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很多朝代建立的初期,总是会有很多人想要推翻这个朝代的,这也正是打江山易坐江山难这句话的来历了。明朝初期,最有名的应该就是白莲教的起义了,白莲教起义中,唐赛儿正是明初白莲教的女首领。但是很显然,唐赛儿的起义最终肯定还是失败了,只是对于起义军的女首领,明朝会如何处理呢?唐赛儿最终的结局究竟是什么呢?
1.唐赛儿简介
唐赛儿(1399—?),明初农民起义军女领袖,山东滨州蒲台县人。1420年(永乐十八年)在益都(今青州)卸石棚寨率众起义,震动京师,给明王朝以沉重打击。 明初,成祖从南京迁都北京,大修宫殿,又组织人力,南粮北调,还开挖运河,先后在山东征调数十万民夫,农民徭役负担沉重。
唐赛儿是明朝初年起兵反朝廷的著名白莲教女首领。唐赛儿是山东蒲台县人(今山东滨州市蒲城乡),林三之妻。林死后据说唐偶得一石匣,内有宝剑兵书,唐研习后通晓法术兵法,以传白莲教为名,集合民众数千,于永乐十八年二月(1420年)在益都卸石棚寨(今青州市境内)起事。唐赛儿起事后全歼了前来围攻的军队,杀了青州都指挥使高风,各地民众纷纷响应。朝廷派出京师精兵,由安远候总兵柳升与都指挥刘忠统领,前来征讨。明军仗人多势众,包围了唐赛儿山寨。唐赛儿假作投降,乘机夜袭官军。明军大乱,刘忠战死。唐赛儿突围而出。唐的部众攻下莒州、即墨等地,包围安邱。唐赛儿部最后被山东都指挥佥事卫青击溃消灭。但唐赛儿等人安然逃走,不知所踪。
2.唐赛儿的结局
唐赛儿的一生颇有传奇色彩,带领的农民起义,发生于明成祖时期。按理说这个时期正是明朝国力蒸蒸日上的时候,明军的战斗力经过靖难之役,更上一层楼,无论是从国内层面还是从战斗力层面,白莲教起义都不应该发生在这个时候。可是唐赛儿率领的白莲教,农民确确实实发生了,也给当时的明成祖时期,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动荡,明朝政府一度想过和唐赛儿的武装团体进行招降和解,可见这个女人有多厉害。
朱棣准备迁都的那年,唐赛儿占据了卸石棚寨,并斩杀了前来镇压的青州指挥使高凤。霎时间,唐赛儿声威大振,周围州县的数十支队伍纷纷起义响应。农民军很快占领了数座州县城,他们“毁官府,烧仓库”,积极打击守卫的各处明军。朱棣听闻消息之后,立刻任命安远候柳升。官军很快包围了赛儿寨。唐赛儿很聪明,使用诈降,夜袭了毫无防备的官军。
唐赛儿多次击败明军,且攻城掠地,这让永乐皇帝十分震怒,下令将柳升下狱,将山东省的参议、按察使、布政使以及出现起义各县的官吏全部处死。又有人说唐赛儿化妆成尼姑藏匿在民间,永乐皇帝便将山东境内的一万多名年轻尼姑押送到京城审问,多数尼姑被无辜处死。
被抓住的唐赛儿,在狱中遭到了非人的折磨,而且在受刑过程中,她被剃了个光头,扒光衣服,又被骑上木驴,生生割了两三千刀,才断气。可以说是最惨的结局。最好和最惨的结局,其实都是民间的传说而已,而唐赛儿历史上的结局,很可能就是逃跑隐居起来。
3.唐赛儿的下落
唐赛儿领导的这次农民起义,虽然只有60多天的时间,但是击毙了明朝两员大将,取得了两次大捷。在唐赛儿起义失败后,明朝统治者派柳升指挥军队追击从卸石棚寨突围的起义军,把俘获的起义军将领全部处死。但是起义军首领唐赛儿却已逃走,这使永乐皇帝震怒,下令将柳升下狱,将参议、按察使、布政使以及出现起义各县的官吏全部处死。
为了防止唐赛儿出家为尼,混入道姑行列,永乐皇帝在同年三月和五月下令:“凡北京和山东境内尼及道士悉捕至京师诘问之。”“凡军民妇女出家为尼及道者,悉关京师。”于是先后有一万多名尼姑、道姑被逮往京师诘问,但是唐赛儿还是“不知所终”。
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不仅有力地打击了明王朝的统治,更震撼了通过农民起义夺得政权的明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明王朝不得不对农民的压榨和剥削作了一些让步。据明史记载:“是月,赈青、莱饥。”第二年( 1421年)成祖“诏罢不便于民及不急诸务;蠲十七年前逋赋,免去年被灾田粮。”这种当月就赈灾青州、莱州,随即罢免徭赋及受灾田粮的举措,与唐赛儿的抗争密不可分。
自唐赛儿起义以来,她的事迹便成了山东滨州、青州一带群众茶余饭后的话题。有的说唐赛儿在牢狱里被戴上了手铐脚镣,可她轻轻一抖,手铐脚镣便全掉下来了,从此她便升到天上;还有的说唐赛儿跑到大草原成了一个部落的首领……如今唐赛儿当年起义的地方——卸石棚寨被称唐三寨。寨顶现有清同治二年( 1863年)所立石碑:“唐三寨由来久矣,自大明永乐十八年,蒲台民林三之妻唐赛儿者创修此寨,而山因以名焉。”直到现在,卸石棚寨仍存留寨墙、舂米石臼等遗物。
滨州人民为了纪念唐赛儿,在滨州城南、滨州黄河大桥以北修建了唐赛儿雕像,在原蒲台县西关原址修建了唐赛儿祠。
唐赛儿的下落有两种说法: 唐赛儿兵败后官军搜埔无果,怀疑她隐藏在尼姑或女道士中,于是逮捕了北京、山东等地尼姑女道士多人,送京都审问,但终未能抓唐赛儿。
唐赛儿曾被生擒,九朝野记所载:“既而捕得之,将伏法,恬然不惧。裸而缚之,诣市临刑。刃不能入。不得己,复下狱,三木被体,铁钮系足,俄皆自解脱,竟遁去,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