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千军万马避白袍指的是谁 白袍将军是谁

在古代有一句超级拉风的诗句:“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为了这诗句,后世许多武将都喜欢一袭白袍,骑着一匹白马,希望自己成为这首诗句中的形象。那么当初创作这首诗句的时候,始终的这位白袍将军指的是谁呢?这将军到底有多厉害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般而言,白袍将军指得就是南朝时梁朝武威将军、宣猛将军陈庆之。陈庆之生于公元484年,那个时候距离大统一的西晋灭亡160多年了,曾经的中原王朝被迫逼到建康建立国家,偏安一隅,而眼睁睁的看着“中原士族十不存一”。对于当时的有识之士来说,北伐,是人生的第一理想。

陈庆之从小就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他也很想有机会光复中原,建立起封狼居胥的功绩,不过他几乎是没有机会的——他是寒门。梁武帝这样形容他的出身:“本非将种,又非豪家。”在南北朝时期采取九品中正制,出身不好的人,几乎是没有什么机会当上大官的,陈庆之想要北伐,也就是想想而已。

他也是个很现实的人,公元502年,萧衍称帝,陈庆之投靠了他,在梁武帝萧衍身边做了一个小小的文官,常常陪着梁武帝萧衍下棋,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陈庆之的这个选择改变了他的命运。但是等待是漫长的,陈庆之就在萧衍身边抄写、记录、下象棋,一直干了20多年,期间他常常散尽家财,召集士人,想要有所作为,但不过是一天继续一天的平凡罢了。

公元525年,已经41岁的陈庆之抓住了一个不能算作机会的机会:用2000人护送豫章王萧综入镇徐州,以此来骚扰魏国。魏国是当时北方的大国,拥兵百万,萧衍却仅仅给了陈庆之等人2000多人,可见萧衍是什么态度了:基本不把它当个事儿。但是陈庆之欣然领命——他也不是主将,但是带了一支小部队。

北魏派出20000大军前来攻击梁军,并且修筑工事,阻止陈庆之等人前进。陈庆之身先士卒——虽然他身体差,拉不开硬弓,但是他总是站在队伍的最前面。由于这个文弱将军的鼓舞,士兵们一举攻克了占据优势位置且数倍于陈庆之部队的北魏军队。但是最终这次出征因为豫章王萧综投降北魏而失败,绝大部分梁军士兵都被杀死,只有陈庆之的部下斩关夜退,全部生还。

这只是白袍将军的小试牛刀,也是陈庆之第一次展现了自己的军事能力,他抓住了这个不是机会的“机会”。发现了自己身边这个抄书匠居然有这样的军事能力,萧衍逐渐开始把陈庆之往军事领域发展。公元526年,元树和陈庆之出征寿春,北魏修筑了2座城池来抵御他们,陈庆之一举攻克2座城池,并且继续深入,连续打破52座城池,俘虏敌人7500人。

这一战,让陈庆之的军事才能被萧衍完全认可,从此放手让他去打。527年,梁朝与北魏再次发生战争,梁朝将军领着200人击退了北魏数千人,导致北魏派出15万大军前来支援,这时,陈庆之来了,他准备出战,属下认为来援一定是精锐,主张先不要出击。陈庆之说:“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历史上记载下了惊人一幕:

“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

陈庆之就带着500人冲进了数万人的敌军(是15万人的前军,没有15万那么多),居然还把敌军打得大败,怪不得毛主席读了陈庆之的传记之后也忍不住写下8个大字“千古之下,为之神往”第一仗就被陈庆之的500人吓得半死,后面基本就被陈庆之按在地上摩擦了。不过他的队友们似乎并不怎么给力,他孤军深入了。

从春天打到了冬天,连续交战数百次,这时候又被人包抄了后路,连粮食也不够了,援军更是没有,这时候陈庆之的部下都很丧气,想要撤兵。陈庆之于是发挥自己的演讲天赋,站起来对大家恩威并施的说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意思就是说,要打就打一场大的,等到敌人包围了我们,才能够一举全部消灭他们。

陈庆之同时威胁他们:如果想要班师,“庆之别有密敕”,所谓“密敕”,就是畏惧不前他要杀人了!在这个看起来还有几分瘦弱的白袍将军的鼓励、忽悠加恫吓下,将士们再次对魏军发起了冲锋,一连攻克了4个敌人的军营,然后乘胜追击,把敌人的13个军营全部拿下,俘虏敌人3万多人。

后来陈庆之又在528年陈庆之又以3000人打破魏军30万人的围攻,并依据城池发动反攻,打得北魏皇帝逃离了京城,陈庆之护送北魏皇族元颢称帝。接下来陈庆之一路作战47次,攻克城池32座,以一人之力帮元颢重新统一了北魏

正是因为陈庆之那种以寡击众无有不胜,并且遭遇危难总能够扭转局面的能力,使得他几乎成为了敌人的一种“心魔”,于是有了“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的说法,他也因此成为了千古名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白袍  白袍词条  千军万马  千军万马词条  将军  将军词条  
解密

 ​历史东汉末为何成了宦官专政?

从东汉中后期开始,由于皇帝皆为幼主,皇室的权力大都落与宦官之手。他们把持朝政,加剧了社会混乱和腐败,激起了士大夫阶层与宦官的激烈矛盾和冲突。在这场矛盾和冲突之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