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陵盗案发生后的1928年8月,溥仪派载泽、耆龄等人进行善后处理。他们在清理裕陵地宫时,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女尸。参与清理重殓的清室遗臣在东陵期间所写的日记中,都曾提到此事。据这些宗室遗臣判断,此具女尸就是嘉庆皇帝的生母孝仪皇后,卒年49岁。裕陵地宫中的6位墓主人,有比她先死先入葬的,也有比她晚死晚入葬的;有比她年龄小的,也有比她岁数大的。为什么其他5人都成了一堆乱骨,唯独她却尸体完整,没有腐烂,面目如生。
裕陵地宫之谜清东陵中建筑最华美、最精致的是乾隆皇帝的裕陵。裕陵历时9年,共耗银203万两,是在清朝国力鼎盛时期修建的,其质量实属上乘。其最具代表特色的是扑朔迷离的地宫。
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盗掘了裕陵、慈禧陵之后,寄居在天津的清废帝溥仪派遗臣载泽、耆龄、宝熙等人到东陵进行善后处理,将抛出的遗骨重新进行了简单殓葬。
当他们清理裕陵地宫时,在棺床西边的两棺之间发现了一具奇异的女尸:她身穿黄色龙袍,皮肉完好无损,丝毫没有腐烂。两腮和嘴下多皱纹,牙齿没有完全脱落,面目如生,笑容可掬,年龄约在50岁左右。
裕陵地宫共葬5位女姓,这具女尸是哪一位呢?据年龄推断,最有可能的就是孝仪皇后,她是嘉庆帝生母,死于乾隆四十年,卒年49岁。但是,为什么同葬一个地宫,有比她早葬的,有比她晚葬的,其他四具女尸都已腐烂,只有她的尸体不腐烂?
乾隆身边面带微笑的女尸是谁?她身穿黄色龙袍,皮肉完好无损,丝毫没有腐烂。两腮和嘴下多皱纹,牙齿没有完全脱落,面目如生,笑容可掬,年龄约在50岁左右。她竟然是谁呢——
查找史料,在清代,皇家并不刻意追求地宫和棺椁的密封,也不注重尸体的防腐。皇帝、皇后的外椁虽然漆饰了49遍之多,在密封和防腐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主要的用意是表示死者的地位和尊贵。帝、后、妃死了,少则停灵数月,多则数年。那些先葬入皇帝陵的后、妃,即使葬入了地宫,石门也不关,墓道口也不封,以待皇帝入葬,所以有些帝后妃尸体在地宫封掩前就已经开始腐烂了。可是孝仪皇后死于乾隆四十年,直到乾隆帝死后才将地宫封掩。而在她死后153年后,居然尸体不烂,面目如生,实在是一个难解之谜。
嘉庆帝生母为孝仪皇后,魏佳氏,内管领魏清泰之女。雍正五年(1727)九月初九生,比乾隆帝小16岁。本正黄旗包衣,乾隆四十年(1775)奉旨将孝仪皇后母家人等,由内务府拨出,抬入满洲镶黄旗。初入宫,封魏贵人,乾隆十年册为令嫔,这个“令”字,语出《诗经·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在古代有美好之意,表达出乾隆帝对魏佳氏的特殊宠爱。乾隆十三年晋令妃,二十四年晋令贵妃,乾隆三十年五月初十晋令皇贵妃。
孝仪皇后在宫中很得宠,一生中有过六次生育经历,最让她自豪的是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颙琰,这就是嘉庆帝。
孝仪皇后于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去世,享年49岁。同年被入葬东陵圣水峪裕陵地宫之中。153年之后的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悍然盗掘了最为富有的裕陵地宫,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已经去世150多年的孝仪皇后,居然面目如生,没有腐烂。
盗案发生后,住在天津张园的溥仪十分愤怒。他一面向南京的国民党政府提出抗议,一面大摆灵堂,哭悼乾隆和慈禧的灵魂。40天后,溥仪派出的重殓人员抵达东陵。他们来到裕陵地宫时,发现地宫内外到处都是乾隆帝后的尸骨。乾隆皇帝和他的后妃们已经腐烂了,到处是一块块的骨头。而且,乾隆帝的大部分尸骨已经发霉变质,重殓的人员发现了一块块黑色的骨头,变质得很厉害。
可是,却有一具女尸没有腐烂。当时人们很惊讶,这个女人是谁?大家细细审视,发现她“笑容可掬,面如古佛,耳环尚在”,这是宗室耆龄在他日记里面的记录。大家对这具女尸进行分析,从脸上的皱纹看,大概有50岁左右。经过排查,知道了她的真实身份,是嘉庆帝的生母孝仪皇后。
那么,孝仪皇后为什么在死后153年都没有腐烂呢?大概有三个原因:一个是肠胃里面没有东西,主人极有可能在临死之前患有很严重的肠胃疾病,肚子里面空空如也,因此没有腐烂的基础;二是棺材里面有大量的玉器,因为古人认为“握玉防腐”;三是密闭的棺材有两层,空气无法进入,就没有细菌侵入,也就减少了尸体腐烂的机会。这三点中,肠胃没有东西最关键。当然,孝仪皇后的尸体没有腐烂,也有可能是其他的原因,期待有新材料发现来证明。
孝仪皇后于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去世,享年49岁。同年被入葬东陵圣水峪裕陵地宫之中。153年之后的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悍然盗掘了最为富有的裕陵地宫,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已经去世150多年的孝仪皇后,居然面目如生,没有腐烂。
盗案发生后,住在天津张园的溥仪十分愤怒。他一面向南京的国民党政府提出抗议,一面大摆灵堂,哭悼乾隆和慈禧的灵魂。40天后,溥仪派出的重殓人员抵达东陵。他们来到裕陵地宫时,发现地宫内外到处都是乾隆帝后的尸骨。乾隆皇帝和他的后妃们已经腐烂了,到处是一块块的骨头。而且,乾隆帝的大部分尸骨已经发霉变质,重殓的人员发现了一块块黑色的骨头,变质得很厉害。
可是,却有一具女尸没有腐烂。当时人们很惊讶,这个女人是谁?大家细细审视,发现她“笑容可掬,面如古佛,耳环尚在”,这是宗室耆龄在他日记里面的记录。大家对这具女尸进行分析,从脸上的皱纹看,大概有50岁左右。经过排查,知道了她的真实身份,是嘉庆帝的生母孝仪皇后。
那么,孝仪皇后为什么在死后153年都没有腐烂呢?大概有三个原因:一个是肠胃里面没有东西,主人极有可能在临死之前患有很严重的肠胃疾病,肚子里面空空如也,因此没有腐烂的基础;二是棺材里面有大量的玉器,因为古人认为“握玉防腐”;三是密闭的棺材有两层,空气无法进入,就没有细菌侵入,也就减少了尸体腐烂的机会。这三点中,肠胃没有东西最关键。当然,孝仪皇后的尸体没有腐烂,也有可能是其他的原因,期待有新材料发现来证明。
1928年军阀孙殿英盗掘裕陵时,有记载称,盗墓者顺利地打开了前三道石门,第四道石门却无论如何也打不开。他们无计可施,一怒之下,便用炸药炸坏了石门。他们进入金券后发现,原来是一口巨大的棺椁在后面顶住了第四道石门。经后来考证才知道这口棺椁就是乾隆帝的棺椁。是什么力量移动了棺椁?
帝、后、妃的棺椁四角都用巨大的龙山石(卡棺石)固定,龙山石与石棺床之间用铆榫方式相连。龙山石的下棱压住椁的下横边,龙山石的竖向凹槽卡住椁的竖棱。这样棺椁十分稳固,丝毫不能动弹。再者棺内除尸体外装满奇珍异宝,异常沉重,加之有龙山石的固定,棺椁的移动显然没有可能。
有人说棺椁是被地宫渗水浮起来的,但是裕陵地宫中有六具棺椁,以乾隆帝的为最大、最沉。地宫里的水是静止的死水,不流动,为什么偏偏最大、最重的乾隆帝的棺椁浮起,漂到棺床下面,顶住了石门?至今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成为难解之谜。
乾隆十七年,孝贤皇后于裕陵完工的当年就葬入了地宫。在入葬前,竟然发现地宫有渗水。乾隆帝命有关大臣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补救,很快就排除了渗水。一直到嘉庆四年,在长达47年的时间里地宫里也未再出现渗水。这说明上次的排水措施很成功,行之有效。那次到底是采用了什么补救方法,直到现在也未查找出来。
据说,孙殿英盗陵后,载泽等人到东陵处理善后事宜时,发现裕陵地宫里的积水有四五尺深。裕陵地宫清理后,从墙上的水痕看,水最深时竟达六七尺。它从什么时候出现的渗水?同是一座地宫,为什么从乾隆七年以后47年里不出现渗水,以后从何时大量渗水的?是什么原因?至今也未找到答案。
据徐广源回忆,裕陵地宫自1792年开放以来,每到阴雨连绵的夏季,地宫里都有大量渗水,一天不抽水,就积水尺余,几天不抽水,则可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