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同样是蛮族入侵,为何东罗马帝国存活了下来?

神圣罗马帝国在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不得不说这是一件令人痛惜的事情。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帝国能够延续千年之久,也不得不让人惊奇了。当年蛮族入侵欧洲的时候,昔日强大的西罗马牺牲了,而东罗马不仅仅存活了下来,而且还并没有丢掉什么领土。此后更有几乎重塑罗马荣耀的查士丁尼大征服。要弄清拜占庭是如何在漫天遍野的蛮族灾难中突围而出,就需要还原一千多年前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生死破局。

帝国危机

5世纪前半叶的东罗马帝国,局势某种角度上甚至比西帝国更加凶险。比起日耳曼等蛮族,东帝国还有一个强大得多的大敌——萨珊波斯,这头战争巨兽曾经阵斩罗马皇帝尤利安,生擒皇帝瓦勒良,迫使帝国必须以大部分的兵力和资源去应付,整个帝国的亚洲部分因为它的存在,整日里枕戈待旦,丝毫不能做解甲释鞍,放马南山想。

5世纪初期的东罗马政局,也比西帝国更加混乱。年少无知的阿卡迪乌斯皇帝不理政事,相继任用奸臣鲁菲努斯和优特罗皮乌斯,他们的统治使得帝国朝政黑暗,蛮族也混入帝国的政治斗争中以取得越来越高的地位。阿卡迪乌斯初期的东帝国虚弱到当西哥特首领阿拉里克入侵巴尔干半岛时,需要西罗马帝国权臣斯提里科出兵相救,才得以驱逐阿拉里克。

401年,阿卡迪乌斯竟然授予阿拉里克伊吕里库姆总督称号(伊吕里库姆是东西罗马长期争夺的地区),让西哥特人去进攻意大利,通过以邻为壑的手段转移哥特人的威胁。

408年,匈人首领乌尔丁对于帝国的进攻同样显得势如破竹,一度横扫色雷斯。只是赖于当时匈人的凝聚力还很弱,东罗马帝国才凭借银弹战术分化瓦解了乌尔丁的军队并将其击败。之后,当布雷达和阿提拉执掌匈人时,匈人对于帝国的威胁就越来越大,比起其他蛮族,匈人甚至拥有可观的攻坚能力。公元442年的战役中,阿提拉和布莱达联手进攻位于当代塞尔维亚南部的奈苏斯(尼什),并熟练地运用攻城锥、云梯等攻城武器攻克了它。

根据《百官志》的记载,公元五世纪的东罗马,总共有305支常驻部队。其中有156支驻扎在亚美尼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前线,92支保卫埃及和利比亚,留在巴尔干的只有57支常驻部队。由此可见,萨珊波斯牵制住了东罗马帝国绝大多数兵力,所以帝国在多瑙河一线的虚弱便毋庸赘言了。

除此之外,帝国内部的阶级矛盾也非常严重。罗马长期剥削奴隶和隶农来维持的繁华在五世纪终于结出了恶果,平均气温下降导致的粮食减产也使得人地矛盾和土地兼并问题更加显著。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导致帝国很多时候不得不依赖蛮族来镇压,但当蛮族入侵时很多奴隶、隶农和贫民也会加入蛮族的队伍,与他们合流。

显然,如果不能解决困扰东罗马帝国的一系列问题,它只能在5世纪与西罗马一同归于尘土,而绝对无法延续到15世纪。

萨珊问题

好在沙普尔二世去世后,咄咄逼人的萨珊帝国与东帝国也基本进入了和平状态。面对罗马帝国先进的防御体系和近东地区可观的纵深,萨珊军队并不容易长驱直入。由于萨珊人是以攻取土地而非劫掠为目的,层层叠叠的要塞堡垒会消耗他们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公元441/422年,以及440年,在短短的20年间,萨珊波斯都和拜占庭帝国发生过冲突,足以证明帝国在亚洲地区的庞大军队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撤除的。不过这些军队都是些战斗力和待遇都不高的二线部队,有些甚至与地方民兵无异,只需要能在波斯人入侵时凭借防御体系加以阻挡即可。东罗马帝国就得以将精锐部队放在巴尔干和小亚细亚,以应对近在咫尺的蛮族威胁与内乱问题。

萨珊内部也并非那么平静,同样是老大帝国的萨珊波斯扩张到极限后,也面临着土地兼并以及内部奴隶和贫民的反抗。

5世纪上半叶开始,在中亚崛起的厌哒人开始骚扰萨珊波斯的东部边疆。沙普尔二世时代从罗马帝国势力范围中夺取的亚美尼亚反而也要牵制帝国的精力,因为亚美尼亚的基督教信仰与萨珊波斯的祆教信仰冲突,引发了长达数十年的对抗。伊嗣埃二世试图让亚美尼亚人改信拜火教,对顽强的亚美尼亚人进行的残酷镇压,但只是让帝国陷入战争泥潭当中,到公元484年,亚美尼亚人瓦安·马米科尼扬取得了反抗胜利,恢复了亚美尼亚的宗教自由和自治地位。

由于萨珊波斯本身也被一堆问题所缠身,所以在东罗马帝国风雨飘摇的时刻,它却不能如同沙普尔一世和沙普尔二世时代那样全力干预,这就给予了拜占庭喘息和整顿乱局的宝贵窗口期。

伊苏里亚派系的崛起

利奥一世时代伊苏里亚派系的崛起,是拜占庭帝国中枢摆脱蛮族控制的关键点。此前,阿兰人权臣阿斯帕尔权力极大,相继拥立了马尔西安和利奥一世两位皇帝。

利奥一世并不甘心做阿斯帕尔的傀儡,他提拔出身小亚细亚南部山区伊苏里亚山民的塔瑞瑟斯,并将女儿嫁给了他,塔瑞瑟斯也取了一个希腊化的名字——弗拉维·芝诺。伊苏里亚派系被用于对抗蛮族的政治势力,他们彪悍骁勇,丝毫不畏惧血腥的政变和激烈的搏杀。

之后,利奥一世鼓动芝诺污蔑阿斯帕尔勾结萨珊波斯,在朝野中打击了阿斯帕尔的威望。

468年,东西罗马帝国联军在攻打汪达尔王国,试图收复北非的军事活动中,惨败于卡本半岛海战,总计10.3万磅(约合46吨)黄金的巨额财富付诸东流。这次事件越发打击了东罗马帝国的中央威权和军事实力,但这对皇帝利奥来说,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阿斯帕尔作为当时的最高军事长官,自然需要对此负责。

在逐步蚕食下,阿斯帕尔逐步失去了影响力,并在471年和他的儿子阿尔达布尔一同在皇宫中被暗杀。随后,利奥一世和芝诺设法消除了宫廷和朝堂中的蛮族力量。

然而,伊苏里亚人在拜占庭帝国中类似北非的柏柏尔人,是比较特殊的存在。以卡拉卡拉皇帝颁布的《安东尼努斯敕令》论之,他们已经在帝国境内生活了许多代,当然是罗马公民,有权担任罗马皇帝——在利奥一世去世后,芝诺就凭借其驸马的身份入继大统。

但与此同时,贫穷闭塞的伊苏里亚人却又异常野蛮,他们一般不说希腊语,很多人以打家劫舍为生,对于罗马帝国的认同感比不上他们自己的地域认同感。

随着伊苏里亚集团在罗马朝堂上的崛起,招致了各方政治势力的厌恶,有些人甚至评价他们比日耳曼蛮族更加野蛮。芝诺面临着各种反对伊苏里亚人的叛乱,甚至有些伊苏里亚人也为了争夺权力反对芝诺。

清除蛮族武装

在这种情况下,芝诺虽然能艰难地维持局面,但他想要凭借武力摧毁盘踞在巴尔干的蛮族无疑是不可能的。他的确尝试过多次,但都失败了。

当时的西罗马帝国已经被斯基尔人领袖奥多亚克所篡夺,而且奥多亚克还想和东帝国争夺达尔马提亚地区。芝诺撺掇鲁吉人与奥多亚克作战,反而被奥多亚克在维也纳附近击败,奥多亚克又获取了诺里库姆,对东罗马帝国形成了很大的威胁。

对此,芝诺采取了以夷制夷的手段,他劝说盘踞在巴尔干半岛的东哥特领袖狄奥多里克西进对付奥多亚克,寄希望于双方两败俱伤。狄奥多里克经过五年的苦战终于消灭了奥多亚克,建立了东哥特王国,但好在他把哥特人在内许多盘踞在东帝国境内的蛮族武装都给带走了。

随着西罗马帝国的崩溃,遍及欧洲的蛮族纷纷建立了王国,需要忙于对在地的人民进行统治。加上阿提拉死后匈人帝国的崩溃,困扰东罗马帝国的蛮族威胁逐渐削弱了。

利奥一世时代,阿提拉的儿子丹克兹克败在东罗马指挥官阿纳加斯特斯手上,并在君士坦丁堡被悬首示众;阿提拉剩下的另一个儿子赫尔纳克则选择与罗马人和解,生活在多瑙河出海口北岸的多布罗加北部,作拜占庭帝国在北部的藩柄,并输送来自黑海北岸的物资。

由于匈人的骁勇善战,失去了狄奥多里克带走的庞大蛮盟武装的拜占庭帝国开始雇佣匈人为帝国作战,但新时代的蛮族雇佣军数量是有限的,绝不至于像过去那样反客为主。

阿纳斯塔修斯改革

491年,芝诺去世,没有留下子嗣。皇后阿里娅德妮(利奥一世之女)嫁给了文官阿纳斯塔修斯,阿纳斯塔修斯加冕为帝,称阿纳斯塔修斯一世。

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流放了芝诺的弟弟朗希诺斯,并在一场骚乱后把君士坦丁堡的伊苏里亚人都流放到了色雷斯,这引发了一些叛乱,但都被一一平定。伊苏里亚人再次活跃于帝国舞台上,要等到200年后的伊苏里亚王朝时代了。

平心而论,阿纳斯塔修斯的做法虽然有过河拆桥的意味,不过伊苏里亚人与帝国境内其他利益群体的矛盾实在太大,清除其政治势力显然是有利于帝国中央局势的。

但阿纳斯塔修斯最大的贡献还是进行了内政方面的广泛改革,可以说因为他的成就,才有了查士丁尼时代大征服的财政基础。

总的来说,阿纳斯塔修斯的改革有以下几个重点:废除并严禁官职买卖,改革货币制度,取消告密者的赏金,以土地税代替商品税充作军饷。此外,他还强化了君士坦丁堡的防御,在君士坦丁堡西部修筑了长达56公里的“安纳斯塔西亚墙”。

阿纳斯塔修斯为了攫取财政收入,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但同时他也促进了奴隶和隶农的解放,使得人民所受的剥削相对平均,拜占庭帝国彻底完成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加上5世纪结束后,欧亚大陆的平均气温开始回暖,粮食产量逐步恢复,人民对于这样的负担尚能承受。

阿纳斯塔修斯去世时,帝国已经走出蛮族云扰的隐瞒,国内安定,国库充盈,苏勒德斯金币拥有稳定的币值。这一切,都为查士丁尼时代剑指西方,恢复故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结

拜占庭帝国在5世纪的生死破局,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惊心动魄。如果任何一步行差踏错,罗马的荣耀将在5世纪彻底断送,延续到千年之后的1453年无异于痴人说梦。

帝国要远比一般的国家庞大和复杂,在其衰朽之后,内外的利益关系就会变得异常杂乱,其中暗流涌动,危险往往隐藏在难以察觉的细节之中,这也是大帝国难以长期维持的原因。拜占庭帝国能够在5世纪理顺这些纠葛并成功存续了1000年,其中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去深思。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东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词条  存活  存活词条  入侵  入侵词条  同样  同样词条  下来  下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