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都是自己熟知的。但是尽管我们熟知其中的内容,确有很多扑朔离迷的背后故事等待着我们去解开。一起看看其中都有哪些吧。
一、战国和氏璧流向何方?
和氏璧,流传千年,奇货可居,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更传为千古佳话!和氏璧流向何方?众说纷纭,唯一肯定的是,这块宝玉尚在人间,因能耐1300摄氏度高温,一般火无法焚化。秦灭六国,嬴政终获至宝。有人说,秦王破和氏璧,上雕“受命于天,既受永昌”八字,就是传世玉玺,历经刘邦、王莽、司马炎之手,一直传到后唐,石敬瑭灭后唐,后唐李从珂人玉共焚,从此下落不明。按理说,真金不怕火炼,石敬瑭应是得到宝物,极有可能与石敬瑭陪葬;有人说,和氏璧被作为陪葬品埋在秦陵,并没有作为传国玉玺流传于世。如果真是这样,将来发觉秦陵地宫,和氏璧必将重见天日,我们还有机会一睹宝物风采。
二、《洛神赋》到底为谁而作?
位列“三曹”,曹植素以文采见长,除七步诗之外,首推《洛神赋》有名。在《洛神赋》中,曹植所写洛水女神到底是谁?成为历史难以破解之谜!一种推测是甄后,曹丕之妃。作为小叔子,竟然爱上亲嫂,就兄弟而言,为其不义;就君臣而言,为其不忠,成何体统?
顾恺之代表作《洛神赋图》,公然就指甄后,李商隐亦有“宓妃留枕魏王才”诗句,乱世桃花逐水流,千百年来,招来文人骂声一片;另一种推测是,曹植塑造一个洛神形象,美丽痴情,但被猜忌,用以自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屡遭排挤、无力回天之境。如果不是感甄所作,那么曹植为何要写《洛神赋》?如果说是寄托君臣之道,作为政治上屡次受兄迫害,怎么会产生洛神女子那般真情?似乎亦不可能,所有一切,只能成为历史悬疑。
三、明朝《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
《永乐大典》,算得上千古奇书!据说有三千人参与编纂,历时三年,全书两万两千卷,明成祖甚是满意,亲自作序赐名。
令人遗憾的是,自《永乐大典》问世,直到明末清初,正本去向成为公案。一种说法认为,明英宗将此书殉葬于永陵,明朝有殉葬书籍传统,从明英宗酷爱大典来看,极有可能“生死相连”;另一种说法认为,正本毁于明亡之际,文渊阁失火,正本可能毁于一旦。由于史籍没有记载正本去向,要弄清正本到底所在,看来只能借助考古发现。
这些背后的故事不知道何时我们才能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