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八里桥之战清朝出动万余精骑,为何英法联军却只死了十余人?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清朝末年,清政府软弱,这已经成了人们对于晚清时期的清政府的固定印象了,虽然也有人认为这种看法并不全面,但的确无法改变人们的固有思维。而有一次战争,听起来简直是让人不可置信,八里桥之战,当时清朝出动了万余人的军队,结果却只打死了英法联军的几个人而已,这究竟是真是假,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

1.八里桥之战简介

八里桥之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发生的一场激烈的战斗,因发生地点为八里桥(东距通州八华里)而得名。在此次战斗当中,虽然清军士兵表现英勇,但终因战法、装备严重落后而惨败。

八里桥之战是近代军队与封建军队的一次经典战役。英法联军当时已经经历过拿破仑战争锤炼,和最新克里米亚战争中的考验,兵员是义务兵役制加职业军官团。不仅装备的是配备刺刀的前膛燧发枪和滑膛炮。部分使用了,刚刚发明不久最新的线膛火炮和线膛步枪。使用的是空心方阵和三排阵列的战列步兵线等最新战术。而八旗军是以冷热兵器混用为主的步骑混合军队,绿营军装备的是少数进口和仿制的旧式滑膛枪、自制的本国鸟枪,抬枪,抬炮、劈山炮、和大刀、长矛等冷兵器。十九世纪欧洲的近代军队在面对世界各地的封建军队作战时,有不少压倒性的胜利的。八里桥之战,三万多清军伤亡过半,而一万人的英法联军只有十二人阵亡。

指挥战斗的法军将领孟托班回国后,被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封为“八里桥伯爵”,还让他当了参议员。法皇提议再给他年金五万法郎作为奖赏,但遭到了多数议员的反对。议员们认为,发生在八里桥的不过是“一场引人发笑的战斗”,说:“在整个战役期间,我们只有十二个人被打死,不值得再给他那么高的奖赏!”

2.历史评价

法军军官吉拉尔在《法兰西和中国》中对清军的英勇作战做了详细的描述:“光荣应该属于这些好斗之士,确是应该属于他们!没有害怕,也不出怨言,他们甘愿为了大家的安全而慷慨地洒下自己的鲜血。这种牺牲精神在所有的民族那里都被看作为伟大的、尊贵的和杰出的…… 这样的英雄主义在中国军队里是经常可以看到的;而在欧洲则以误传误,竟认为中国军队是缺乏勇气的,此乃是一大谬误。”并点评说:“八里桥之役,中国军队以少有之勇敢迎头痛击联军。他们的军队是由两万五千名鞑靼兵和为数众多的民团所组成的”,“尽管他们呼喊前进,勇猛和反覆地冲杀,还是一开始就遭到惨败!然而,他们顶住了使他惨遭伤亡的强压火力”,最后,他们“还是宁愿一步不退,勇敢坚持,全体就地阵亡”。

保尔·瓦兰在《徵华记》记载说:“中国人和以勇气镇定著称的鞑靼人在战斗的最后阶段表现得尤为出色……他们中没有一个后退,全都以身殉职”。

德里松伯爵的《翻译官手记》中这样写到:“敌人已经两次被打退,却还没有认输,正准备横下一条心来争夺通道。……中国人现在可不是躲在城墙的后面或由工事掩护着来进行战斗,他们现在已挺身而出。在那里,皇帝的鞑靼禁卫军,帝国军队的精华正聚集在首都的大门口。在桥的正中央,冒着枪林弹雨,他们的一位官长骑着马站在前面;他挥舞着黄旗表示挑战,尽管隆隆的炮声盖过一切,可是他还在高声呼喊着。在这位英勇的官长的周围,桥栏的大理石块四散飞舞,我们的炮弹造成了成批的杀伤。死神一刻也没有歇手,却并没有吓倒这些不灵活,然却勇敢的斗士,他们寸步不退。”

香港军事评论员马鼎盛主张僧格林沁领导的八里桥之战是中国千年传统的骑兵冲击、冷兵器近战与西方经过拿破仑战争和工业革命后以炮兵为核心的火力战之间的两个时代的决战,血肉之躯终归抵挡不住侵略者的新式枪炮。以及主张八里桥之败却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有了进一步认识。

学者胡世芸认为僧格林沁在第三次大沽口之役中已经知道冷兵器不能抵抗新式兵器,就不该督率马队与联军决一野战,是他的无知和错误使官兵付出惨重的代价,僧格林沁丧师误国难逃其咎,但与主和派也不可同日而语。

3.为何英法联军只死了五个人

这是冷兵器时代和热武器时代的碰撞,很明显,最后是热武器时代获胜了,你想一个有着散弹枪的士兵对战十个手拿长毛的士兵,最后的结局也是很明显的。这与清军的英勇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主要就是科技之间的碰撞失败了而已。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耻辱的一段历史,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开始,到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实在是签订了太多的不平等的条约了,而革新的成功也是建立在被别人一步一步的攻陷的基础上的。就是中华民族被别人打怕了,才不断的革新自己,不断的学习西方的武器和科技,不过清政府只学习科技,但是后来的革命还学习了西方的思想罢了。

而这次的八里桥战争的失败也算给清政府上了一课,让他们知道自己在闭关锁国的时候,别人已经发明出来枪械这种很厉害的武器了,不然等别人都发明原子弹了,我们还在冷兵器时代那就太可怕了。而这次战役也使得那些封建的官员不得不去学习西方,这就大规模展开了洋务运动。

八里桥之战,由当时清朝最强悍将军僧格林沁率领的3万清朝精锐骑步兵,与英法联军的8千人作战。别说当时的士兵不勇猛,清朝的士兵宁愿一步不退,勇敢坚持,全体就地阵亡。这也算是英国人给予清朝士兵的承认。

但是就是这种勇猛才导致他们送命,毕竟对战热武器,只有勇猛是没用的,在这里,勇气和无畏没有任何用处。僧格林沁的军队表现得越勇敢,冲杀的次数越多,他们也就败得越厉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八里桥  八里桥词条  英法  英法词条  精骑  精骑词条  联军  联军词条  出动  出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