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蔡锷,了解民国历史的朋友们不会陌生了。这个人可不得了,早年是梁启超的学生,是李宗仁的老师,朱德曾经还是他的部下,情人是人人皆知的小凤仙。新中国的觉醒,蔡锷将军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与牺牲。只可惜英年早逝,成为了民国时期第一位享受国葬的人。
蔡锷,1882年出生,从小聪慧,12岁中秀才,16岁考入长沙时务学堂,梁启超是他的老师,17岁赴日本读书,但学成归来后发现读书已然无法改变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于1902年再赴日本,就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成为那一届的“士官三杰”。为什么要再度就读军校?蔡锷将军是认为那时的中国,不缺少知识分子,但缺少优秀的军人,所以,他要做一个能拯救中国的军人,当为人先,建立当时中国的国防防线,抵御外敌侵略。所以,他的一生无党无群,也许有人认为他的一生“善变”,但都只围绕一个核心,对国家有利的他都赞成,对国家不利的,他都反对。
蔡锷将军军校毕业归国之后,先是在广西做了5年军校校长,为后期的抗日战争提供了众多的军事人才,其中就有指挥著名“台儿庄战役”的李宗仁将军,李宗仁曾回忆蔡锷将军直言:“我们对他敬若神明。“
蔡锷将军除了办军校培养了大批的军事将领,在民族觉醒的奋斗中也居功至伟,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紧接着10月30日,蔡锷将军便在云南发动起义,推翻了当地政府,响应武昌起义,意义决然不同于武昌起义。因为在当时,武昌起义的将领也就相当于班长、排长、和连长搞起来的,而蔡锷将军不一样,他是协统,都督级别,革命的影响效果其实更为关键。而后对云南励精图治,使云南的革命氛围一片生机,但也因此惊动了当时的大军阀袁世凯。
也许大家不知道,最初支助蔡锷去日本读军校的背后人可能就是袁世凯,所以蔡锷将军某种程度上还是敬重袁世凯的,在云南起义之后,袁世凯怕养虎为患,便召蔡锷进京,软囚禁了他。表面上礼遇有加,加封了很多职位,实则“槛虎于柙”。其实二人当时也是各有思虑,袁世凯很看重蔡锷,甚至在他心目中,蔡锷才是陆军总长一席的最佳人选,而蔡锷将军随知赴京前途未知,但更期待能够借助袁世凯之手,建立起中国现代化的国防事业,可袁世凯让他失望了。袁世凯称帝,也许是大家都认为蔡锷“善变”的原因之一,因为他前脚签名支持袁世凯称帝,紧随之后却又起兵伐袁,推翻帝制,这里面还涉及到另一个人物——小凤仙。蔡锷将军能够顺利离开京城,返回云南起兵,离不开假借小凤仙因失望而纸醉金迷的伪装。
蔡锷将军顺利回到云南后,他成为第一位起兵讨伐袁世凯的将领,1915年12月25日,他与学弟唐继尧一起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并表示“拥护共和,反对帝制”。而后两军开战,在后方唐继尧不增援,不发饷的情况下,表现得极出色的军事能力,面对近十万的北洋军,蔡锷不足万人便从1月打到了3月,基本歼灭北洋军主力第7师。至1916年1月27日,贵州响应宣布独立,3月15日,广西响应宣布独立,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6月6日去世。
在对抗北洋军阀的时候,其实蔡锷将军的身体已经因肺结核和长期疲累撑不住了,但作为当时抗袁的精神领袖,他不能倒,所以在战争结束后,他辞去一切职务,并没有图谋任何利益。随后,蔡锷将军东渡日本治疗,可已经病入膏肓,于1916年11月8日上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1917年4月12日,遗体才荣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锷将军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国葬的将领。
蔡锷将军一生虽然短暂,但却无私为国,致力于民族觉醒,一心希望建立起当时中国的现代化国防,可最终终究天妒英才,加之各方面原因,未竟全功,假若他未早逝,也许今日中国又是另一个进程。不管如何,蔡锷将军都是值得后人敬仰和纪念的民族英雄,愿今日盛世,如他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