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贯休是一个怎样的人 贯休性格解析

贯休是五代时期著名画僧,画僧意思是指僧人画家。不过贯休最出名的其实是他的诗词,目前总共发现了贯休有500多首作品,可见他的词作量还是比较大的。贯休七岁出家为僧,日读千字,练就过目不忘的本领,等唐朝灭亡后,贯休决定入蜀,前蜀主王建封他为“禅月大师”。这次我们打算从贯休的作品中,了解看看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后人对贯休的评价到底如何呢?

1、诗以言志,文如其人

首先来读一下贯休的这首诗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年万户侯。

其实这诗不仅不是一首诗以言志,表达心声的心语。而且是低声下气,一首巴结人的诗,这诗的名字就叫《献钱尚父》。钱尚父名钱镠,当时在动荡的唐朝末年,割据了两浙,就是今天的浙江。这个被献诗的人,才是一方诸侯而且是一个将军。

一首巴结人或者说歌颂人的诗,写得这么大气。真的是很佩服贯休,因为这个作者贯休具传说,是一个不阿谀奉承、不依附权贵的人。我们只要看这个人的介绍,都是说钱镠看了他的诗很高兴,但要求他改一个字时。改什么呢?把十四州改成四十州。他听了之后说,州既难添,诗亦难改,并留诗一首:

不羡荣华不惧威,添州改字总难依。闲云野鹤无常住,何处江天不可飞。

好矛盾呀,这首诗不是献给人家的吗?人家希望改一个字,这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这十四州是你给人家的?让你改成四十州,你就心疼了。贯休的介绍上都这么说,让人有点纳闷,难道这是科学论文,非常严谨,那这一剑霜寒十四州又怎么说?

可如果贯休心里就是有这样的豪迈之气呢?虽然没做出这么样事业,但不影响他心里豪迈啊。也许就是不愿意改。我虽然巴结你,献媚于你,但我是真实的献媚,献媚中有骨气,事实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2、钱镠为何提出改字

我们来分析一下,吴越武肃王钱镠会提这要求吗?

历史上钱镠是个非常理智的人,虽然是一个军人出身。可是从底层做起一步一个台阶做到了统治两浙的一方枭雄,而且有很高的政治智慧。

两浙就是今浙江,当时管理十四个州。

如果钱镠真的让贯休改这一个字,那么在政治上就是不智,要知道浙江三面皆敌,一面临海。他暴露出这样的野心难道是要给四周的势力知道吗?他最起码要再占两个浙江这样大的地盘才能达到近四十州的基本要求,他会要在一首诗里暴露出这样的心思吗?

他再虚荣也不会这样不智吧?那么后世为什么要把这样的一个故事,放在他头上呢?

也许是贯休在钱镠那里没有得到他所希望的重视,所以心中愤愤不平。或者他朋友弟子们为他不平,才有这样的故事传出来。

3、贯休和尚为人

贯休和尚在六十九的高龄,跋山涉水来到四川。给蜀国当时的国主王建的写了一首诗《陈情献蜀皇帝》:

河北江东处处灾,唯闻全蜀少尘埃。一瓶一钵垂垂老,千山万水得得来。秦苑幽栖多胜景,巴歈陈贡愧非才。自惭林薮龙种者,亦得来登郭隗台。

这里面也是有巴结歌颂的意思,第一、二句,全国都是动乱,只有蜀国歌舞升平,这是明目张胆的歌颂。三四句是自己的情况描写,他写道,拿着一个瓶子一个碗的一个老汉,万水千山的来到四川。

因为这首诗,贯休从此就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地的和尚。虽然这首诗没有他写的〈献钱尚父〉名声大,可是也写得很好。属于他最出名的两首诗之一。两首出名的诗,都是写给当时的割据者。

这个贯休和尚,他给这统治者写诗。写这些夸奖人的诗。他怎么就写那么好呢?一点都没有让人有拍马屁的难受感觉。

反而在脑海里出现这样的画面,一剑霜寒十四州,无论手里是昆仑剑,华山剑,还是武当剑。一想起这一句,手中的剑就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然后画面一转,得得地在一条小小的山路上慢慢地走,在这里得得得,就是再艰险,也慢慢前行。一个总写巴结诗献媚的人,在六十九岁的高龄,来到四川,不过他的希望得到了满足,蜀主王建很重视他,帮助他建立寺庙,传扬佛法。

他写两首诗是谒见诗,是讨好诗。但是浮现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僧人,像贯休的画里一样,目光深沉的一个罗汉,面貌奇特。

他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他能这样做吗?是不是因为他写了这些诗,就认为他不是一个纯粹的和尚,这个真还不好说。他是为了他宣扬的佛法,才迎合统治者写的这两首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活到八十岁才去世。

作者:李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解析  解析词条  性格  性格词条  怎样  怎样词条  一个  一个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