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在西游记,觉得西游记非常的好玩,但是其实真实的西游记可不是我们在电视剧上面看到的那样的,话说原著西游记里面还是非常的血腥恐怖的,那么又到底有那些血腥恐怖的地方呢?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揭秘看看!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倒不如抓个行人,肥腻腻地吃他家娘,管他二罪三罪千罪万罪。”在加上唐僧也说过“八戒沙僧吃过人”的话,所以猪八戒其实是吃过人的。
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妖魔鬼怪都吃过人。在猪八戒成为唐僧的徒弟之前,被玉帝贬下凡间成了猪精的猪八戒将所有目睹了他的出生的猪群杀死之后,将福陵山的云栈洞占领成了一方妖怪。
这时候作为妖怪的猪八戒,和所有的妖怪一样杀人吃人。直到遇到了唐僧,被唐僧收为徒弟之后才开始戒了三荤五厌,不再吃人,并成了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一员。
但是在影视剧《西游记》中,并没有猪八戒吃人这一幕,所以很多人都认为猪八戒没有吃过人。人们只是知道猪八戒的好吃懒做和贪恋美色,没有见过猪八戒凶残的一面。
其实原著中描写的猪八戒确确实实是吃过人的。他和所有的妖精一样吃人,做所有妖精会做的事。
但是影视剧明显地将猪八戒的凶残一面给抹掉了,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虽然有着让人不能接受的外貌但是本性善良的形象,还被观音选为和唐僧一起西天取经的成员之一。
在西天取经之后,猪八戒还被如来佛祖封为了净坛使者。
再看他凶狠毒辣的一面。《西游记》书中曾这么写:
“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彘,我本是天河里天蓬元帅。只因带酒戏弄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锤,贬下尘凡;一灵真性,竟来夺舍投胎,不期错了道路,投在个母猪胎里,变得这般模样。是我咬杀母猪,打死群彘,在此处占了山场,吃人度日。”
猪八戒自言投在个母猪胎里后咬死母猪,名义上等于咬死生母。如来被孔雀吞噬从其肚里剖腹而出,尚且认他做生母。
八戒的残忍嗜杀冥顽不化另有表现:那怪道:“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喝风!常言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去也!去也!还不如捉个行人,肥腻腻的吃他家娘!管甚么二罪,三罪,千罪,万罪!”
面对观音菩萨,八戒依旧妖心不改,活脱脱一个吃人不怕偿命的架势!
唐僧为何不敢食用人参果?关于人参果,书上描写道:“盖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贺洲五庄观出此,唤名草还丹,又名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似这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果子。”从这里可以看出,这种果子是何等珍贵,万年才有三十个。
关键问题是果子的外形与功效让人又怕又着迷:“果子的模样,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了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功效先不说,但是这外形像孩子,的确让人不忍下口。
是不是唐僧被这个外形吓到了,所以不吃?至少86版的《西游记》电视剧里是这么演的。然而,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书上有更恐怖的描写。孙悟空偷人参果时见到了这样的场面:“那行者倚在树下往上一看,只见向南的枝上,露出一个人参果,真个象孩儿一般。原来尾间上是个扢蒂,看他丁在枝头,手脚乱动,点头幌脑,风过处似乎有声。”
从这段描写可以看出,人参果真的像小孩一样,手脚可以动,可以点头,可以晃动。难怪两个仙童见唐僧不吃,赶紧就拿来吃了,因为“那果子却也跷蹊,久放不得,若放多时即僵了,不中吃。”这里也可以充分说明,人参果是个活体婴儿,摘下来要趁鲜吃,不然就僵死了。
人参果不仅像孩子,还能动,让人看了毛骨悚然,所以唐僧不敢吃,不仅不敢吃,连看都不敢看。书上写道:“那长老见了,战战兢兢,远离三尺道:‘善哉!善哉!今岁倒也年丰时稔,怎么这观里作荒吃人?这个是三朝未满的孩童,如何与我解渴?’”
童子向他解释说,这是果子,唐僧死活不认:“胡说!胡说!他那父母怀胎,不知受了多少苦楚,方生下未及三日,怎么就把他拿来当果子?”童子继续解释,结果唐僧急了,很生气低说:“乱谈!乱谈!树上又会结出人来?拿过去,不当人子!”
为何唐僧不敢吃而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敢吃呢?你想啊,孙悟空当年做妖怪的时候,主食就是人肉。他曾经向唐僧解释说,在花果山的时候,想吃人了,就变成男人或女人,引诱人到僻静处,杀了吃掉,吃不完的晒干存起来。
猪八戒就不用说了,在云栈洞做妖怪时,主要靠吃人为业,再看沙和尚,在水里做妖怪时,也喜欢吃人,光取经人就吃了九个。当他们看到人型的水果时,把它既当人肉又当水果给吃了。不过,这几回也有个问题,那就是,镇元大仙最后为何最终与孙悟空拜了把子?
其实,到唐僧取经的时候,佛界的势力已经很大了。尤其是如来降服孙悟空在仙界有了很高的威望。表面上如来向玉帝称臣,实际上如来的力量当时已经与玉帝不相上下。镇元大仙看出了仙界的腐败与问题,故意结交佛界的大牛,希望在未来能够共图大业,不至于在佛界与仙界闹翻的时候,他身处被动地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