发点,就没有经济发展的动力,没有商业的活力,或者说到底,就没有现实的意义。只是获取利益的最大化,要符合社会的游戏规则,即合法,合情,合理。
从这个意义上看,见了金钱就嗤之以鼻的王夷甫,只能当一个吟诗作赋的诗人,绝对不能当好一个企业家。而让人有点讨厌的郭氏,却是过日子的好手。她如果生活在现在的社会,说不定就是一位女强人,一不小心,创办一个跨国企业都有可能。王夷甫两口子对待金钱的态度截然不同,孰是孰非,想必读者心里自有定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