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之人都知道:婚姻,不是完美二人的组合,而是,两个不完美的人相扶相携,慢慢变好的一场修行。
徐克勒,早年出生在富裕家庭,样子英俊潇洒,写得好诗词,弹得好吉他。从小娇生惯养的他,因为家道中落,等到他二十几岁该成家的时候,家里就很困难了,和太太翁姐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的婚。
徐克勒说当时并没有看上太太,因为觉得她不懂诗词乐律,不够风雅。但翁姐娘家家境殷实,父母辈又是至交,她本人的品貌口碑很好。于是,这婚,也就结了。
婚后,翁姐对他很好,把他衣食住行照料得妥帖体面。
时来运转,徐克勒做生意发了点小财,不过很快染上了赌博的恶习,收入很快败光。好几年过年关,债主上门,他家门不敢回,都不知道留在家里的妻儿是怎么熬过来的!
很多人都以为翁姐会跟他这样的“败家子”离婚,结果出人意料,没有离婚。如今,儿子博士毕业了,徐克勒也早就戒赌了,安心守着自己的小店。有时在公园里,人们或许还可以看见男的悄悄拉着女的手,见到熟人就不好意思很快放开了......
有机会跟翁姐交流,问她:这些年她怎么挺过来的?
翁姐很平和:也没啥,时间过得很快啊。
后来她才说:我的奶奶出身大户人家,是真正的闺秀!小时候有很长时间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教了很多,例如如何收拾家里,如何装扮,如何……总之,奶奶当年学到了家族一直流传的关键:如何建立家庭系统。奶奶教了我3个密码。
两个人结婚,肯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结合在一起。两个相似的男和女无法成为夫妻,因为他们是哥们,有红颜无知己,有知己就无法红颜。
通常,男的外向,女的就喜欢宅家;男的内向,女的通常好交际,大大咧咧一些。
如何让两个性格不同、禀赋不同的人组建家庭,共同打造一个系统,关键是:共同行为!
共同行为一多,两人自然合频,捏合在一起。例如都喜欢打羽毛球,都喜欢书法,或者都喜欢泡脚等。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语非常震撼:“幸福的家庭 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的家庭哪些地方相似?我想,有很多共同行为的家庭才会很幸福!
杨澜曾说:婚姻的纽带,不是孩子,不是金钱,而是关于精神的共同成长,在最无助和软弱时候,有他(她)托起你的下巴,扳直你的脊梁,令你坚强,并陪伴左右,共同承受命运。那时候,你们之间除了爱,还有肝胆相照的义气,不离不弃的默契,以及,刻骨铭心的恩情。
杨澜说的“默契”,听上去玄乎,实际上就是:共同行为,而且,越多越好!
第一个密码:共同行为!
问题二:为何只有少数家庭才建立起很多共同行为,也就是组建了很好很持续的家庭系统?
很简单,一张床上至少躺着6个人!也就是说,看上去是夫妻两人,实际上每个人都带着原生家庭和各自父母的痕迹,习惯不同,思维不同!
怎么办?必须了解一个关键:期望值,而且是4种期望值。这点不容易做到,哈!很多人以为结婚,两个人组建一个家庭,复杂程度是2,其实不然,至少是2的平方,4!
现在终于知道,为何你觉得好的事情,在对方那里,没有讨巧,而是吃瘪!
并且,大多数人还试图一种方法用到底,如同唐吉可德,其实,穿旧鞋很难走新路,要想得到不同结果,要换不同的方法。
第二个密码:知己达人,深刻理解四种期望!
很多人的脑海里,简单认为,一张结婚证就是婚姻。
非也非也,那仅仅是入场证而已,游戏才开始呢。
明了四种期望已经是人精,察言观色,眼观六路等溢美之辞,都可以端上去了。
然而,幸福是自己的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为何这些人精大多数还是没有幸福的感觉呢,因为共同行为还是很少,系统根基不稳。
缺的还真不少:
1、沟通。这个已经很难了,很多家庭,人是生活在一起,但很少沟通。尤其再早年代的人,什么都被组织和单位安排,自己的生活属于集体,两个人的家庭小系统会被大脑选择性降低重要程度。直到今天,很多人还是没有摆脱,看上去是忙于工作,忙于照顾老人,忙于照顾孩子,真正的本质是:忘了自己是独立个体,建立小家系统,是自己的事,关系着自己的幸福。
2、机制:不管是定期性的家庭会议,还是烛光晚餐,还是旅游,形式可以多样,有机制比没有机制好,有持续机制更加好!
3、共识:这点真的不容易!然而它是关键。企业里单位里达成共识相对容易,是因为有层级、有领导、有利益分配。家里有点难:两个股东,各50%股份,都有后台,经过“新思想”的洗礼后的年轻人,谁都不服谁啊!有人调侃说有的年轻人不行,太自我,不懂付出,只会索取。其实,已婚人士都一样。付出和收取平衡,用共识来搭建家庭根基。
结婚是一时的事,建立家庭系统是一生的修炼。
建立共识不易,且行且珍惜!
第三个密码:沟通,产生共识的沟通,才会衍生出共同行为,才会培养爱意,明确责任,巩固系统!
听了翁姐的话,总结三个密码,构建出幸福家庭系统:
| 淳学精英训练 |
广趣儒释道,爱好身心灵;教练加辅导,教化度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