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明知失民心者失天下,为何古代统治者总是不吸取教训

得民心者得天下,古代一直都有很多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的话,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就比如这句话,反过来就是说,如果失去了民心,这个国家必定不会长久。但是我们看古代的封建统治者,还是有很多都是失去民心的。他们明明都知道这句话,知道民心的重要性,但是为什么还是会做出一些让人们背弃的事情,最终导致农民起义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的时代的事情呢?

虽然很多王朝确实是由横征暴敛导致底层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的,但是也有很多王朝的灭亡并不是因为农民起义的打击灭亡的,比如北周后周,北宋南宋。

静夜史总结我国封建王朝灭亡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农民起义、外族颠覆、高层内部更迭。而不管什么灭亡形式,肯定是因为内部出问题了才导致这样的后果的。那么,为什么统治者就不能吸取教训避免帝国覆亡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家天下模式导致吸取教训也无济于事

封建王朝是家天下的统治模式,也就是说,皇位继承人无论素质高低,都只能从这一个或者几个人中选择。加上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加成,有利于帝国权力交接的稳定,但是这带来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由于可选择的范围小,必然出现统治者素质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况。

因为皇帝可选择的婚配对象范围也一直很小,这导致继承人的素质得到了保证,这就是一路走低,比如宋朝皇帝长期被家族遗传病影响,治国能力明显下降。

统治者素质下降,能力不足,就是周边的宦官、外戚甚至武将权臣大展身手的时候。由于统治者素质一代不如一代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大权旁落,妖孽四起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缓慢到难以察觉。而一旦这种势头出现端倪,就意味着积重难返,大局已定。

在家天下的背景下,除了皇帝,没有人会为皇权负责,这就导致他们一旦有了皇权的红利,势必要竭泽而渔地使用,这是他们横征暴敛、巧取豪夺的开始。到这个时候,即使后面出现一个有能力的君主,比如金哀宗,面对几代以来积攒的颓势,以一己之力根本就难以扭转。

一般而言,王朝末期,因为皇帝身边的乱臣贼子们利用皇权大捞特捞,放下了滔天罪行。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除了担心自己短命无福消受,最大的担心就是被清算,无论是雄起的皇帝还是滔天的民众怒火。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人比民众更希望旧的王朝崩塌掉。苏联解体前夕亦是如此,罪孽深重的高层通过苏联解体摇身一变成为俄罗斯新贵。封建社会的这些人会因为改朝换代成为开国元勋,这是王朝崩塌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2、阶级存在导致地主阶级不能吸取教训

在统治者素质下降,难以驾驭尾大不掉的权臣外戚等势力时,这时候统治者能否吸取教训就变得无关紧要了。而这些庞大的势力最希望的,就是改朝换代。

原因无他,王朝更迭,最多是皇帝换了一个家族,但是地主阶级永远存在。或者说,因为识时务者为俊杰,前朝的地主阶级仍然能够成为新王朝的地主阶级

封建王朝,我国实行的是地主阶级共治天下的统治模式。地主阶级在高层,体现为皇族,而在底层体现为乡绅。由于大家都是一家人,所以皇帝以乡绅作为自己在底层统治的触角,帮助维持帝国的基层稳定。为了安抚乡绅阶层,皇帝给了士绅减免赋税的特权。

而天下的田地数量是相对稳定的,这就意味着一旦乡绅地主阶级的土地被免税,帝国就需要从地主田地之外的农民身上去找补。在农民负担越来越重的情况下,走投无路的农民选择将土地低价卖给乡绅地主,成为地主的佃农。

土地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流入地主阶级之中,农民不仅失去了土地还失去了人身自由。在这样的情况下,土地会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地主手中,作为皇帝在基层的代言人,乡绅地主成为民众眼中的皇帝形象。

乡绅地主为了尽可能获得更大的利益,会将土地租给农民获得更多的收益,农民需要承受地租等沉重的负担。而为了保住这些利益,乡绅会想方设法将需要上交皇帝的利益加到农民头上,这让农民处境更加险恶。

可以说,地主阶级的贪婪性注定了其和农民的关系会越来越恶化。如果此时的皇帝不分青红皂白支持乡绅地主,走投无路的农民就只能揭竿而起。

巧取豪夺和横征暴敛更多的时候是地主阶级的生存形式,就和吸毒一样难以戒除,统治者如果吸取教训,就意味着断绝地主阶级的活路,不用等农民起义,地主阶级内部就把皇帝给换掉了。这样的情况下,教训摆在那里,统治者却不能够吸取。

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全部推倒重来,打倒地主阶级,农民才有活路。不过封建王朝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民心者  民心者词条  统治者  统治者词条  吸取  吸取词条  明知  明知词条  教训  教训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