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杨广也还是真的有很多人都感兴趣的,毕竟这个人的争议很大,很多人都说了这个杨广话说好像杀父弑兄戏母了,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其实这个说法争议非常非常大了,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看看具体的情况吧!
隋炀帝杨广弑杀父亲隋文帝杨坚这个历史记载,主要见于《隋书》、《大业略记》、《资治通鉴》等史籍。
《隋书·后妃传》 、《隋书·杨素传》、《隋书·柳述传》等魏徵主编的《隋书》列传、唐赵毅撰写的《大业略记》、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记载了杨广弑父的过程大致有如下几个步骤:
1、杨广认为父亲隋文帝杨坚已届弥留之际,便与杨素书信往来密谋一旦文帝龙驭上宾如何应变处理,结果杨素回复杨广的密信被宫人误送到了文帝这里,文帝看了之后非常生气(大恚)。
2、杨广调戏宣华夫人陈氏(《大业略记》说是容华夫人蔡氏),宣华夫人向文帝举发,文帝痛骂杨广:『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然后召柳述、元岩撰写敕书,召此时早已被废为庶人的前太子杨勇觐见——隐含再次废立的意思。
3、杨素闻讯,遂与杨广协谋,伪造诏书逮捕柳述、元岩关入大理寺狱中,并迅速调来东宫的兵士来宿卫杨坚当时所在的仁寿宫,派宇文述、郭衍负责仁寿宫门禁出入的节制指挥,同时派右庶子张衡进入仁寿宫『服侍』杨坚,后宫人员都被赶到别的房间。
4、不久,隋文帝驾崩。
认为隋炀帝并没有弑父的看法主要有以下这些:1中的密信误送给文帝的情况不可能发生;2中杨广调戏宣华夫人的事情子虚乌有(宣华夫人与杨广本身就有政治同盟关系,杨广既不至于如此急色,识时务的她更不会举发;另一个说法说不是宣华夫人而是容华夫人,说明故事的主角都不清晰);2中文帝作为成熟的政治家不会贸然去召前太子杨勇;3、4中的说法只是疑似之词;以及,隋炀帝弑父的说法隋炀帝的反对者都没有提及过,是李唐王朝建立后官方主导黑隋炀帝的产物。
最后一点首先是不成立的,祖君彦起草的《檄隋文》(《瓦岗军李密讨隋炀帝檄文》)中隋炀帝的第一条大罪就是弑父,原文为:
先皇大渐,侍疾禁中,遂为枭獍,便行鸩毒。祸深于莒仆,衅酷于商臣,天地难容,人神嗟愤!
隋炀帝弑父的说法在隋朝时期就存在,魏徵等大唐臣子在《隋书》中并不是为黑而黑向壁虚构,就算是说隋炀帝的坏话,至少也是通过对史料的选择而进行的。
而另外几种否定隋炀帝弑父的说法,其实在逻辑上存在一些问题:误送密信事件(A)、杨广调戏庶母事件(B)与文帝拟召回杨勇事件(C)以及文帝被弑杀(D)实际也有可能是不同层级关系乃至于完全独立的事件,A不存在不说明B不存在(反之亦然),A、B不存在不说明C不存在,乃至于C不存在不代表D不存在——简单说,即使AB不存在,可能也发生过召回杨勇事件(只是未必出于杨坚本心),即使ABC都不成立,也不代表D不成立。
隋炀帝仓促间不顾至亲关系(柳述是文帝女婿、炀帝妹夫)第一时间将柳述免官谪贬并致使其死于流放之地,也差不多在第一时间赐死杨勇父子,都或多或少反映出当时的仁寿宫大概率发生过重大变故,史笔如刀,不能堵住当时天下人的以及后世史家与民众的悠悠之口(中外颇有异论)。
然而,D这个文帝被弑杀的事件,就目前而言确实没有证据指向隋炀帝,按照疑罪从无的原则,不能径直指认他就是凶手或幕后黑手,回到本问题,就是隋炀帝弑父没有什么证据。
值得一提的是,隋炀帝还曾经在文帝驾崩的当日任命长孙晟为内衙宿卫、知门禁事,即日拜左领军将军,这位长孙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文德皇后长孙氏与长孙皇后同母兄、位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的长孙无忌的父亲,如果隋炀帝弑杀父亲是包括用自己的亲信武装宿卫宫禁等在内的一套组合拳,那么李世民的岳父就很难逃得了帮凶的罪责(说起来罪魁隋炀帝也算是李世民的岳父),因此如果我们细究《隋书》中的内容,虽然有的列传或明或暗地指出隋炀帝弑父,但是总体的说法还是指出隋文帝是正常死亡,只是在文帝死亡的当日,隋炀帝为了更稳妥地控制政局,有过所谓的『匿丧未发』的行为。
『匿丧未发』虽然不合乎礼法制度,但是有事急从权的因素,这与隋炀帝弑杀父亲隋文帝,还是完全的两回事。
『匿丧未发』或许与柳述等杨广杨素的政敌试图支持可能包括杨勇等在内的其他皇子有关,但是这一点根据目前能够掌握的史料更无从考辩,也超出了本问题的范围,姑置不论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