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胡惟庸案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胡惟庸只是一枚棋子

其实胡惟庸案本身并不是一件多么大的案子,不过朱元璋却凭借此案,前后杀了3万多人,才使得胡惟庸案成为初四大案件之一。朱元璋称胡惟庸及其朋党有谋反之嫌,于是将他们全部处死。这也使得胡惟庸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朱元璋此后彻底废除了丞相制,使得皇帝的权利来到顶峰。所以胡惟庸案绝不是审判胡惟庸一人这么简单,背后是为了实现更大的目的。

胡惟庸案起因

“胡惟庸案”的起因是从一件很小的事件引发的,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占城(今越南南部)使者来南京朝贡,接受贡使觐见原本属于皇权而非相权的范围。可当时身为左丞相的胡惟庸却越俎代庖替皇帝完成了这次朝贡礼仪。我们不清楚胡惟庸当时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有可能是为进一步扩大相权投石问路,也有可能仅仅出于工作疏忽。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不是一件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虽然胡惟庸此举确实属于僭越,但用这点来说胡惟庸意图谋反就太过牵强了。

如果胡惟庸干的这件事发生在朝后来的皇帝身上,可能根本没人去理会。但这事发生在朝权力欲最强烈的太祖皇帝朱元璋身上,性质就大不一样了。朱元璋在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怒,他当即把左丞相胡惟庸、右丞相汪广洋等人骂个狗血淋头,吓得众臣顿首谢罪。由于这次僭越事件的性质实在太轻,所以即便朱元璋想揪住不放也没更好的理由,因此在经过一番批评教育后,此事就不了了之了,不过朱元璋心中却仍难以释怀。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胡惟庸称自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此为祥瑞,于是邀朱元璋到他家中参观。可是当朱元璋一行人走到西华门时,一位叫云奇的太监却拉住了皇帝御马的缰绳,他当时急得说不出话,只好拼命指向胡府。被挡驾的朱元璋非常生气,旁边侍卫立即上前将云奇锤毙。事后朱元璋感到有点蹊跷,于是登高眺望,他发现云奇所指的胡惟庸府中尘土飞扬,墙道都藏有士兵。这就坐实了胡惟庸图谋不轨的罪证。于是朱元璋立即下令处死胡惟庸及其党羽,“胡惟庸案”就此拉开序幕。

背后真相

上述事件记载于朝史料中,可以说是朝官方对“胡惟庸案”的定性。然而仔细推敲此事却能发现不少疑点。首先是“云奇”这个人物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此前未有记载,在报告了这一重大消息后又被当场锤毙,来去都莫名其妙,更像是因故事情节需要被强行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

其次,胡惟庸想通过刺杀朱元璋来夺取政权也显说不过去。朱元璋是从马背上打下江山的皇帝,他在朝臣民心中的形象近乎于神,而且国家大权始终都掌握在他的手中。胡惟庸虽身居百官之首,可他在军队系统中没什么根基,想要通过兵变夺权,这得多没脑子的人才会干出这样的事呢?就算以卵击石也没有这个击法吧!

此外,朱元璋登高眺望发现胡惟庸家尘土飞扬,墙道都藏有士兵,这段情节也很离谱。古代皇宫都建于城市的高处,是整个京师的制高点。从皇城上向外眺望,很容易就能发现京师的一些异常情况。胡惟庸真想兵变的话,会考虑不到被发现的风险?会在大白天带着全副武装的人马进入府中吗?

因此几乎可以肯定,“胡惟庸案”就是朱元璋一手策划出来的冤案。朱元璋权力欲极强,最容不得有人与他分享权力。当年李善长位极人臣引起了朱元璋的不快,李善长只好称病辞官。胡惟庸正是因为在军政两界都没有很深的根基才被朱元璋推上了相位。可即便如此,朱元璋依然觉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尤其是当他考虑到在自己百年之后,他的子子孙孙们将如何与权臣抗衡呢?为了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炮制了对大王朝影响深远的“胡惟庸案”,并顺势废除了丞相制度。从此皇权空前集中,朱元璋的子孙们哪怕数十年不上朝也依然牢牢把持着朝廷的控制权。然而大王朝最终也正是毁在后期几个不作为的皇帝手中。由此可见,绝对的权力有时未必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棋子  棋子词条  真相  真相词条  背后  背后词条  只是  只是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