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李牧破匈奴 第一个以步兵围歼骑兵的名将

李牧是赵国最后一位名将。

李牧活跃于赵国北部,经常驻扎在代、雁门等地备战匈奴。代和雁门,在今天山西北部,是汉人与匈奴长期交战的主战场。飞将军李广就在这里成名,霍去病和卫青千里出塞抗击匈奴也是从雁门关出发。

李牧驻守于此,自成章法。当地的租税不入赵国中央财政,直接输入李牧的将军府,用来犒赏士兵,每天杀牛数头来改善伙食,以得士卒死力。此外,李牧平日严格训练士兵骑射,边防警戒的烽火台也从不懈怠,并且在匈奴阵营中培植大量间谍通风报信。

虽然士气高涨,战备严整,然而李牧却养而不用,严令将领不得出战。军中传令曰:“若匈奴入侵,全体官军必须回撤防守,不得贪功而主动出击杀敌(战国士兵大约都以获得多少敌人首级为KPI)”。于是在这长河落日杀气漫天的战场上,就出现了非常诡异的一幕,每次匈奴策马入侵,烽烟一起,精壮的赵国士兵虽然甲光向日气势恢宏,但是却集体防守而无一人敢出击杀敌,整个军队如同华丽的摆设。然而也因为其如此,军队虽然无人立功,但是防守做得滴水不漏,人民和财产都没有收到损害。数年过去,双方攻守姿态一直这样。匈奴开始嘲笑李牧,以为其为胆小。不但匈奴开始嘲笑李牧,赵国的士兵也觉得李牧胆小。

事情最后还是传到赵王耳中,王大怒,以为有损国体,罢免李牧以他人代之。新来的将领立刻改变策略,赵军不再防守,一年之间频繁出击,战果却不如人意,常以失败告终,人民财产损失不少,庄稼种不了,牛羊也没了。赵王悔,又来请李牧李牧装病不出。赵王坚持,一定要让李牧上前线。李牧说:“如果要用我,我还是会和以前一样。大王同意了,我才去。” 于是赵王同意。

李牧又回到前线,继续防守不出,匈奴继续数年无所虏获,继续嘲笑李牧胆小,骄敌之情也渐长。此时,赵国边境的士兵每天被李牧滋养犒赏,士气高昂,人人求一战而报李牧。终于,李牧见时机已到,于是整顿军队,选拔出战车一千三百乘,骑士一万三千匹,精良步兵五万人,精良弓箭手十万人,日夜备战。

李牧将大批的畜牧和人民散放在草原上。匈奴小股部队前来抢夺,李牧假装战败不敌而撤退。匈奴单于以为李牧会继续防守而不敢出击,便率大军而来夺取战利品。单于大军深入!这就是李牧数十年来一直想看到的场景!汉族和匈奴作战,最头疼的就是找不到匈奴的主力,无法与之决战。汉人农耕,住下就不走,是天然的靶子,军队也擅长阵地战而不是遭遇战。匈奴游牧,居无定所,哪里水草好就去哪里,人人都是马背上的战士,野战无敌。汉人如果主动出击,往往在找到匈奴主力之前就弹尽粮绝。西汉出塞打匈奴,十匹马出塞,一匹马回来,举全国之力供养尚且吃力,赵国面积不足西汉十分之一,更是困难。所以打匈奴的最佳策略,就是诱敌深入而一举歼灭。百年后汉武帝也想学习李牧的策略,怎奈中途被单于识破,李广也因此不得封侯,不得已才出塞作战,虽然全胜然而国力因此耗尽不得不晚年下轮台罪己诏。

后面发生的一切如同所有的故事结局,李牧设伏,大破匈奴,杀匈奴骑兵十多万人,其他胡人的游牧部落也被收服。单于逃走,十余年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李牧一战而成名。

孙子常说,用兵打仗,要立于不败之地,以待敌之可败。简单一句,却是区分名将和一般将领的关键。年轻人血气方刚,喜欢高歌猛进,难以理解以退为进和以逸待劳的妙处,喜欢横冲直撞,势如破竹的快感。而有些岁数的人,经历过时间流逝带出的无限可能,知道等待和守候的妙处,于是可以沉住气,等着危机变成战机。所以廉颇守而赵括攻,赵军长平大败被坑四十万大军,所以刘邦逃而项羽追,最后刘邦一胜而定中原。事情都是在变化的,机会总会产生,人生漫漫,也就只需赢一次就可以,何必急,何必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李牧  李牧词条  围歼  围歼词条  匈奴  匈奴词条  步兵  步兵词条  骑兵  骑兵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