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了全国,而统一之后,原本各国各自实行的制度等就不能继续使用了,因为每个国家的标准不同,就会产生很大的矛盾,因此才有了“车同轨,书同文”等统一的规定,而书同文指的就是大家要使用同样的文字,这样才更有利于交流传播。很多人知道秦朝的统一文字是小篆,但其实在小篆之外还有隶书,那这两种文字分别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秦始皇统一的文字是什么文字?
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措施就是在文字上控制天下。战国时期,不但各国的政治、经济是分裂的,文字也不统一,这个文字的不统一,是因为异体字、简化字太多,随意简化,随意地写一个同音字,这样一来导致文字不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后,所有的字都有统一的读音和写法。
文字的差异会带来一个什么问题呢?假如秦始皇下了一个诏书,秦始皇的诏书用秦国的文字写,到了赵国不认识,到了韩国不认识,你说这皇帝的诏书怎么贯彻?
所以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原因是两大原因。第一,文字本身混乱。第二,便于政令统一,这是最重要的目的了。其实秦始皇统一文字,他的根本出发点还是为了巩固统一,你别秦始皇弄个“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人家连这八个字都看不懂,你还谈什么天下统一?就无从谈起。所以,文字的统一是政令统一的前提,而政令的统一又是保证国家统一的必要措施。所以秦始皇在文字上下了很大工夫。
秦始皇统一汉字,以小篆为标准,泰山上的刻石,小篆,整齐漂亮,不好写,不好认。许多出土的简上看到的字不是小篆,而是秦隶,有些人认为既用了小篆又用了秦隶。两者区别小篆整齐和谐,但写起来麻烦。隶书简洁,蚕头燕尾。
秦始皇用小篆,我觉得一是说文上说的,二是刻石,都是小篆,只能说明用小篆统一的。
2、秦始皇统一文字有什么历史意义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秦王朝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其中文字的统一对政治经济的统一和文化的发展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秦始皇统一文字功不可没,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措施就是在文字上控制天下。主观加强统治,客观上大大加强了思想的统一。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地方太大,方言众多,听不懂,幸亏有文字,全能懂。就弥合了方言带来的障碍。
文字成了跨越时空的载体,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凝聚有巨大力量。 采取华美的,没采用简便易写的,结果失败了。倒是隶书通行天下。
在秦代没有真正完成,在汉代真正完成了。小篆就成了中国文字书写中最短命的一种,流传的时间最短。原因在书写工具上,毛笔,传说是蒙湉发明的。隶书取代也是因为书写工具。现在圆珠笔也不好写。
3、书同文并不是只有一种字体,秦代使用的字体共有八种
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天下。其后,秦始皇下令天下“车同轨,书同文”,那么秦始皇统一文字后使用的是哪种文字呢?有的说是小篆,有的说是隶书。其实这两种说法都对,又都不对。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后,使用的文字有八种字体,小篆和隶书是其中的两种。
在夏商周三代,文字也是“书同文”的,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制比较一致。但是到了春秋战国之后,各国的文字产生了区域差异。这种状况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于是,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宰相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
李斯、赵高、胡母敬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了统一文字书写形式,这就是小篆。但是除了小篆之外,大篆依旧在使用,还有另外六种字体也是秦朝常用的字体,“秦焚烧先典,乃废古文,更用八体”。
这八种字体是:大篆、小篆、刻符、摹印、虫书、署书、殳书、隶书。
小篆是大篆的简化体,笔画匀称,字体规范统一,字形横平竖直,奠定了今天汉字“方块字”的基础。秦朝时,正规的朝政奏命、简册史书等都是用小篆或大篆书写的。
刻符用于符节、符信的刻字,也是篆体的一种,因系用刀刻在金属上,不能如书写的小篆那样婉转如意,故笔画近于平直,形体近于方正。
摹印是写刻在印材上的字体。印材有大小,所以在写刻之前必须先予规画,这就为什么称「摹印」的道理。
虫书是写在旗帜或符节上的字体。因这些字体有的像鸟,有的像虫,而鸟也称羽虫,所以称为虫书。
署书是题在匾额上的文字。
殳书是铸在兵器上的文字。
隶书是由程邈所作。这种字体书写便捷,辅助篆书的不及,也称史书、佐书。因为书写简单,到了汉代之后,逐渐取代篆体成为书写的主要字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