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之战是发生在新朝末年的一场战役,当时刘秀仅有2万不到兵力,却战胜了43万新军,创造了历史上著名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过双方兵力相差实在太过悬殊,导致有人说昆阳之战是因为天降陨石所以刘秀才能击败王莽,当然这种说法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真有陨石降落那整个人类都会有危险。所以很多人怀疑昆阳之战的真实性,这次就为大家讲讲这场战役的背景,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23年,王莽一手导演的新朝已经呈现崩溃之势。由于施行各种打着高大上旗号的“圣母婊”法令,原本挤压在各阶层的问题纷纷出现暴雷。
随着赤眉与绿林等义军的风起云涌,西汉留下的军事体制也被彻底撕裂。发生在当年的昆阳之战,就是后人理解这段历史缘由的最佳切入口。
在各路义军爆发的初期,王莽的长安宫廷将主要目标对准了源自山东半岛的赤眉。不仅因为他们声势浩大,还在于主要成员来自社会底层。对于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草莽,以复兴儒家盛世进行标榜的新朝,断定自己无法同对方好好交流。因此,大部分可以动用的军事资源都被用于这个战场。加之官军向来轻视普通流民的实力,也就更愿意从这些“软柿子”身上捞取功绩。
相比之下,源自南方荆州的绿林集团就显得比较特殊。虽然也有流民构成初期的主力,但因为躲避在险要的山地而躲过了第一轮攻击。随后又利用对新朝偏师的几次胜利,打响了自身的品牌效应。他们的后发制人,也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北方战场上的新朝主力。当部分地方豪强势力加盟进来,绿林军又开始进一步极限扩张,并打出了复兴汉室的政治旗号。他们甚至找来汉朝的宗室后裔刘玄,推举为新的皇帝,并因此吸引到更多地方势力的投奔。这其中就有生活在南阳的刘縯、刘秀兄弟。
公元22年,发展到到数万人的绿林军开始北上进入河南等地。通过击败临时增援的新朝部队,顺利攻取了诸如昆阳这类地方城镇,势力直逼非常重要的大城--洛阳。也就是说,王莽的新朝实际上被大体驱逐回了关中等地。长此以往,支离破碎的关东各地也将纷纷脱离自己控制,进而造成局势的全面失控。于是,王莽下令集中可以调集的全部军事力量,在次年对绿林军控制的河南展开重点围剿。
对于这场事关王朝生死的决战,长安宫廷可谓不惜血本。不仅下令由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为统帅,还为其准备了规模庞大的兵家参谋队伍。地方上的各州郡被要求提供辖区内精锐,由长官亲自率领到位于天下中枢的洛阳集结。很快就凑出了近10万人的作战部队。
然而,由于西汉后期的衰败和新朝自身的破坏性制度,当时的地方州郡部队已经被大大削弱。除了少量还有战斗力的核心之外,大部分人都是流于形式的凑数。由于来自各不同地区,彼此间没有任何协同作战能力,很难形成值得一提的战斗水平。原本居于汉朝武力金字塔顶层的边军与匈奴番兵,也因为新朝自己的敌视和胡乱消耗,丧失了南下增援的实力。因此,他们就不得不依赖极不可靠的地方治安部队来完成作战任务。
为了震慑绿林军,也是为了鼓舞己方的低落士气,这支东平西凑的王师也使用了很多非常规手段。首先是对外吹嘘兵力数字,号称总计有42万大军云集中原腹地。接着,挑选身高近2.3米的巨毋霸担任基层军官,作为全军的形象代言人使用。最后,为了弥补兵源战斗力差问题,又饲养起大量的野兽作为心理战武器。除了常人可以想见的虎豹,还有体格巨大的战象与犀牛。
此时的绿林军,已非常明显的分为传统流民部队和加盟土豪武装。作为集团主要大佬的王凤,就是前一类人的代表。像刘秀这样的破落宗室,则因为在地方上有号召力而成为后者的典型。他们是迫于形势而自动联合,但彼此间的能力差异也在大战中非常明显。传统流民部队往往倾向于死守或大范围撤退,而土豪武装则更清晰敌我形势,并主张以防御带动突然反击。
当然,这些因素都不妨碍他们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优于对手。王莽任命的指挥官都非常清楚,自己率领的是一支可能随时溃散的大军。基层的地方指挥官大都寻求自保,不可能在逆势情况下卖力。因此,除了数量非常有限的直属部队,他们也不会信赖任何分支力量。至于那些被认可为兵学大师的所谓参谋,也不过是夸夸其谈的嘴炮高手,对实际策略没有什么贡献。
5月,新朝王师从洛阳基地赶往颍川,并准备直接攻取昆阳。当时,还有一支绿林军部队正在围攻附近的宛城。但新朝军队却没有直接去那里解围,而是按照既定方针的将昆阳包围起来。刘秀曾尝试以麾下的3000精锐进行阻击,也迫于对方的庞大体量而暂避撤退。但考虑到当时新朝军队的糟糕状况,不修改原计划的乱折腾,才会是指挥官会优先考虑的事情。况且除了数量,官军在实际上没有太多优势可言。
于是,漫长的昆阳围之战就在围困中开始。官军首先部署了覆盖范围极广的营地和工事,然后再忙于打造大型攻城器械。但无论是撞击城门的冲车,还是居高临下的塔楼,都无法突破昆阳守军的防御。
刘秀提前带入城中的部队,成为了防御作战的中坚力量。这些地方豪杰与亡命之徒,即便遭到官军的弩弓压制也毫无投降之意。甚至倒逼进攻者不太敢与他们近身交战,只能不断用箭矢向城内投射。期间,官军还尝试挖掘地道弄塌城墙,也被机警的守军发现后破坏。至于刘秀等人,则已经在围城营地完成前离开昆阳,到东南各地区召集援军。依靠自己的宗室身份和影响力,说服了部分其他绿林头领加入自己的队伍。
但在援军完成准备的月底,昆阳城内的粮草已经耗尽。城中的绿林准备向官军投降,但后者却因为预估就要得手,而直接拒绝了这个提议。等到6月1日,刘秀等人指挥的10000援军也重新返回昆阳附近。
为了迅速打破僵局,刘秀以土豪骑兵为主的千人作为精锐,由自己率领作为大军的前锋。他们所要面对的几十万对手,则大都还停留在自己的单独营地内。因此,当负责外围警戒的新朝骑兵被击溃后,他们之间的协同作战就变得更加的不可能。绿林军则可以对落单的小股官军发起袭击,也能攻打位于外围的敌方军营。数次规模非常有限的胜利,就对新朝的王师造成了巨大震撼。
王邑与王寻却不太敢调动大部分兵力进行反击。他们既担心昆阳城内的守军借机杀出,也害怕大规模调动直接造成混乱,让全军不攻自溃。因此,他们下令各营地的驻军不得擅自移动,更不能盲目出击,自己则率领万名精锐迎战刘秀的先锋。然而,刘秀也已经将自己的部队规模扩大到3000,并以无可争议的战斗力优势压制对方。通过短促而激烈的骑兵突袭,一举斩杀了作为敌方主将的王寻,进而瓦解了新朝军队的士气。在整个过程中,附近营垒内的官军都坚决闭门不出,坐看主将几人的直属部队被斩杀殆尽。
最终,在昆阳被围攻很久的绿林军也倾巢而出,主动进攻城市周围的各新军营地。本来就没有多少士气的官军士兵,也借机大肆出逃,并因为踩踏而造成大面积死伤。王邑等少数高官,最后靠着轻骑快马而逃出战场,并留下更多士兵任由敌方屠杀。同时,为供养军队而堆积起来的大量辎重,也变成了绿林军扩张的资本。
在昆阳之战结束后,原本还在新朝手中的洛阳便无兵可守。攻占这里的绿林势力,可以继续向西冲进关中。王莽新朝的真实实力,也因为战败而暴露无遗。规模更大且水平更高的其他叛军,也将从原先的中立区中蹦出。至此,王莽的理想国也被正式判了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