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石堡城之战,唐朝可是将吐藩打的节节败退。当时的李隆基一心想要将这个石堡城从吐藩的手里夺回来,但是最重要的是,王忠嗣却直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不战!那么王忠嗣为什么会抗命拒战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从王忠嗣掌管四镇的头衔,就知道他在唐军中的江湖地位;更牛的是,让我们如雷贯耳的哥舒翰、李光弼等名将,也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以咱们现在的话来说,老王将军堪称是唐军中的“教父”。
同时,与吐蕃的多年交手,更让他对这个敌人尤为了解。公元747年,当李隆基命令他攻打石堡城时,王忠嗣根据自己收集的情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石堡险固,吐蕃举国守之,今顿兵其下,非杀数万人不能克;臣恐所得不如所亡,不如厉兵秣马,俟其有衅,然后取之。
就是说,吐蕃易守难攻,若要硬上,起码得损失几万人;而且就算赢了,所获得的,也远远超过了损失,因此不如静观其变,等对方内部出问题再动手。
但领导们一向只看结果、不在意过程,听到不同意见的李隆基很不爽。
不过总有人善于急领导所急,董延光就主动请缨接下这一任务。李隆基大喜,命令王忠嗣提供配合。
河西兵马使李光弼见状,急急赶来求见,对王忠嗣说:“将军以士卒为己心,虽受诏令出战,却不悬以重赏鼓舞士气。这实际上是耽误他(董延光)的谋略,若此战不利,必将归罪于将军啊。”
王忠嗣断然道:“李将军,我计已定。平生初愿,所求仅显贵乎?今争一城,得之未制于敌,不得之未害于国。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换一官职?如陛下责罚,不就是失去一个金吾羽林将军,回朝做侍卫吗!我心甘情愿!”
李光弼听后非常感慨,“(将军)遵古人之义,非我所及!”
董延光出师不利后,上奏朝廷将败因归咎于王忠嗣延缓出兵。
唐玄宗大怒,再加上李林甫趁机构陷,“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
多亏续任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站了出来,哥舒翰虽然人品不咋地,但对老上级王忠嗣还是很折服的。
他在玄宗面前苦求,愿以全家性命做保,总算保住了王忠嗣的性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