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二战结束后苏联城市成为废墟,千万人流离失所,赫鲁晓夫是如

毋庸置疑,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世界战争,从欧洲到亚洲,先后席卷了61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至少有20亿的人口被迫卷入到了这场战争当中。二战结束后,苏联境内主要城市以及各个地区都沦为成了废墟,能够居住的房子是少的可怜。甚至有些苏联高官为了争夺住宅,都已经抢到了头破血流的境界。据不完全统计,苏联当时至少有上千万人流离失所。

拥有住房的人,大部分都扎堆住在筒子楼中,经常是几代人共用一个房间。筒子楼里浴室和厨房都是公用实施,家庭主妇们做饭时,经常会因为先后问题发生争执,甚至还因此出现过打架斗殴的情况,极大的影响了苏联治安。苏联政论家费奥多尔·布尔拉茨基对此评论说,住房极度短缺,居民生活水平低下,工业设施更是大量损坏,苏联的经济已经进入半崩溃状态,只有进行彻底变革才有可能走出困境。

斯大林执政期间,因种种原因一直没能为苏联百姓解决住房问题。1953年去世的时候,斯大林给赫鲁晓夫留下的完全是个烂摊子。野心勃勃的赫鲁晓夫,在百姓的期望下走上了改革的道路。1954年,苏联政府公开承诺,会尽快改善城市百姓的居住条件,确保所有人都能在1980年以前拥有自己的住宅。苏联百姓听说后欢呼雀跃,赫鲁晓夫的支持率因此提升了很多,连国家的治安都因此得到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建造楼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栋楼都要花费大量资金。按照正常的建房标准,苏联政府的财政全部耗尽,也无法完成所有工程。在其他苏联高层一筹莫展时,赫鲁晓夫创造性的提出了一个“复制和粘贴”的方法,为百姓解决了住房问题。简单来说就是用标准的修建规格,流水线似的生产出大量构造相同的住房。因为楼房结构比较单一,所以不需要生产太多的建筑元件,极大的减轻了苏联财政负担。

赫鲁晓夫建造的楼房,为苏联百姓解决了住房的问题,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成为苏联人心中的英雄。赫鲁晓夫修建的房屋,将极简主义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在施工的时候,赫鲁晓夫让人去掉了所有具有“装饰”效果的部分,严格控制厨房卫生间的的建筑面积。按照有关文献记载,赫鲁晓夫楼施工之前,科学家建立了非常详细的数学模型,按照人体工程学地设计,设计单位已经精确到了每平方厘米,尽可能的追求低成本和高效率。

赫鲁晓夫楼里,每家每户都拥有独立的厨房,却没有设立垃圾桶和电梯。居住在高层的百姓,只能通过楼梯上下爬行。此外,赫鲁晓夫楼内部的质量也很差。曾在赫鲁晓夫楼居住过的人抱怨说:一个房间如果容纳四个人的话,就会变得寸步难行。转身的时候,不是碰到桌椅,就是碰到瓶瓶罐罐,内部空间相当拥挤。

不仅如此,赫鲁晓夫楼的隔音效果也很差劲,吵架声和婴儿的哭泣声,可以轻而易举的穿透墙壁,生活在里面的人基本上没有秘密可言。赫鲁晓夫楼在设计的时候,规定的使用年限是50年,因为苏联的解体,这些楼房没了责任人,早已经变成了危房。现如今虽然生活在赫鲁晓夫楼的人,基本上都是经济非常窘迫的穷人,谁都不愿意出钱维护。赫鲁晓夫楼在建筑行业,已经成了低端和简陋的代名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词条  苏联  苏联词条  失所  失所词条  流离  流离词条  废墟  废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