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赵氏孤儿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赵氏孤儿的故事

赵氏孤儿是春秋时期晋国著名政治家赵武。赵武是赵盾之孙,也是复姓赵氏的奠基人。很多人都被赵氏孤儿的故事所打动,不过历史上真正的赵氏孤儿和影视剧中的赵氏孤儿还不能划上等号,那赵氏孤儿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恐怕这就要从赵氏的来历开始说起了。在晋成公时期,赵盾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权倾朝野,使得赵氏晋国一家独大,此后赵氏又是如何差点被全盘灭族的呢?

要说中国历史上哪一部古典戏剧最为出名,恐怕非《赵氏孤儿》莫属,不仅民间百姓对此可谓家喻户晓,就连法国著名文学家伏尔泰也听说了这一故事,并将其改编为话剧《中国孤儿》。民国大师王国维在《宋元戏剧考》中,把《赵氏孤儿》与《窦娥冤》并列,称赞其“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在国外,亦有人将其与莎翁杰作《哈姆莱特》并列,可见《赵氏孤儿》的影响之大。在这个传奇故事中,最能煽情催泪和打动世人的,莫过于赵家遭遇奸臣诬陷满门被屠,只留一孤儿死里逃生,八位义士为保护赵氏孤儿前仆后继,赵氏历经数代终于得报血海深仇。

故事中洋溢着感天动地的情义与价值千金的忠诚,历朝历代无数人为其讴歌追捧,以程婴为代表的英雄们坚守忠义、舍生取义、不屈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更是震撼世人,人们被义士的“坚持”和“温暖”所感动。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故事重复千万遍也就逐渐成为历史乃至信史,世人逐渐忘记《赵氏孤儿》背后的历史真相。很明显,真实历史并不可能如戏剧所写的那般多情、煽情与矫情,有的只是见不得人的黑暗、肮脏和龌龊。

要讲清楚赵氏孤儿的来历,那就先要弄明白“赵氏”究竟是指哪个朝代的哪个家族,而这一切都要从“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说起。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晋献公之子,其一生十分传奇,经历非常坎坷。早年间,晋献公宠幸骊姬,打算立其子奚齐为储,原太子申生与重耳等人见此只好选择流亡他国,等待时机重回故国。这是一场长达19年的漫长流亡,重耳在此期间能够坚持下去,全靠身边那群最为忠实的拥趸,其中居功至伟者当属赵衰。

据《史记》记载,重耳流亡到齐国时,齐桓公以国礼相待,非常看重这位流亡的晋国公子,不仅设宴款待,将公室之女许配给他,还赠送其八十匹骏马。此前从未受到过如此高规格待遇的重耳,瞬间丧失斗志,想要就此在齐地终其一生。见主公有这种消极懈怠想法,从晋国起就追随他的赵衰果断出手,用美酒将之灌醉,装进车里连夜逃出齐国国境。重耳醒来后,发现自己早已远离齐国,虽然暗自神伤,但并未责怪赵衰,从此继续奋斗,在各国辗转流亡,之后在赵衰等人的帮助谋划下,重耳成功回到晋国登上王位,这就是所谓的“文公所以返国及霸,多赵衰计策。”事后,赵衰因功被拜为原邑大夫,在朝堂上执掌大权,必要时可代晋文公处理国政,他所代表的嬴姓赵氏一族也跻身成为晋国大族。

赵衰死后,晋文公非常看重其子赵盾,赵盾本身才能也非常出众,足以担当重任,所以晋文公死时留下遗嘱,要求赵盾继续代理晋国国政,辅佐新君晋襄公。谁知赵盾主持国政不到两年,晋襄公就因病逝世,晋襄公的离世,给赵盾出了一个大难题。晋襄公留下的太子名叫夷皋,按理来说父死子继,夷皋继位成为晋国国君理所应当,然而晋襄公死时,夷皋的年纪实在是太小,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怎么能处理好国政?于是,赵盾决定立长不立幼,改立晋襄公之弟,也就是夷皋的叔父公子雍为新君。此时后者正为质于秦,赵盾为迅速完成登基事宜,打定主意后就第一时间派人前去秦国迎接公子雍回国。从随意改立国君这件事来看,在当时的晋国政坛上,赵盾可以说是只手遮天,十足的权臣做派了。不过赵盾虽然位高权重,但他本身与晋国统治者没有任何血缘关系,那时讲究宗法血缘,权势滔天的赵盾却进入不了贵族行列,赵氏一族也因此在晋国政坛缺乏足够强力的人脉关系。

太子夷皋之母正是看到了这点,她于是联合晋国其他世家,向赵盾讨要说法。为逼迫赵盾回心转意,她甚至不顾身份,每天上朝议政之时就跪在赵盾面前,啼哭不止,请求其收回成命。赵盾见此急得是手足无措,思虑良久后越想心越虚,最终只好改弦更张,重新立太子夷皋为君,是为晋灵公。由于国君年幼,朝政大事还是把持在赵盾一人之手,所以是否拥立夷皋为君,看似没有任何区别。然而在赵盾志得意满之时,危机却正悄然而来。在晋灵公等人看来,赵盾就是欺压君主、心怀叵测的奸邪权臣,慢慢长大的晋灵公也明白自己想要完全掌控晋国,势必要将赵盾除去。关于他究竟是如何处理自己与赵盾的关系的,历史记载很是耐人寻味。

晋灵公成年后,由于赵盾此前的长期压制,变得自暴自弃、骄纵无常。眼见晋灵公如此荒淫,主持国政的赵盾只有不断进谏,晋灵公却对其意见概不理睬。时间一长,两人的关系逐渐恶化,最终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这就是为什么在戏剧《赵氏孤儿》中会出现晋灵公派人刺杀赵盾的情节。不过刺客中途放弃任务自寻短见,赵盾侥幸存活。在刺杀行动失败后,晋灵公再生一计,以宴请为名想要趁机埋伏诛杀赵盾,好在有人给赵盾通风报信,赵盾得以再次逃脱。晋灵公连续两次下毒手,赵盾明白自己在晋国再也呆不下去,于是赵盾仓皇出逃。谁知赵盾前脚刚走,其同父异母的兄弟赵穿就在朝廷上公然弑杀晋灵公。

消息传来时,赵盾连晋国国境都还没有出。听闻如此骤变,赵盾立马掉头返回晋国都城,想要料理乱局。他命赵穿从东周国都洛邑迎回晋文公重耳之子、晋襄公之弟黑臀,后者是为晋成公。赵盾的这一手操作,由于太过顺风顺水,令晋国朝野产生了不少风言风语,有人认为肯定是赵盾指使赵穿刺杀晋灵公,史官更是在史书上公然记载“赵盾弑其君”,确信赵盾有弑君嫌疑。晋成公继位七年后因病逝世,在赵盾的帮助下,公子据即位,即晋景公。晋景公在位时,赵盾因老迈病逝,其子赵朔承袭父亲的权势,由于赵朔夫人是晋成公的姐姐,所以在当时的晋国赵氏一族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名门望族。然而物极必反,晋景公即位后,赵氏家族的命运急转直下。

为彻底剿除根深蒂固的赵氏一族,晋景公启用心狠手辣的屠岸贾。晋景公先是将屠岸贾提拔为司寇,司寇从政治地位上来看,虽然只相当于卿,但权势极重,掌管全国的刑狱、纠察事务,至于晋景公为何会选定屠岸贾,则是因为屠岸贾曾是晋灵公近臣,深得晋灵公信任,晋灵公之死与赵氏家族密不可分,屠岸贾对赵家不满由来已久。再者,任用屠岸贾是为制造政治舆论,身为司寇与晋灵公旧臣,他自然有权重提晋灵公被杀一事。由于赵氏一族,已历经赵衰、赵盾、赵朔三代经营,在晋国政坛颇具影响力,为降低行动风险,屠岸贾决定发动突然袭击。赵朔、赵同、赵穿、赵婴齐等人在突袭中丧命,赵氏全族上下尽数被灭。晋景公掀起这次大清洗后,终归是良心未泯,给怀孕的姑妈赵庄姬留了一条生路,让她躲进自己的宫殿里,这个可怜的女人因此得以保全性命。那时没有一个人能想到,她肚子里的这个孩子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赵氏孤儿——赵武。

赵武长大后,成功复兴赵氏一族。经过四代的积蓄与发展,至赵襄子时代,赵家再次成为晋国政坛屈指可数的政治势力,赵氏与知氏、范氏、中行氏、韩氏、魏氏并称“晋国六卿”。六家之间钩心斗角,常常合纵连横,相互征讨,最终韩、赵、魏三家联合起来击败最强大的知氏,瓜分了晋国赵氏家族至此终于得报血仇。说到这里,我们依然看不到戏剧《赵氏孤儿》中所宣扬的“忠君”思想。很显然,“三家分晋”这个东周历史的标志性事件,人为划分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建立国家并称王称霸的赵氏,对之前的历史进行了大规模美化。因此,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看到了赵氏一族的冤枉与委屈,赵氏反抗晋国王室并瓜分晋国,也是出于无奈和复仇之举。赵氏孤儿的民间故事,因此也就只是围绕着晋国政坛的斗争展开,而忠奸对立元素的加入,更是使得赵氏一族总是站在正义的一边,永远代表着正义和道德。

不过,戏剧和影视作品再怎么精彩,也始终代表不了真正的历史。经过抽丝剥茧,不难发现,曾经感动东方和西方上千年的“赵氏孤儿”,说到底只是文学故事,只是舞台上的表演,史实与其相差甚远。只有深入了解历史,挖掘出历史事件背后的真相,往往才能体会到历史的残酷与人性的黑暗。对于历史的认识,伏尔泰曾有一句名言:“历史有如悲剧,要没有情欲、罪恶、灾难,在其中掀风作浪,就会显得毫无生气,令人生厌。”我想,这是至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赵氏  赵氏词条  孤儿  孤儿词条  竟是  竟是词条  真相  真相词条  背后  背后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