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古代如果有一个官员犯了大错,那么他不仅一个人会受到惩罚,他的家人包括他的亲人或者家里的仆人也会受到牵连。他的家人或者仆人们可能并没有做什么错事,但是因为他的错误却同样要受到很严重的惩罚。而在这里要提到的一个地方就叫做教坊司。教坊司这个名字乍一听似乎没有什么问题,而且带有一个教字,可能很多人认为这可能是教别人做事情的地方。但是实际上如果一个古代的官员犯了错,他家里的女眷要被送到教坊司去,她们的命运一定是非常悲惨的。很多女子可以说宁愿自己自杀也绝不愿意进入教坊司,那这个教坊司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为何她们宁肯死也不愿意过去呢?
1.为什么抄家的女眷不愿进入教坊司
抄家,是古代对犯罪官员常用的处罚方式。电视剧中,抄家后男的一般发配宁古塔,女的则送到教坊司。但经常有女眷听说要被送往教坊司,宁愿选择自杀也不去。教坊司是干什么的,真有这么可怕?
明朝有两个被妖魔化的机构,一个是东厂西厂,另一个就是教坊司。东西厂以对付持异见和不听话的政敌为主,主要是男人。教坊司则是接受这些男人的女眷,迫其为娼妓和女奴。
教坊司原本是个很高雅的机构,其前身可追溯到汉代乐府甚至更久,历史上有一些流传下来的乐府诗,像《孔雀东南飞》、《木兰辞》、《陌上桑》等,都是出自乐府,其职责就是制作雅乐,采集民歌。
但是,中国历史上自北魏起有一项制度叫乐籍,就是将罪民、战俘等群体的妻女及其后代,籍入专门的贱民名册,迫使她们世代从乐。她们从事的工作,类似今天的戏子,但是地位恰恰相反,是最底层的贱民,倍受社会歧视和奴役压迫。随着将乐籍制度的管理归于乐府,这个机构开始变污了。
到了唐朝,乐府这个机构名字改为教坊,专门管理宫廷俗乐的教习和演出事宜,而且基本形成了两大职能,一是为宫廷提供各类演出,二是对国营青楼及其从业人员的管理,这有点类似现在的行业资格管理。明朝时,这个机构改名教坊司。
国营青楼从业人员的来源,主要就是前面说的入了乐籍的贱民,这是一项几乎无本的生意,因为这些女人不像民营青楼一样是花钱买来的,她们大多来自犯罪的官宦人家,是被罚来的。
这还有个号称,就是官宦人家的女子大多从小就懂一些诗书礼乐,琴棋书画的都会一点,只要经过简短的培训就能直接上岗。明朝南京秦淮河畔的秦淮八艳,基本就都属于这类,她们都是教坊司的官妓。
至于被抄家的官员女眷为何宁死不愿入教坊司,那是因为教坊司跟东厂西厂一样基本就是人间地狱,这些女眷本身就是有社会地位的官宦人家,到了教坊司直接变味最低贱的贱民,而且她们的后代也是世代为贱民,一天上一地下,对她们来说真么大的落差难以接受。
还有,古代女子对名节看得非常重要,到了教坊司肯定名节不保,且要随时随地任人糟蹋奴役。在名节比性命还重要的古代,她们宁愿选择自杀来保全名节。
2.官妓是什么
官妓是古代供奉官员的妓女。唐、宋时官场应酬会宴,有官妓侍候,明代官妓隶属教坊司,不再侍候官吏,清初废官妓制。官员和妓女,本来是社会地位悬殊的两种人,生活没有交集,但是,历史上,这两种人的关系曾经最为紧密。官妓为朝庭特别设定,有大户人家抄家后女眷入妓,也有自小培养入妓的。官妓都不是单有姿色,所有官妓为了迎合文官们的需要,都会诗书琴画等。
中国古代也不乏出自这些人手的文学艺术作品,许多古代名人也从官妓处找寻灵感创作有不少文学佳作。有不少朝代都规定,朝廷官员不能入民间青楼,只能招官妓,而苏东坡等人也经常出入官妓场所。而相传有一位官妓还替苏东坡的“乌台诗案”到处奔波。总之,中国古代官吏多是文人,文人一向做为高雅之人,也只有与之相对应的妓女才能满足其身份的需要。
3.古代妓女的分类
中国历史上所说的妓女概念,似乎比我们所说,所理解的要宽广一些。专家们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妓女有两大类,细分有五类。大的来说,有艺妓和色妓之分,前者主要从事艺术表演活动,如同之文艺工作者,娱乐明星;而后者主要出卖色相,就是人们普遍认为的娼妓。
如果再细致划分,中国历史上的妓女由宫妓、营妓、官妓、家妓和民妓组成。
宫妓是皇宫中服务于皇帝的妓女,营妓是服务于军队军官和士兵的妓女,官妓是服务于各级地方官员的妓女,家妓是达官贵人家庭供养的服务于达官贵人的妓女,而民妓,可能更接近于人们所理解的妓女,就是活跃于民间,“服务”于社会的妓女。
在这五类类型的妓女中,前三类是国营妓女,按照的话说,是体制内的,她们地位卑贱,生活却相当优裕,编入国家正式编制(乐籍),由国家财政供养,当然,也服务于国家和国家象征的皇帝与官僚的需要。至于后两类,相当于个体私人经济,体制外生存,不向国家伸手,不给政府添乱,独立经营,自负盈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