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奉天之难唐德宗做了什么?奉天之难背景介绍

德宗在位期间发动了削藩战争,但过程并不顺利,接连导致四镇之乱和泾原兵变。德宗只能被迫逃出奉天,好在李泌、李晟等大臣平定叛乱,这才解决一场危机。不过对于当时的朝来说,奉天之难的爆发无疑是让整个国家再度陷入衰败。后来德宗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也并没有做出太有效的改观。奉天之难到底是如何爆发的?德宗出现了哪些失误?下面一起来了解下这段历史吧。

一、中兴之主

如果说开元盛世是朝极致的辉煌,那么安史之乱就是朝苦涩的泪水。多少香榭亭台,莺歌燕语,都在连天的烽火中化为昔日的繁华一梦。

公元779年,德宗李适终于坐上了他心心念念的皇位,成为了代的第九位君王。这年他37岁,正是作为帝王的黄金年华,而他也早下定决心,要让这“安史之乱”后满目疮痍的大,再现中兴的荣光。

比起那些蜜罐里长大的帝王来,德宗李适的早年人生,怎一个坎坷了得:十四年那年,就赶上了震惊天下的安史之乱,跟着祖父(肃宗)东奔西跑,却也凭着一身少年锐气,在那场大乱里脱颖而出;二十一岁那年,他受封天下兵马元帅,打赢了平定安史之乱的最后一战;也凭着赫赫战功,与郭子仪李光弼等战神一道“图形凌烟阁”,年纪轻轻,就成为大百姓口耳相传的大英雄。

但这场战乱带给他的,远不止英雄的荣耀。他的生母沈氏,即野史里的“沈珍珠”,在安史之乱里离奇失踪。公元779年的德宗登基大典上,思念母亲的德宗,只能“遥尊”母亲为皇太后,登基的现场,新皇帝与大臣们为此哭声一片。这之后终其一生,他都在拼命寻找母亲下落,哪怕有骗子上门冒充,他也从不治罪:“只要能找到母亲,朕宁愿被骗一百次。”

这场大乱带给他的,是这样刻骨铭心的创痛。也正因如此,对于此时大的藩镇割据,德宗也深恶痛绝,誓要扫清安史之乱后的满目凋零,还大一个政通人和,四海澄清。

为此,德宗对内崇尚节俭,史书上说他“动遵礼法,食马齿羹,不设盐、酪”,堂堂一国之君能够食用马齿苋还不放盐和乳酪一类的作料,算是把节俭美德发挥到极致了。

自己生活简朴无华的同时,德宗也没忘了整顿朝中的奢靡浮夸之风。有一次,泽州刺史想要用祥瑞讨得德宗的欢心,于是献给德宗一幅庆云图,谁知德宗看过后却说:“朕以时和年丰为嘉祥,以进贤显忠为良瑞,如卿云、灵芝、珍禽,奇兽、怪草、异木,何益于人!布告天下,自今有此,毋得上献”,泽州刺史的这番马屁,算是拍到了马蹄上。

一道旨意打压了进献祥瑞的风气后,德宗又把目光放在了朝中行贿受贿的弊政上。比如德宗发现“中使”邵光超奉诏去赐李希烈旌节的时候,收了李希烈给予的奴仆、马匹等礼物,当即将邵光超毒打一顿之后再流放,吓得其他人再不敢受贿。朝中行贿受贿的风气,就此大为改观。

德宗的一番治理下,大还真呈现出一番中兴之象。一时间,无数的鲜花和掌声将德宗包围,“明主出矣”成为天下臣民共同的心声。

谁料就在所有人都对德宗寄予厚望之时,德宗的施政,却渐渐变了味。

二、奉天之难

德宗来说,当初信誓旦旦要重现大盛世的豪情,终不敌日日盈耳的颂歌来得惬意。当初力图节俭自强的中兴之举,终不如大刀阔斧的削藩来得直接了当。

德宗的一腔豪情,终于在一片赞歌声中化为乌有。渐渐地,德宗越来越听不得唱反调的话,他开始宠信擅长以“美言”杀人的奸臣卢杞,甚至在卢杞借刀杀人害死颜真卿后依然觉得卢杞是正人君子。

日日不断的颂歌也毁了德宗的中兴大计。信心爆棚的德宗开始对藩镇们步步紧逼,打算靠着削藩一来给穷得叮当响的财政补血,二来加强中央统治,一键完成中兴大计。

这个“英明举动”, 放在当时,简直是点火药桶:此时大各地藩镇羽翼丰满,外部又有吐蕃回纥磨刀霍霍,削藩这种事,一旦操之过急,极有可能变成大难。但猴急的德宗,却是不管这些。

为了尽快完成削藩的计划,德宗不顾“父死子袭”的传统,断然拒绝了成德节度使之子李惟岳请求继承父位的上奏,气得李惟岳联合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 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共同走上了武装反的道路。

四镇节度使叛乱的消息传到朝廷后,德宗急忙下令河东、昭义、淮西、幽州、宣武诸镇出兵平叛,一场军阀混战,就此爆发了。

四镇节度使起兵反后不久,淮宁李希烈也加入了叛军的阵营,与哥舒曜大战于襄城。德宗眼见叛军势大,而中原地区已无兵可派,紧急之下只得派了5000泾原兵前去支援。

谁知泾原兵路过长安时,德宗却突然小气起来,既没有好酒好菜招待这些出征的将士,也没有给泾原兵丰厚的赏赐。

这番举动狠狠得罪了泾原兵,结果本来是帮助廷打仗的泾原兵调转枪口攻入长安,逼得德宗仓皇出逃,前往奉天(今陕西乾县)避难,史称“泾原兵变”。

泾原兵打下长安后,拥戴前幽州节度使朱泚为首领,开始围攻奉天城。好在德宗方面君臣一心,死守奉天,而朝廷援军又星夜来援,这才逼得朱泚退守长安。

哪知奉天之围刚解,就传来了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与朱泚联手的消息,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的德宗只得又匆匆逃往梁州(今陕西汉中)。

兴元元年,将李晟攻克长安,朱泚被部下所杀,德宗回銮。这场差点将大王朝拖入无尽深渊的“奉天之难”,总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可以说,朝最危险的时刻,绝不是安史之乱丢长安,恰恰是德宗亲手挖下的奉天之难的大坑。若是当时的局面再恶化一点,只怕五代十国就要提前到来了。

实事求是说,假如德宗只是个声色犬马的昏君,放在他登基伊始的内外环境里,还真惹不出这么严重的后果。闹到此时这步,全是德宗“积极性太高”闯的祸,简直是“凭实力挖坑”。如此表现,也令宋朝名臣王安石一声吐槽:其不亡者幸也——“作”成这样都没亡国,真是撞大运。

那么,“挖大坑”的德宗能躲过亡国厄运,真的是靠命好?其实,人家不止能凭实力挖坑,更能凭实力爬坑。

三、艰难爬坑

奉天之难后,德宗痛定思痛,面对他“作”出来的大烂摊,开始了艰难的爬坑之路。

贞元三年,德宗采用李泌的“北和回纥、南通南诏、和大食、天竺,如此,则吐蕃自困”的建议,决心在解决藩镇前,先解决大严重边患——吐蕃入侵问题。

只要参考下德宗早年的悲惨人生,就知道他做出这个抉择有多不易:安史之乱时,身为皇子的德宗,就曾遭到回纥可汗的当面羞辱,他的亲信也被当场鞭打致死。从此回纥在德宗心中的“仇人榜”上,一直都和藩镇“媲美”。而此时的德宗,却毅然放下昔日怨怒,践行李泌“北和回纥”的主张,换得回纥向大称臣,成为大边防的助力。

如此胸襟担当,后世某些碎碎念“诸臣误我”的亡国之君,真该好好学学。

这份担当,效果也立竿见影,公元801年,大名将韦皋大破吐蕃,““拔城七、军镇五、户三千,擒生六千,斩首万余级”。此战之后,大西部十七年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削藩”的良好环境,就这么打出来了。

国内的经济和军事改革也是德宗主抓的重点。德宗大力推行屯田制度,保证粮食供应的同时又保证了军费,大精锐神策军的战斗力,也从此直线提高。这一切,都成了后来他的孙儿——宪宗李纯平定藩镇的重要本钱。未来的“元和中兴”,就是这样打底。

德宗去世九年后,即公元814年,大名将李愬雪夜下蔡州,削平淮西吴元济藩镇。五年后,淄青李师道藩镇也彻底被军削平。其他昔日死硬的藩镇,也慌忙向王朝效忠臣服。德宗生前呕心沥血的“削藩”大业,曾无比盼望的“中兴”时代,终于实现。

的第二个春天,就这么在德宗手中生根发芽了。由此可见,犯了错误哪怕挖了坑不可怕,只要肯补救,依然不失为一个负责任的人。譬如德宗,便是这样的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奉天  奉天词条  唐德宗  唐德宗词条  背景  背景词条  介绍  介绍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  
中国

 宋钦宗为何拒绝当皇帝?

皇帝可是人人都羡慕的,古代有多少人为了争夺皇位,争的头破血流,甚至不惜杀掉自己的父母兄弟,然而宋朝却有这样一个人,他拒绝当皇帝,甚至在宦官为他穿龙袍的时候拼命挣...(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