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这种东西,在考古的过程中发现过不少,古人的身份与他的棺材之间有很大的关系,越是身份高贵,比如皇帝、太后,他们的棺材自然是要比其他人的更加华丽奢华一些,而如果是普通人的话,很有可能连棺材都没有。然而在太原的考古历史上,曾经发现过一个纯金的棺材,棺材虽然不大,根本不可能撞进去一个人,但是却非常珍贵,又是纯金打造,但是为什么至今也依然没有将这口棺材打开来呢?里面到底是什么?
1.纯金棺材长什么样
正逢文殊菩萨之圣诞,太原名刹龙泉寺在修建防火设施时,意外地开启了一处千年地宫古墓,太山封存了千年的佛家重宝得以出世。不管是巧合亦或佛光指引,考古专家对此次发掘任务更有神圣感,而神秘地宫带给他们的,亦是一个神圣的考古发现。
开启建筑队发现的石板后,一处古朴石门露出,开启后又发现一地宫。熟知佛文化的考古专家判断此处为一佛塔遗址,一千多年来古刹变化颇多,曾经的佛塔不复存在,而佛塔地基以及地宫却得以封存在地面之下。佛塔,亦称之为“方坟”,乃高僧坐化之后所留舍利供奉圣地,故此次发现的地宫普通人而言也相当于一座佛家古墓。
进入佛塔古墓之后最大的发现就是一口棺材,而这口棺材其实并非一具单独的棺材,古人对于棺材极为讲究,因此这次发现的棺材严格地说应当叫“棺椁”,棺置椁内,把棺材置于更大的一个椁内,才组成完成的“棺椁”下葬。但是,这次发现的棺椁,又与民间考古发现的棺椁有极大区别,这是一个五重棺椁,先是发现一个石椁,只有约零点五八米长。
开启石椁之后,又发现其内置有一木椁,木质古朴完好。专家移出木椁之后再次开启,竟又发现其内安放有一金光铜椁,专家以为这就是真正的棺材了,但没想到开启铜椁之后里边竟还有一个小一号的银椁。至此已经是石木铜银四重棺椁构造了,极为罕见,说明此棺内藏之物定为佛家顶级重宝。众人皆期待着银棺开启之后佛家圣物的出现。
当开启这银棺时,考古专家和佛学弟子的一双双眼睛都期待棺中圣物现世,但开启银棺后众人惊得眼都花了——银棺之内竟然还有一更小的纯金棺,原来这银棺也只是银椁而已。而这第五重金光闪闪的小盒,则一定是真正的最后一重棺材了,一方面纯金打造代表了最高等级,另外就体积而言其内也无法再放入一重内棺了。
2.为什么不打开纯金棺材
银椁开启之后,除开那耀眼的金光之外,还有一条艳红的绸带映入眼帘,众人正讶异于这穿越千年而来的绸带色泽竟未褪色之时,这抹鲜红竟瞬速消褪淡化,红绸转眼变成了黯然陈旧的绸布。惋惜之余专家更加小心地取出金棺,此时纯金棺材之内的神秘又被期待。然而,如今转眼十一年已过去,这小小的金棺却至今没有打开,而棺内之物尽管专家借用科技手段推断出极可能是圣物舍利子,但却因没开棺而终不得“眼见为实”。
为何金棺至今没打开呢?据参与此次佛塔地宫考古的专家解释,原因就在于那条瞬间褪色的红绸,当初金棺装入银椁之内时,金棺是用这条红绸缠绕并打了一个极有讲究的结,先人在安置佛家至宝时所打之结,在佛文化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的甚至加持有佛法在其上,加之红绸本身就已是罕见文物,封存了千年的红绸如今已因为开启而氧化褪色,已经风化极未脆弱,若是要开启金棺,则势必要先解开红绸结,但可以断定这红绸如今定是一碰即碎,所以至今无人敢打开。
故而专家直言不开启金棺的原因是“不敢”开启,若要开启也是在能完整保护红绸的前提下方可进行。金棺至今不敢打开,这种“胆小”值得庆幸,既是对佛家至宝的敬畏,又是考古文化保护意识的进步。
3.保护棺材也是保护文化
在山西省的省会太原市西南处有一座寺庙叫做龙泉寺,这座寺庙背靠大山,面前则是著名的汾河,它还有着悠久的历史。众所周知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就是在太原起兵的。李世民非常喜欢骑马,他经常在山脚下的山泉里给马洗澡。后来李世民成为了大唐的皇帝,人们认为泉水沐浴了真龙天子,故称之为“龙泉”。公元710年在这里建立了一座寺庙,这就是龙泉寺,这座寺庙建成之后也算是多灾多难,在金朝、元朝时期毁于火灾,明朝时才被重建。
即便是明朝重建,龙泉寺也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加上寺庙都是木质结构,防火显得格外重要。于是当地政府决定修建一座蓄水池,用来在发生火灾的时候救火使用。在施工过程中,工人们发现了一个洞口,里面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考古专家得知后立即前去查看,经过发掘在密室中发现了一个石头做的棺材,打开石头棺材之后,专家都惊呆了。原来里面还有一层,是一个鎏金铜椁。打开这层棺材之后,还没有到头,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银制作的棺材!打开银棺材是一个金棺材。
这个金棺材的制作非常精美,上面还镶嵌着各种宝石,据专家透露,光是这些宝石就价值不菲。而金棺材上绑着一个红色的蝴蝶结,根据鉴定这个红色的带子是丝绸做的,也是一件难得的文物。要想打开棺材就必须解开蝴蝶结,然而一旦打开了蝴蝶结也就无法再恢复了!专家们无法保证在打开金棺材的同时,还能保证蝴蝶结的完整,想了各种办法都失败了。最终专家也是没有打开棺材,为了保护文物,并没有不顾一切的打开,这种态度也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