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支收,因为母亲改嫁,进入霸城王家生活,成为公务员,官拜汴州长史,之后,有了自己的六个儿子,其中最出色的,是他的第五子王世充。王世充喜欢读书,是个好学生,对军事非常感兴趣,成年后参军,因为战功,晋升为仪同三司的兵部员外郎。得到皇帝杨广的提拔后,王世充成了地方官,随后加入剿匪大军,招募三万淮南兵,镇压民间起义,最后和李密,在洛阳城相遇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王世充的洛阳剿匪记,就输了个底朝天,幸运的是,宇文化及来到河南,阻碍了李密夺取洛阳的计划。在清除异己,控制洛阳城后,王世充从容布置,对付伤筋动骨的李密,瓦岗军遭遇成军以来最大的失利,成员各奔东西。王世充得到了河南大片土地,却因为没有根基,导致内部人心不稳,李渊正是看到了这样的机会,派遣李世民,攻陷洛阳城。公元620年,李世民打败宋金刚,兼并刘武周的地盘后,在中国北方,出现了三大势力:
占据关中的李渊;
拥有河南的王世充;
雄踞河北的窦建德;
还是620年,在休整了两个月后,李世民带着精锐部队,进入河南。
三国演义这本书,成书是在元末明初,李渊没机会看到了,但是这段历史,对于隋末的李渊来说,比演义小说的记载,知道的肯定更详细,所以他要学习曹操,先派人找窦建德讲和,然后攻击更容易的郑国。
因为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刚刚投降王世充,忠诚度不够,而老王呢,嫡系的将领,在第一次和李密接触的时候,就死的差不多了,现在能拿得出手的,只有自己的几个亲兄弟。
于是任命几个哥哥以及他们的儿子,分别驻守襄阳、虎牢、怀州(位置在河南的沁阳附近)还有洛阳南城、洛阳宝城、洛阳东城、含嘉城、曜仪(位置在洛阳宫城北侧),王世充本人,率领大部队和李世民展开野战。
战争的形势,从一开始,就完全倒向了李世民,不到半年时间,王世充只能龟缩在洛阳城内,郑国的其他地盘,全部沦陷。
这时候,有人就开始怀念瓦岗的兄弟了,他们不是投降了王世充吗,人呢?按照历史的记载,这些可都是名将啊,包括秦叔宝、程知节(就是程咬金)、罗士信、裴仁基、单雄信等人。
王世充更怀念,但是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在老王的队伍里,主要有三个派系的人物:
排第一的,当然是自己从江都带来的嫡系;
第二的呢,是原本在洛阳,后来倒戈,跟着老王混的,属于中间派;
第三,是投降的瓦岗旧部,包括秦叔宝等人,这些人在李密失败后,原本以为投靠的是,正统的皇泰帝,但是进入洛阳后发现,杨侗依旧只是个傀儡。
另一方面,窦建德也是不怀好心,主动联系王世充,干嘛呢,找皇泰帝称臣啊,杨侗可是杨侑之后的第二顺位继承人,一番歌功颂德之后,窦建德表示,愿意和老王一样,辅助杨侗,建功立业。忠心,做给别人看的,表明自己坚持正统,希望争取更多的民间支持,这很好,但是为什么还要拉上王世充呢?在王世充集团内部,有这么一批人,比如裴仁基,他们原先就是朝廷命官,因为战败或者其他原因,才投降的王世充,现在面对正统皇帝,心中的忠君爱国思想,开始泛滥,他们希望,至少名义上,依旧是杨侗的人。这是另一次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机会,但是王世充心里,有阴影,他怕出现第二次五贵事件,而且他在洛阳城待的时间太短,根基不深,没有完全掌握整个洛阳城。
在官场上混,资历这个东西很重要,王世充遇到了,和李密一样的问题,时间不够,外部压力使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处理内部矛盾。
从现在来看,老王还是崇拜李密的,他改良了李密的处事方式,那就是,杀,毒杀杨侗,赐死支持皇族的裴仁基等人,同时,果断称帝,建立郑国。
结果呢,王世充控制地盘,但是瓦岗旧部大规模撤离,投降李渊。
公元621年,李世民率领部队围攻洛阳。
在以往的日子里,无论遥远的杨玄感还是强大的李密,攻击洛阳城,都是无功而返,主要是洛阳自成体系,城高墙厚,而且周边就有粮仓,没有粮食危机,只要人足够,防御基本上没有问题。
李世民吸取了这些教训,攻陷洛阳的前期,逐步吞食周边郡县。
能做的都做了,但是洛阳城作为中原第一大城,防御能力毋容置疑,如果这么简单,就可以搞定,李密早撞墙去了,在洛阳城周边,有八大门户,其中名气最大的,是虎牢关。
提起虎牢关,熟悉三国的,都了解,三英战吕布么,虽然是三国演义虚构的桥段,但是虎牢关,对于洛阳的防御来说,确实很重要,他是洛阳和外界沟通的桥梁,有虎牢关在,洛阳的粮食危机就不会发生。
王世充也知道虎牢的重要性,把防守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侄子王行本。
本来是万无一失的安排,却出了意外。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唐左武侯大将军李绩的营帐内,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这个人自称郑州司兵,原名叫沈悦,他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投降李唐,可以作为内应,帮助李绩攻陷虎牢。
李绩,原名叫徐世绩,属于瓦岗军团的老人,是翟让的旧部,瓦岗起义失败后,跟随李密一起投降了李唐,李渊很高兴,封他为黎阳总管、左武侯大将军,赐姓李,后来李世民当了皇帝,世也去掉了,就变成了李绩。公元619年,李神通带着部队,围攻宇文化及,从魏县一路追到聊城,刚准备接收胜利果实,窦建德来了,不仅杀死了宇文化及,还把李神通赶到了黎阳。在黎阳,窦建德攻陷城池,占领粮仓后,俘虏了李神通、李绩还有同安公主。同安公主是李渊的妹妹,嫁给了太原王氏,也是豪门大族,在当时,同安还是杨广的丈母娘,因为杨广看上了她女儿。无论是李神通还是同安,都属于李唐的重要人物,窦建德一个也没得罪,当时李渊派人讲和,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就把他俩给放了。
李绩呢,是自己偷偷溜走的,在窦建德那,得不到重用啊,于是抛下老爹,独自一人跑回了李唐,后来官复原职,也就有了这次出征。
依靠沈悦的帮忙,李绩轻松的占领虎牢关,同时俘虏了王本行,洛阳城彻底成为一座孤岛。
李世民和王世充打的这么起劲,作为另一个大势力的窦建德,在干嘛呢?在打孟海公!
孟海公在613年起义,部队拥有三万人,占领曹州和戴州,也就是现在的山东定陶区、牡丹区、成武一带,刚好位于山东到洛阳的中间地带。
按照窦建德的计划,先拔掉横亘在面前的孟海公,然后坐山观虎斗,照搬打败李神通,杀死宇文化及的剧本,等到李世民和王世充打的差不多了,自己再从容收拾,渔翁得利。
李世民是620年7月出的兵,窦建德呢,同年的11月,攻打孟海公。
老窦估计,以王世充的能力,顶住李世民的猛攻,一年半载的,应该没什么问题,自己可以从容对付孟海公。
但是没过几个月,形势就变了,王世充的洛阳成了一座孤岛,随时可能被李世民给端了,窦建德的部队,却已经没把孟海公打下来。
于是武德四年,也就是公元621年2月,窦建德加快了进攻的节奏,不分昼夜,终于打进周桥城,孟海公也成了俘虏。
同时,洛阳战役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展开巷战,仗打到这份上,再输,裤子就没了,王世充把所有的秘密武器都用上了,最有名的,有两样:
巨型投石器,一次可以扔五十斤的石头;
超级弓弩,箭杆很粗,一次可以射八把箭,射程两百步。
李世民组织敢死队,无论白天黑夜,轮番进攻,就是这样,洛阳城依然耸立,没被攻进去,但是粮食就真的没了,草根树皮,能吃的,统统都开始吃,包括皇亲国戚,同时找窦建德紧急救援。
王世充的不堪一击,完全打乱了窦建德的计划,手下谋士凌敬献上计策:
“宜悉兵济河,攻取怀州、河阳,使重将居守。更率众鸣鼓建旗,逾太行,入上党,先声后实,传檄而定。渐趋壶口,稍骇蒲津,收河东之地,此策之上也。行此必有三利:一则入无人之境,师有万全;二则拓土得兵;三则郑围自解”
什么意思呢,具体内容就是放弃洛阳,袭击怀州和河阳,准备围魏救赵,不仅得了土地,还能救王世充一把。
围魏救赵的重点是什么,攻其所必救,就是打击对象的价值,远远大于被袭击的目标,攻陷怀州和河阳的目的,是威胁晋阳。晋阳的地理位置,大概在今天的山西太原一带,是北魏末期和东魏的政治中心,刘武周起义时,宋金刚给他的建议就是“入图晋阳,南向以争天下”,也算是李渊的大本营,曾经被刘武周得到过,后来依靠李世民重新赢了回来。他的地理位置重要吗?重要!但是相比洛阳呢?窦建德准备参与洛阳之战的情报,李渊和李世民都知道,但是从李渊的反应来看,证明了洛阳的重要性,他给李世民下的命令就是:攻下洛阳城,其他的事,你别管了。这应该算是李世民相比王世充、窦建德,甚至宋金刚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只专心打仗就行,政治层面的问题,全部交给老爸李渊处理。于是,窦建德放弃凌敬的计划,答应救援洛阳,运粮队先一步出发后,主力部队同时开拔,准备和王世充一起,内外夹攻。
同一时间面对两大势力,李世民统帅下的将领,出现了分歧,有说打的,老王马上要被打死了,只要挡住窦建德,洛阳就是我们的;也有说撤退的,窦建德刚刚打败孟海公,士气大胜,而自己呢,连日攻打洛阳,士兵们疲惫不堪,打不了。
李世民安抚了手下大将之后,定下的计策是,围点打援:洛阳继续围着,只要保证他们不出来,参与战争就行,自己呢,出主力,进驻虎牢关,对抗窦建德,只要把他给收拾了,王世充不用打,自己就投降了。
打败窦建德容易吗?不容易!但是李世民有自己的底气,那就是他的特种部队,玄甲军!
经过薛举和刘武周的战争,这时候的玄甲军已经是,一支融合了陇右骑兵、突厥骑兵的强大战力,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玄甲军的战斗力完全可以排到前五,他们担负的,往往都是最艰难的攻坚任务。
这支部队常年的人数在千人左右,随时补充,统帅的将领有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李世民作为老大,装饰也和玄甲军一样,一身黑衣战甲,几乎无坚不摧。
无论对付薛举、薛仁杲还是宋金刚,玄甲军最习惯的作战方式,都是攻击侧翼,对付阵型中最薄弱的一点,打乱对方的布置,但是在虎牢关之战,小李改变了方式,直接用玄甲军作为先锋,打对方最强的一点。
一方面窦建德的部队,从河北进入虎牢,刚刚收拾了孟海公,士兵有点疲惫,另一方面,窦建德也不是真心想打这场战役,最好的情况是,大家亮个相,李世民能知难而退。
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没有必死的信念,打仗的时候,该有的战斗力就不能完全的爆发出来,李世民看中窦建德的轻敌,直接出玄甲军,再配合大部队,在虎牢关防守了几天之后,出其不意地突然袭击。
窦建德大败,追出了三十里,终于在牛口渚这个地方,被围追堵截,成为俘虏。
援军被灭,王世充彻底失去了信心,同一时间投降,一战灭掉两个竞争对手,李世民奠定无敌统帅威名的同时,李唐在统一天下的俱乐部中,一骑绝尘。
平定天下之后,作为李唐统治者的李渊,却面临着一个幸福的烦恼,儿子太出色了。
首先当然是已经封神的李世民,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隋末最出色的几支部队,几乎都被李世民碾压;
其次是身为太子的李建成,沉稳大气,办事稳重,处理政事,也是兢兢业业。
正是李渊的这种犹豫,最终导致的,就是“玄武门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