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红军长征往事 村民送来5只藤篮 抚育革命后代

“于都河畔送红军,长忆军民鱼水情。”长征出发期间,赣南苏区百姓倾尽所有,为红军长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包括冒死帮助、掩护、照料那些在长征途中与父母分离的革命后代。

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收藏着一只小藤篮,提手底部已脱离篮外壁散开,篮身上多处断裂,篮底开了两个大破洞。经纪念馆副馆长张小平讲解得知,这只藤篮上记载着几位红军医务人员和老乡们悉心照料英雄后代的动人故事。

护士组受命照料革命后代

这只藤篮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医务人员用来育婴的摇篮,原来共有5只。

1934年夏天,中央红军部队后勤机关设在于都县新陂乡车脑村,红军的后方医院设在其中的一座姓氏宗厅里。当时,国民党军队快要推进到中央红军根据地的腹地,战斗非常激烈,前线红军的伤病员源源不断地向设在车脑村的红军后方医院转来,临时征用的厅、屋里到处躺着、坐着受伤生病的红军战士。一天,由于红军要转移,从红军总部送过来五个婴儿,最大的10个月,最小的刚出生。当天傍晚,医院院长把婴儿们交给护士二组组长宁蓝,语重深长地对她说:“这些都是英雄的孩子,要好好照顾他们!”

看着5个睡梦中的婴儿,宁蓝和同组的姐妹们顿时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护士二组共5个人,原来承担了四五十个伤病员的护理工作,每天都要量体温、打针、上药、抢救,外出找药配药,忙得连吃饭、睡觉的时间也没有。现在,为了照顾好孩子,姐妹们又干起了“妈妈”的行当。孩子们被安排在一个临时的“婴儿房”内,而所谓的“婴儿房”,也就是一个小小的偏间,在地上铺了两块门板,用包袱裹着的婴儿们就睡在上面。宁蓝和姐妹们边做着医护工作,边背着孩子。累得直不起腰来不说,来往忙碌的颠簸也使得孩子们不断地哭喊,这为年轻的“妈妈”们增添了新的苦恼。宁蓝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乡亲们送来藤篮给孩子做“睡床”

夜深了,孩子们逐渐睡着了,宁蓝做好最后一遍医护检查工作后,背着孩子往住在附近的老乡刘阿婆家走去。

阿婆的儿子参加红军打仗去了,媳妇因难产离开了人世,只留下八个月大的孙子陪伴着刘阿婆。宁蓝她们转移到车脑村后,便隔三岔五地抽空到刘阿婆家中看看,陪她聊聊天,干点家务。

这天,刘阿婆看着宁蓝还背着孩子,便劝她:“又要照顾病人,又要照顾孩子,可累着你们了,以后就别来照顾我这个老婆子了。”怎么能让阿婆辛苦?宁蓝婉拒了这一提议。随即,她问起刘阿婆孙子的情况。

“他在睡篮里。”睡篮?宁蓝仿佛脑中闪过了什么。

原来,刘阿婆的孙子由于母亲走得早,没有奶水哭闹不停,刘阿婆要做家务,放房间里又照看不到,不知道他啥时冷了、饿了,于是就用一个篮子装着孩子,平常孩子睡在篮子里,干活时就将篮子提到做事的地方,这样不影响干活,也照料了孩子,一举两得。看着睡得正香的宝宝,宁蓝想到,如果把这个方法用到后方医院里去,不就把问题给解决了?她把这一想法说给刘阿婆听,刘阿婆马上保证,篮子的事就交给她了!

护士一边工作一边照料婴儿

第二天,刘阿婆带着几名妇女给宁蓝送来了5个藤篮。宁蓝看到,刘阿婆的脚踝肿起了一个大包。原来,刘阿婆一早便拄着棍子上山扯藤编篮子,不小心在半山腰滚了下去,摔伤了腿。“把孩子放篮子里,躺着舒心,大家也安心。”刘阿婆笑呵呵地说,“不用管我,我老了,照顾好他们就行。”朴实的一句话,说得宁蓝感动不已。

随后,宁蓝叫小护士把篮子提进了“婴儿房”,她把孩子们一个个从“床板”上抱起,又小心翼翼地放进篮子里。这时,大家都明白了篮子的“妙用”。

这时,有个小护士建议,不如找根绳子,把篮子吊起来,这样大家就不需要提着了。就这样,几个人又到老乡家中找来几根绳子,把篮子吊在房梁上,顺顺当当地挂在各个病房的角落。这样,护士们在照顾伤病员的同时,又能照看到房内的婴儿了。而那间专设的“婴儿房”,也让伤病员们住了。

两个月后,后方医院随着中央红军大部队转移,摇篮和摇篮里的孩子曾先后辗转到了于都县的银坑、宽田等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藤篮  藤篮词条  长征  长征词条  抚育  抚育词条  红军  红军词条  后代  后代词条  
战争

 ​李斯沙丘变节的真正原因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途中病死沙丘后不久的一个夜晚,中书府令赵高非预约性地拜访了丞相李斯。二人同朝为官多年,相识已久,但这次赵高可不是来喝茶闲聊的。他怀揣一...(展开)

战争

 一枚460毫米炮弹的威力有多强?...

说起大和级战列舰,这是日本在二战之前就着手涉及的舰队决战武器,安装了人类战争史上有史以来的最强火炮,460毫米口径舰炮。对于这种强大的火炮,日本海军为其配备了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