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对诸葛亮展开了最后一次生死考验。以至于有传言说,刘备当时在身边安排了刀斧手,一旦发现诸葛亮有叛变之心就直接就地正法。其实这个说法实在有些太激进,而且刘备也不是这种人。刘备虽然也善于使出帝王之术,但刘备一般都是动以真情。例如赵云当年七进七出,拼命救出阿斗刘禅,结果刘备差点当面摔死阿斗,其实我们都知道刘备并不会真把阿斗给摔死,但刘备表现出的态度是把赵云看的比阿斗还要重要。所以此后赵云也会更加敬重刘备,为他卖命。所以刘备托孤时对诸葛亮说的一番话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刘备真把诸葛亮杀了,虽然保证没人会动刘禅的位置,但蜀国很有可能在短时间被就被灭国。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刻,刘备和诸葛亮绝对不能产生什么矛盾,不然就是因小失大搞得最后家破国亡。刘备也是个聪明人,所以他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只是一种善意的说法,他也知道诸葛亮不可能替代刘禅的位置。毕竟诸葛亮不是贪图权势之人,而且当年诸葛亮愿意跟随刘备就是因为两人都有相同的志愿和理想,这点上刘备还是非常放心的。
所以刘备安排刀斧手这个说法就显得非常不靠谱了,就算刘备想要试探诸葛亮的真心但肯定也不是这个时候。刘备让李严和诸葛亮两人当托孤大臣,就是因为李严跟诸葛亮两人能相互克制,一般皇帝托孤时都是一位文臣掌管内政,加上一位武将掌握兵权。但蜀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就算刘备嘱托了两位托孤大臣,最后的实际掌权者都会是诸葛亮。因为李严不得人心,而且性格孤傲,平时跟诸葛亮还有些不和。而诸葛亮算是大家都能信服的人,所以诸葛亮北伐时才能治李严的罪,把他贬为平民。
这样看来的话,诸葛亮一直都有非常不错的声誉和口碑。只是有些人阴谋论太严重,总想着刘备可能会以谋权要挟诸葛亮。其实诸葛亮也没那么笨,如果他知道刘备是想试探他的忠心的话,当场肯定也不会表露出叛变之心,毕竟等刘备不在以后朝中大权迟早都是诸葛亮自己的。而且刘禅听完这番话,内心也明白自己的地位始终不会超过诸葛亮,这也是导致刘禅有些不思进取的原因。
不过要说诸葛亮最大的过错还是没能教育好刘禅,刘禅因为过于依赖诸葛亮,所以整天就知道贪图享乐,不好好完成学业。很多影视剧里都会把刘禅的形象故意丑化,其实刘禅也没那么不济,只是和曹丕相比的确有些不尽人意。要是诸葛亮能在刘禅身上多花点时间,把他培养成各方面不逊于刘备的人,说不定刘禅真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