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因为认识到了国家的不足,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联名上奏朝廷,请求朝廷批准能选派一些学生出国留学。李鸿章在奏折中讲到:“选派留学生,实在是中国自强的根本”。希望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知识,来挽救国家。清政府即刻奏准,很快就实施了一套完整的出国留学方案,
1.设“幼童出洋肆业局”即预备学校,对学生进行出国前的培训。“肆业局”下设监督二人,由翰林出生的陈兰彬担任正监督,容闳任副监督。
2.选拔120名候选幼童,分四批出国,每批30人,每年遣送一批。
3.学生出生须清白,年龄最小不得低于12岁,最大不得超过20岁。
4.学生家长或监督人须签署志愿书,声明自愿送子弟赴美留学15年,不得中途退学或加入外国籍。此15年内,学生死亡或发生事故政府概不负责。
5.学生以学习西学为主,但仍配备中国教师教习中学。学习期间,一切费用由政府承担。学生学成后不准自谋职业,听候政府调用。
清朝第一批留学生
第一批30名幼童于1872年8月11日登上了开往美国的轮船,9月14日抵达美国,开始了留学生活。李鸿章等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经过容闳的尽心安排,第一批留学幼童起初都被安排在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些家庭中,让他们与美国的孩子一起学习,一同生活,同时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可孩子毕竟还小,第一批留学的幼童对中国和外国的区别并没有那么深,很快,他们就学会了英语,用起了刀叉,融入到了美国的家庭生活中。但寄住在这里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在1874年,李鸿章授权容闳在柯林斯街兴建一座房屋,作为“幼童出洋肆业局”的驻美总部。房子很快就修建完成,学习,洗澡,游戏等设备都很齐全,条件相当不错,这些孩子们在异国他乡也算有了自己的家。1873年6月,第二批留学生由黄胜率领赴美。1874年9月,第三批留学生由祁兆熙率领赴美。1875年10月,第四批留学生由邝其照带领赴美。在李鸿章的主持下,计划中的120名学生全部派送到美国留学。
据统计,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有30人,包括6名工程师和3名铁路局长。其中,就有我国著名的铁路设计师詹天佑。在唐津铁路的设计修建中,跨度305米的滦河大桥成为了一大难题,国外的英、日、德等国家的工程师多次设计修筑失败,更是宣称中国绝对没有此人才,更不可能能修建此桥。这时,詹天佑出场了,他被应聘负责滦河大桥的设计修建工作,并且成功的这座中国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在詹天佑的主持下,还修建了难度极大的京张铁路,这段路程途径有很多高山峻岭,河沟险滩,尤其是在居庸关和八达岭的一带坡度极大。可是詹天佑却创造性的发明了“人”字形的铁路,巧妙的解决了坡度的陡峭问题。更为神奇的是在詹天佑的主持下,这条铁路竟比原计划还提前2年完成,节约了28万两银子的经费,有力的回击了国外所说“建造设条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的谬论。詹天佑不仅给我国长了志气,还同时荣耀的入选了英国工程师协会,成为会员。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在留美的这些学生中,归国从事教育事业的有5人,并且有2人成为了大学校长,包括天津北洋大学的校长蔡绍基,其中唐国安在担任清华学堂的校长后,深深的感受到学习国外先进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性,从此全力支持学生赴国外留学,从此,清华学堂的大批学生开始了出国留学,继续深造。
在从事外交、行政方面的有24人,包括12名领事、代办,2名外交次长、公使,1名外交总长,1名内阁总理。其中吴仲贤在担任墨西哥代办的时候,曾有108名华工因为工作死亡而得不到赔偿,吴仲贤于是多方奔走,据理力争,为这些死亡的工人讨回了应有的工资和赔款,维护了在外华工的利益,梁丕旭是清末外交界的知名人士,他陪同醇亲王载沣访问德国的时候,德皇威廉二世看不起中国,趁机侮辱中国,要求载沣行下跪磕头礼,梁丕旭于是毫不退让,据理力争,终于迫使德国的皇帝同意他们行鞠躬礼。
还有从事海军的有20人,他们被分配到福州船政学堂和天津北洋水师。在中法战争和中日家务战争爆发后,这些留学生们英勇作战,因为他们学习了水战的知识,所以技术精炼,作战勇敢。20人当中有14人当上了海军将领,其中吴应科升至舰队司令,徐振鹏升至海军次长,而杨兆楠、薛有福、黄季良、沈寿昌、黄祖莲等人在同敌军作战中英勇捐躯。
在中日战争以后,大量的年轻留学生被派往国外学习,“东亚病夫”终于睁开那朦胧的睡眼,认识到闭关自守的不足,逐渐的走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