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发生碰撞,必定将其中一个国家的文明带到或是强加给另外一个国家,这就是森林规则,弱肉强食的规则,也可以作为强者的俯视。然而在公元七世纪初,两个强大的帝国孕育而生,他们对外都有着强有力的统治手腕,当强者相遇,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盛世中的大唐
“唐”——这个矗立于中国封建顶端的王朝,其盛世程度空前浩大,直到现在,部分海外地区的国家还称呼我们为“唐人”。
从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唐定都长安起,这个新生的政权开始慢慢步入人生的正轨,并向着高峰永攀。
唐贞观年间,社会开始安定,人民休养生息,并大力平定边患,剪除唐王朝四周威胁,唐朝迎来了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其儿子李治主政期间,唐朝国力进一步提升,先后灭西突厥、百济、高句丽等国,开创“永徽之治”。
即便后来的武则天掌权,也没有拖大唐发展的后腿,反而向西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向北打降后突厥,她统治期间,被历代学家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玄宗继位时,帝国的实力达到极盛,北方和东北先后降服契丹、奚、室韦、靺鞨等政权,在西域方面,吞并大小勃律并且攻灭突骑施。
唐朝国土面积最大时达1237万平方公里,且四周先后设立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用来管理本地的少数民族,是世界公认的东方大国。
2、无比强悍的阿拉伯帝国
公元632年,在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崛起,一个名叫穆罕默德的人开始大肆传播伊斯兰教,强调凡是穆斯林教徒,不分贵贱,四海之内皆兄弟,各部落应停止杀伐与仇恨。
很快,一个以麦地那为中心的第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政权诞生了,全国以信奉独一的安拉为核心的信仰纲领。
这个国家在当时被我们称为“大食”,崛起的阿拉伯帝国很快向四周发起了征服战争,首先打击的是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
很快,拜占庭帝国南部的叙利亚和埃及划入阿拉伯的版图,而拥有四千年文明的波斯人也被阿拉伯人征服。
在四大哈里发(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最初四个继任者)时代,阿拉伯版图迅速扩张,在向东扩张的过程中,于公元664年占领阿富汗,随后兵分两路扩张,北路向中亚进军,一路所向披靡,直到在帕米尔高原遇到唐朝才停下脚步。南路大军经印度河流域征服印度西北部各大小邦国。
阿拉伯帝国疆域最大面积达1340万平方公里,是继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又一帝国。
3、两大帝国版图的交汇时刻
两大帝国疯狂向外扩张,世界这么大,视乎并不影响他们各自的存在,然而阿拉伯帝国向东拓展至葱岭与印度河地区,唐帝国向西拓展至咸海以及呼罗珊地区。
让他们相遇的地方名叫“中亚”,这是中西方文明的碰撞口,既然相遇,那就难免会有摩擦,因为在一个地方是不可能两王并存。
4、唐 VS 阿拉伯——怛(dá)罗斯之战
前面说过,唐朝在边境设立都护府进行管辖,其中在西域地区的为安西都护府,今天的主角叫作——高仙芝,他是安西四镇节度使。
高仙芝本是高句丽人,高句丽灭亡后,一部分人入唐为官,高仙芝自小随父入唐,大半生都在唐朝西北边境作战,受唐玄宗重用,大唐当时是多民族并存的国家,所以少数民族为将者,数不胜数,例如尉迟敬德、李光弼、哥舒翰等。
公元750年,高仙芝率军以“无藩臣礼”为由,率军讨伐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石国本是西域小国,哪是高仙芝安西军的对手,于是请降大唐,谁知高仙芝违背诺言,纵兵大举杀戮,攻占石国城池,俘虏其国王和部落众人(高仙芝灭石国,纯属没事找事),带往长安请功。
在抓获的石国君臣中,漏掉了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石国的王子,王子一路向西逃到阿拉伯帝国,请求帮助其报唐军灭国之仇。
并且一路把高仙芝的所作所为告知西域诸国,使得各国纷纷弃唐而投阿拉伯。对于东方的唐帝国,阿拉伯或许早想决一雌雄,于是答应了石国王子的请求。
而安西都护府方面,高仙芝决定先发制人,主动进攻阿拉伯,遂起蕃汉安西军三万向阿拉伯进发,大唐联军在高仙芝的率领下深入敌军七百余里,到一个叫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塔拉兹市西约18公里,具体位置未定)的地方与阿拉伯军相遇。
在《新唐书.石国传》中记载,“怛罗斯城,石国常分兵以镇之。”也就是说,怛罗斯还在石国境内,而石国王子投靠阿拉伯,且怛罗斯据撒马尔罕城不远,那里早已是阿拉伯军的据点,所以高仙芝俨然是孤军深入,根本没有援军的可能。
高仙芝立刻组织对怛罗斯城的围攻,很快,阿拉伯联合中亚各小国组成大规模联军向怛罗斯城聚集,约有十万余人。
高仙芝见状,随调回围城士兵,与阿拉伯联军展开正面决战,由于高仙芝手下的安西军常年与吐蕃和西域各国之战战争不断,所以这支军队堪称大唐在西域地区的精锐,且拥有强弓劲弩和上好的护身铠甲。
战争之初,阿拉伯联军开始大规模进攻唐军,高仙芝指挥后排兵士依靠弓弩射住敌军骑兵冲锋,随后前方的步兵和两翼骑兵紧密配合,多次击败联军。
高仙芝带来的一万蕃兵则留在了最后排,因为高仙芝知道他们的战斗力,他更相信自己手下的唐军,可谁也没想到,正是这样的安排,让后面的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阿拉伯军反复派出骑兵冲击唐军阵营,虽然高仙芝的安西军都能将它击退,可奈何敌军数量具多,双方都无法获得最后的胜利,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就这样过了五天时间,在这重要时刻,唐朝联军中的葛逻禄蕃兵突然反叛,关于葛逻禄兵的反叛,有人说葛逻禄见唐军败局已定而反叛,也有人说阿拉伯方面收买了葛逻禄兵,不管怎么说,总之,高仙芝的后院起火了。
葛逻禄蕃兵大肆袭击高仙芝的后方弓弩兵,使唐军丧失了攻击阿拉伯骑兵的利器,随后,唐军遭到了前后夹击的局面,阵脚开始出现慌乱。
阿拉伯联军见状,立刻派出重骑兵对高仙芝军发起最猛烈的攻击,尽管高仙芝重新组阵,但为时已晚,唐军步兵和骑兵被葛逻禄蕃兵和阿拉伯联军分割包围,随后大败,两万安西军精锐被全歼,高仙芝率领残兵败将共千余人逃回西域。
5、两军阵营的军队数量
关于两军的数量,史书记载的也各不相同。
据《新唐书》和《旧唐书》记载,唐朝联军共两万余人,战死一万多,逃回千余人。
而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记载,唐朝联军三万余人,战死两万多,逃回千余人。
这两种记载都大致相同,都反应了高仙芝在中亚惨败的局面,至于阿拉伯军并没有明确记载。有的说十万,也有的说后来陆续增兵十五万至二十万之间,阵亡约六七万人,总之,阿拉伯联军在兵力的优势上是强于高仙芝的安西军。
6、究竟谁更强
要讨论大唐和阿拉伯究竟谁厉害,这个很难说,因为怛罗斯之战只是一场边境摩擦战争,持续时间较短,从战争开始到结束,消息也不可能传到长安,也就没有援军抵达怛罗斯战场,且双方的领土并没有较大变化。
论双方军队战斗力的话,唐军似乎更强一些,两三万唐军长途奔袭作战,面对兵力占优势的阿拉伯联军也完全不惧,要不是葛逻禄兵反叛,战争的结局可能是另一种局面,且唐军战败后,还能撤离千余人,实属不易。
要论在中亚影响力的话,唐军就要逊一些了,特别是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大批边境精锐部队和优秀将领被调入中原作战,唐军彻底退出中亚势力范围,阿拉伯俨然成为该地区老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