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作为一种美食,可以说深受很多人的喜爱,尤其是在冬天,热腾腾的火锅总会引起人的食欲,有些人即便是炎热的夏天也很喜欢吃火锅。而关于火锅的历史,很多人也非常好奇,而就在最近,在一座汉朝时期的王陵中发现了古代的火锅鼎,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火锅的历史又往前面推了三四百年,那火锅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汉代王陵发现古代火锅鼎
盱眙县大云山顶部,有一座规模宏大、极度奢华的汉代诸侯王陵园。该墓穴占地25万平方米,属于汉武帝第五个哥哥,江都王刘非。墓园内,数以万计的稀世珍宝被发现,其中一件“五格濡鼎”,引人注意。专家介绍,该鼎从结构来看,就是古代的火锅,比此前记载魏文帝的"五熟锅"还要早三四百年。据悉,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的,唯一一件西汉分格铜鼎。
据了解,早在2007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宁乡市文物部门就在该地段发现疑似古墓群。今年,为配合宁韶高速公路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宁乡市文物局对杨家湾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该墓群位于南芬塘村的北部山上,西距208省道不到五百米,山的西、南、东面山脚为居民聚集区。目前考古专家已对其中的一座东汉古墓葬完成了发掘,出土了铁釜、陶罐等13件文物。另有一座宋代夫妻合葬墓正在发掘。
2、汉代平民墓葬出土“古老火锅”
从陪葬品和墓室的规格来看,比较简陋,推测是一个平民墓葬,但令人欣喜的是,出土的器物组合非常完整,能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场景和习俗。
宋代夫妻合葬墓
宋代夫妻合葬墓葬有两个墓室,既相连又独立,专家认定为并排的夫妻墓。其中一个墓室墓盖缺失,另外一个保存完整,考古人员在被盗的墓室内发现了少许瓦片和陶片。
“根据这个墓葬的结构和特点,可以认定为是一个宋代的夫妻合葬墓,因为宋代墓葬通常形制比较简洁,墓砖比较小,且以素面较多。”宁乡市文旅广体局文物科副科长孙丙丽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相连的两个墓室之间有一扇小窗,俗称“过仙桥”。古时候,“过仙桥”寄托着夫妻死后再续姻缘的祝福,但在合葬墓中并不多见。
“夫妻俩活的时候在一起,死了也要到一起,中间留一个洞,想象着两个恩爱的灵魂,躺在里面还可以聊聊天。”孙丙丽介绍说。
据专家介绍,杨家湾古墓群的发掘,为研究汉代和宋代时期的历史、民俗、葬俗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据了解,接下来考古人员还将在该古墓群继续勘探寻找红线内是否有新的墓葬完成这个地方的发掘工作让更多人了解文物,认识文物。
3、火锅的历史
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一,也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
其历史悠久,据考证,战国时期即有火锅,史人以陶罐为锅,到宋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十分常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元代,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到了明清时期,火锅不仅在民间流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用料是山鸡等野味。
火锅一般是指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烧开来涮煮各类食物的烹调方式,同时亦可指这种烹调方式所用的锅具。其特色为边煮边吃,或是锅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吃的时候食物仍热气腾腾,汤物合一。世界各地均有类似的料理,但主要在东亚地方特别盛行。火锅现吃现烫,辣咸鲜,油而不腻,解郁除湿,适于山川之气候,今发展为鸳鸯锅,麻辣、清淡各别,各取所需,根据个人的喜欢加不同的汤料、食物,老少咸宜,至冬之佳品。
典型的火锅食材包括各种肉类、海鲜类、蔬菜类、豆制品类、菌菇类、蛋类制品、主食等,将其放入煮开的清水或特制的高汤锅底烫熟后食用。有些吃法还会蘸上调味料一起食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