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秦皇武帝能成为千古一帝 具备这些相同点

秦始皇嬴政与汉武帝刘彻都是雄才大略的帝王,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又都被后人称作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那么,他们为何能成就各自的伟业,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呢?我以为主要是因为在他们的身上,具备了以下三个共同特点:

一、善于用人

善于用人,几乎是所有有作为的帝王所必备的共同特点,而在秦始皇和汉武帝身上,又体现得特别明显。

秦始皇能够结束延续数百年的战国乱世,把中国带入大统一,自然少不了人才。如王翦王贲父子、蒙恬蒙毅兄弟、李斯、尉缭、姚贾、甘罗、赵高、郑国等等,都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人才。

我们再对这些人才的背景略微分析就会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并非秦国人,而是“客卿”。比如李斯是楚国人,尉缭来自魏国,蒙恬、蒙毅、甘罗的祖上都是齐国人,赵高是赵国人,郑国来自韩国。这说明,秦始皇用人能够不拘一格,大胆启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郑国。郑国原是韩国派到秦国的卧底,他替秦国修筑水渠,目的是为了拖垮秦国经济,使秦国无力征伐韩国。后来,郑国卧底的身份暴露,但秦始皇并没有就此杀了郑国,而是认为郑国替秦国修筑水利工程对秦国有利,继续任用郑国。

汉武帝一生曾多次下诏在全国招募人才,从而使自己的身边汇聚了大量的文臣武将。其中,文臣如公孙弘、桑弘羊、张汤等,武将如卫青、霍去病、赵破奴等,无一不是当时杰出的人才。

这些人才虽然性格各异,来自不同的地方,但都能各司其职,兢兢业业,为汉武帝所用,这不能不说是汉武帝的高超用人之术所致。

汉武帝用人也是不拘一格,比如金日原本是匈奴休屠王的王子,投降汉朝后沦为养马的官奴,但汉武帝能够慧眼识人,把金日从众多养马官奴中提拔出来,使其成为日后的辅佐大臣之一。

二、执法严厉

秦始皇之所以被许多人称为“暴君”,很大原因是因为他执法严厉。嫪毐政变后,秦始皇不仅下令灭了嫪毐三族、杀光参与政变的人,把嫪毐与赵姬所生的两个同母弟活活摔死,还下令将自己的母亲赵姬打入冷宫,并拒绝臣子们的劝谏。

不料,当时仍然有许多臣子无视秦始皇的命令,冒死进谏。秦始皇大怒,谏一个杀一个,一直杀到茅焦出现,总共杀了二十七个进谏者。

天下统一后,方士卢生等妖言惑众,秦始皇于是下令在咸阳城外坑杀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丞相李斯出行,仪仗盛大随从甚多,秦始皇看到后十分不满。李斯听到消息,赶紧减少出行的仪仗。秦始皇知道后,认为自己身边有人泄漏消息,下令彻查,结果无人承认,于是便把当时在场的所有身边人全杀了。

秦始皇杀进谏者、杀“儒生”、杀身边人,且不论他杀得对不对,但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一点,秦始皇是一个执法十分严厉的帝王。

汉武帝的执法,同样严厉。淮南王、衡山王谋反案,汉武帝先后杀了数万人;巫蛊之祸时,又有数万人因此被杀。另外如窦婴、李蔡、庄青翟等丞相公卿之死,李陵家人被杀,司马迁被阉割,昭平君被处死等,都与汉武帝执法严厉有关。

上行则下效,在汉武帝时期,像张汤、义纵等执法严苛的酷吏层出不穷,实际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武帝执法严厉的偏好。

三、知错能改

当初郑国卧底身份暴露后,秦始皇受到秦国老旧贵族势力的影响,错误地下令驱逐在秦国的所有客卿,作为楚国人的李斯也在驱逐之列。李斯不甘心就此离去,向秦始皇上了《谏逐客书》。秦始皇看后,及时纠正错误,废止驱逐客卿。

前文提到,秦始皇在嫪毐政变后,连杀了二十七个劝谏者,那么,到茅焦出现后,为何就不杀了呢?主要原因就在于,茅焦替秦始皇指出,他这样做既有悖孝道,又有损秦国形象,使秦始皇幡然醒悟。

而在兼并楚国时,秦始皇误听年轻将领李信之言,弃用王翦,终于酿成大败。秦始皇发现自己错误后,马上亲自去向王翦赔礼道歉,对王翦的赏赐请求无不应允,终于请动王翦再度出山统兵挂帅,征伐楚国。这也能体现秦始皇的知错能改。

汉武帝即位后穷兵黩武,迷信方士神仙,大造宫室,劳民伤财,挥霍无度,致使民力枯竭,天下板荡。晚年,又兴巫蛊案,致使卫皇后和太子刘据都自杀而死,株连甚广。后来,汉武帝在田千秋等人的劝谏下,察知太子无辜,发现是自己的错误,便建造“思子宫”,自责悔过。

其后,汉武帝又当着群臣的面自责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又说:“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于是下罪己诏,决心痛改前非。而这道罪己诏,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轮台罪己诏》。

正因为秦始皇与汉武帝具备了以上三个特点,所以他们能够开疆拓土、建章立制,朝着既定的雄伟目标前进,从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历史的进程,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秦皇  秦皇词条  武帝  武帝词条  相同点  相同点词条  千古  千古词条  具备  具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