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春秋五霸,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之一,春秋时期的五位非常厉害的霸主,被后世称为春秋五霸,虽然说不同的古文典籍当中,对霸主的定义不尽相同,每本书里面记载的霸主可能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却也有春秋五霸四出于晋的说法,意思就是五霸当中有四个都出自晋国。晋国在当时的国力真的是有这么强大的吗?这四个出于晋国的霸主又是哪些人呢?
1.春秋五霸有哪些
霸,政之名,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的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中学历史教科书主要介绍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史记索隐》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辞通》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四子讲德论》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白虎通·号篇》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汉书注·诸侯王表》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王霸》
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鲒崎亭集外编》
2.为什么有四个都出自晋国
说起春秋五霸,学习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几个人。一般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五个人。还有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五人。其实,不管是哪一种,都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三个。这三个在春秋时期绝对都是风云人物,带领自己的国家称霸天下。不过,这也只是一种说法,如果真的按实力算的话,晋国应该占春秋五霸其中四个。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我们看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晋国是姬姓封国,和周王室是同宗。在晋献公的时候晋国开始崛起,史书记载,“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成为北方的霸主。之后晋文公即位的时候, 晋文公继位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不过,晋国的霸业并没有因为晋文公去世就消失了,和齐国完全不一样。晋文公去世后,他的后人继续自己的霸业。
晋文公去世后,他的儿子继位,也就是晋襄公。晋襄公一生主要功劳有五个方面,一是北伐狄人,二是南略楚国,三是东征卫国,四是西征秦国,五是重组六卿。晋襄公在位期间秦国是秦穆公在位,刚刚崛起,秦国和多次爆发大战,结果秦国全部失败。也正是因为晋襄公的原因,秦国开始转变发展战略,开始往西发展。而晋襄公也继续继承自己父亲的霸业。
晋襄公之后把晋国推向霸主地位的是晋景公。晋景公在位期间楚国的楚庄王在位,要知道楚庄王也是春去五霸之一。不过在公元前583年晋景公即派兵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攻入楚国本土 ,使楚国霸业结束。
最后一个是晋悼公。晋悼公在位期间,他的文治武功引领晋国再次走向全盛,铸造军国霸权,挟天子而令诸侯,和戎狄以征四方,最终得以再次称霸中原。当时晋国镇齐、慑秦、疲楚,天下不能与之争衡。没有一个大国敢于和晋国对抗。
我们看一下晋国上面的四个君主,都是一时的霸主。晋文公继承齐桓公的霸权。晋襄公打败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晋景公打败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晋悼公打败所有大国。真正按实力算的话晋国这几个君主绝对都是春秋霸主。而晋国的实力也绝对是当时最强大的。不过由于记载历史人的安排,才导致一个国家只有一个霸主。
3.晋国实力有多强大
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把三家分晋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虽然至今学者对此观点仍有争议。晋国是姬姓诸侯国,曾是多次击败楚国北进,数世争雄于天下。事实上,整部春秋史就是南方楚国与北方诸国的战争史,而北方诸国的主力正是晋国。由于它的存在,秦国根本没有崛起的可能。正是它的瓦解,才给了其他国家出路。那么,当年的晋国到底有多强?
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其弟叔虞与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来,才将唐改为晋,曾先后迁都于曲沃、绛、新田等地。西周末年,晋文侯拥戴平王东迁,并杀死自立的周携王,受到平王的奖赏。
春秋初,晋昭侯将其叔叔成师分封到曲沃。从此,晋国出现了公室与贵族争夺君位的战争,经历了六十余年的斗争,终于,曲沃一支取代了正宗公族,重新建国。获得重生的晋国大肆扩张,先后灭掉了耿、霍、魏、虞、虢等国。此外,还击败了骊戎、赤狄等族。晋献公害怕公室子弟效仿自己的先祖,,便将他们不是杀戮,就是驱逐。至于重耳等人外逃,除了受人挑拨外,还有猜忌的嫌疑。
晋国经过短暂的斗争后,重耳,也就是晋文公,掌握国家争权,并将晋国的霸业推向了顶峰。当然,晋国公室力量被晋献公摧残,晋文公只能依靠异姓大臣,也就开了诸卿执政的制度。其实,异姓诸卿与同姓公室没有区别,他们权利也是世袭,并且也有封地。如果碰到弱势君主,这些权臣就可以将其玩弄于鼓掌之中,比如,赵盾曾杀君更立他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君主权威也就衰落,而诸卿不满足于自身的利益,便开始争斗。经过长久的斗争淘汰,最终形成了韩赵魏三家,并瓜分了老东家晋国。
齐桓公率先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齐国衰落后,晋文公接过了霸主的接力棒。事实上,整个春秋就是晋国与楚国的斗争,而其他诸侯小国也就游摆于这两国之间,当然齐国和秦国除外。整个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发生了三场大战,晋国二胜一输,而唯一失败的一次是楚国出了个牛人楚庄王。
当年晋国的存在,秦国曾东出函谷,碰了一鼻子灰后,只好务实的开发西部地区。整个春秋时期,秦国都没有迈出函谷一步,还差点被晋国灭国。三家分晋的初期,韩赵魏三国经常联合行动,其他国家都是苦不堪言。而秦国的崛起,除了自身的图强外,还和韩赵魏三国不联心有着莫大的关系。纵然如此,秦国统一六国的历程中,对三晋还是不能轻心,除了一边拉,一边打,还要离间三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