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蒋介石嫡系部队中央军简介 中央军各部队介绍

中央军是听命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本质上讲,只是控制了中央政权的地方军阀,与桂系、粤系、晋系、滇系、西北军、东北军和地方军阀武装相区别。这些其他武装具有相当的独立性,把持地方政权、财权。 一般讲,中央军控制着华东七省一市,以华东七省一市作为财源和补给基地,抗战后撤退至河南、四川、陕西。 蒋所能控制的,只有中央军而已,以及中央军占领的地盘。到解放时都是如此。他只是全国各派名义上的首领。

关系层次

国民党中央军以与蒋亲疏关系来看,大体分为以下3个层次:

(1) 黄埔嫡系将领统率的部队,称中央军嫡系;

(2) 蒋在北伐及历次的军阀混战中不断收编的部队,在中央序列内,但是仍保持相对独立人事体系的,称中央军旁系,多为被收编的北洋部队。这类部队不少被中央嫡系部队吞并改造,变为嫡系。

(3) 在军阀混战中被蒋(或其他军阀)打败,失去地盘,编入中央序列,但是仍保持相对独立人事体系的。与上一类不同的是,这些部队出于地方实力派,失去势力后仍与地方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广东的19路军、广东的薛岳、湖南的谭延闿/鲁涤平等部。

下面对各支部队作粗略的介绍(1931-1936):

中央嫡系

雏形

中原大战时期,严格意义的中央军只有6个师,这是蒋军嫡系的雏形。

第1师:北伐时期的刘峙第2师,后来交到胡宗南手上,扩展了第1军,“西北王”的核心部队

第2师:北伐时期的第3师、第14师等合成,师长先后有顾祝同/楼景樾/黄杰/郑洞国等,后与25师合编为关麟徴的52军。

第3师:北伐时期的第20师,师长先后有钱大钧/陈继承/李玉堂,后来发展为第10军,以方先觉守衡阳闻名。

第9师:北伐时期王柏龄的第1师。北伐中在南昌受创,回后方整编,重编序列后为第9师,后来发展为蒋鼎文/李延年的第2军。

第10师:由两部组成,一是黔军王天培部的残余,师长杨胜治/方鼎英,二是国民军方振武投蒋后编成的45师,师长卫立煌。后来第10师与45师合并,仍称第10师,师长卫立煌/李默庵,由于部队渊源不好,以及卫立煌与蒋的关系一般,这一部又称中央军的杂牌。

第11师:原福建周荫人部,投降北伐军,先编成17军,后改11师,师长曹万顺/陈诚。这是陈诚“土木系”的根基。

中原大战后,又按德式编制建成了张治中的教导师,随后教导师一分为三,教1师冯轶裴、教2师张治中、教3师钱大钧。教1师发展的36、87、88师即后来的71军;教2师发展为第4、25师,第4师是汤恩伯系的班底,25师编入关麟徴52军;教3师发展为第14、89师,后来14师归陈诚,89师归汤恩伯。

根基

上述这些构成国民党中央军嫡系的最原始根基。

抗战时期建立起来的中央嫡系部队

200师,原军委会直辖的装甲兵团扩编,是国军第一支机械化步兵师,师长杜聿明。后来以200师为基础,发展出96师,新22师(廖耀湘),构成第五军的框架。其中新22师后来自立门户,成为新六军的主力师。该军另两个师14师、50师也是中央军

荣誉第一师,是抗战老兵、伤兵为基础组建的,师长郑洞国,战斗力不亚于200师。

新38师,以税警总团部队为基础组建,师长孙立人。后来成为新1军的主力师。该军另一个师新30师当然也是中央军

51师,国防部补充旅为基础扩建,师长王耀武,后来成为74军主力师。74军另外两个师57师、58师战斗力也很强,都是中央军

118师,是11师发展出来的,198师是54军主力师,这两个师和11师构成陈诚土木系的支柱。

中央旁系

北伐时蒋的盟军

湖南谭延闿的第2军,北伐后未能在湖南立足,曾先后在浙江、江西等地驻防,由于没有固定地盘,听命于蒋,编成张辉瓒18师(江西被歼)、谭道源50师、李韫珩53师,这支部队后来追击红军到了陕西,被胡宗南兼并。

赵恒惕的部将贺耀组随唐生智一起南投,编为第8师,师长陶峙岳,后来也归并胡宗南系。

云南朱培德的第3军,当时有第7师、12师。第3军的番号一直保留到该部队的最后。

广东第4军之薛岳部、蒋光鼐部。陈济棠取得广东地盘后,这两支无家可归的粤军也在中央均等编制内,但是由于各种因素,蒋光鼐部(60、61、49、78)一般还是被当作粤军看待。薛岳部有时也被称粤军,但是应该说已经中央化了,最初编为90师,后来兼并其他杂牌增加了一个59师。

沿途收编的部队

北伐时,北洋各省的地方部队纷纷投诚,北伐后整编,原则上各省均保留了一个师,由于这些省份没有地方实力派,这类部队均比较听命于蒋,个别部队被改造为中央军嫡系。

江西的第5师,原赖世璜部,历任主官有熊式辉/胡祖玉/周浑元/姚纯,后来扩编了余韶的96师(划入第5军)。

浙江的第6师,原周风歧部,历任主官有陈仪/赵观涛/周喦,汤恩伯也是这支部队出身。第6师后来扩编为75军,属于陈诚系部队

福建的11师被陈诚吃掉了。

安徽的56师,原马祥斌部,早期亲桂系,后来亲蒋,师长刘和鼎/刘尚志,抗战时编为39军,抗战结束被裁。

江苏的陈调元部编了55和57两个师,师长分别为阮肇昌、李松山。后来55师归了陈诚系(编入94军);57师被改造后,编入王牌的74军。

湖北的13师,原夏斗寅部,历任主官有夏斗寅/万耀煌/朱鼎卿,朱怀冰也出自这支部队。后来归入陈诚系,13师先后曾在25军、75军、86军等序列里。

孙传芳主力:孙传芳放弃了江南五省,率领主力(多为原北洋的正规部队)撤退江北,二期北伐时被击败,其余由郑俊彦率部投降,编为43和47师,后郭华宗的43师被陈诚吞并,47师的历任师长有王金钰/上官云相/刘家麒,抗战时编入第9军,刘家麒与军长郝梦龄一起阵亡。

直鲁联军:直鲁联军原为北洋的河北和山东部队,二次直奉大战后依附奉系,1928年奉军主力败退出关,直鲁联军被蒋收编,编成21、41、48、58等师。刘珍年21师被韩复榘打败,离开山东后被李仙洲接管,成为中央嫡系;陈耀汉58师调到南京担当警卫师,师长张灵甫,后来成为王牌74师的主力师;41和48师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合成第10军,徐源泉任军长。

此外,喻英奇的广东“剿共”司令军和萧之楚的44师也是分别出自于陈渠珍的湘军和北洋的部队。“中央军”这个词是相对于“地方实力派”而言的。然而也有不少的部队,既非地方实力派,也不像中央军,介于边缘之间的部队。这些部队从序列上还是统一于中央的,但是人事上仍然自成体系。(在人们的直觉观念里应该不算中央军了)

粗略列举:

奉军郭松龄部,郝梦龄的54师;

国民三军庞炳勋部39师;

出自陕西的国民二军:岳维峻/李纪才部,公秉藩的28师和王锦文的79师;张万信34师(原田维勤部);高桂滋的84师;井岳秀/邓宝珊的86师;

河南的绿林和土著部队:镇嵩军主力,刘镇华兄弟的64师和65师;孙殿英的40师;戴民权的45师;75师(万选才残部)、76师(樊钟秀残部),75和76师合编为张钫20路军;

原湖南叶开鑫(赵恒惕部下)的52师,师长李明;原四川张英部的59师,师长陈时骥,均被陈诚吞并,围剿红军时被歼;

云南范石生的51师,后来经改造,编入74军;

福建民军,张贞49师(后被19路军兼并);卢兴邦52师;

四川郭汝栋的26师;

这些“散兵游勇”不断被瓦解、改造、兼并,情况变动较快, 不一一而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央军  中央军词条  蒋介石  蒋介石词条  嫡系  嫡系词条  各部  各部词条  部队  部队词条  
综合

 ​南北朝军事 军事制度的不断变化

在南北朝时期,朝代常因为军权流入权臣手中而更替。南朝的军事制度大至延续东晋募兵制。北朝在军事制度方面,在北魏初期采行兵民合一的部族兵制,统一华北后逐渐成为世兵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