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静贤
生了二胎之后,我更爱我的大宝了。尤其二胎又是一个男孩。
二胎是男孩,在很多人眼里,会对一胎是女孩的有冲击。但其实,对一胎同样是男孩的,也有不小的冲击。哪怕父母并不介意孩子的性别,期望对每个孩子都能一视同仁......
01:
二胎来了,陪伴大宝的时间真的是越来越少了
“等一下准备睡觉。唉,现在心情真的非常差。不知什么原因。感觉今天晚上从吃饭到现在,心情都不是很好。前面自己也没怎么察觉,虽然觉得自己好像有点不开心。
大儿子今天好像有点不舒服,晚饭没吃多少就不吃了。后面也说好像有点想呕,但是摸额头也没什么。就让他早一点上床睡觉。后面小儿子也睡觉了。我就想趁这空隙来搞下电脑,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还不到九点,大的就在床上催我:“妈妈,你什么时候睡觉啊?”我说:“我没那么快,你先睡!”儿子说:“妈妈不跟我睡,我睡不着。”
电脑一开始好像有点问题,连关机也关不到,我就关插座开关直接强行关机。后面又重启。
趁这时,我赶紧先去刷牙。等我再次进房间时,看到大的正在坐在我的电脑前的椅子上,拿着鼠标在搞电脑,而电脑屏幕上也跳出几个好像动画片的东西,我一下气得要命。把他抱了起来。
抱起来的时候,真的想一巴掌打过去。没想到儿子这时跟平常一样,看到我生气了,马上说:“妈妈亲亲!妈妈亲亲!”丝毫没意识到我就要忍不住挥巴掌了。我把他放在床上,强忍着怒气,这时儿子又要我笑笑。我真的笑不出来。儿子不挠,继续要我笑,我干咳了两声。
儿子刚趴到前面的被子上,这时睡在同一床另一边的小的突然哇的大哭起来,也不知是儿子此时不小心身子压到他的手,还是刚刚我大声对大的的怒吼。总之现在小的也被吵醒而哇哇地大哭。
我再也忍不住了。直接对大的吼道:“下次你再这样,看我不揍你!”随后抱起了小的。大儿子钻进了被子,蒙住了头,随后又把头露了出来。
我也不知道大儿子是不是想哭,但我知道他是满腹委屈。因为今天一个晚上我都没有陪他。前面吃完饭他要我陪的时候,我又急着冲凉。等冲完凉,老公出去,我又抱小的,也顾不上陪他。后面他说有点想呕,我因为抱着小的,就叫他自己去挤牙膏、刷牙。然后自己上床脱衣睡觉。哎,今天一个晚上都没陪他。
而且,我也突然发现,大的很怕我发脾气,当然以前也是知道的。只不过很久没注意过了。像今天晚上在吃饭时,我看他想吃不吃的样子,忍不住恼了,对他吼道:“不想吃就算了!不要吃了!”他马上对我说:“妈妈亲亲我!”
所以想到这些,刚才到现在我一直心里在特别地难受,非常非常地难受,总是想哭。我也说不清是为什么。总之很难受。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大姨妈要来了,情绪低落?还是真的因为孩子这件事,还是本来心情就差?现在准备睡觉了。好好地搂搂孩子吧。”
再次读这段文字时,依然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种想哭的感觉。
想起前几天,我在单位值班。突然听到门口传来一声妈妈的声音。我寻声望去,原来是老公抱着小的,牵着大的去买东西经过这里,大儿子笑脸盈盈地看着我。老公牵起大儿子的手,“妈妈,拜拜!”儿子大声地朝我喊道。
晚上下班回家,我问儿子:“出去回到家,做了什么呢?”“我在等妈妈啊!”儿子回答道。一个下午都在等妈妈?!听到这句话,我心里不由地涌上一阵感动。想想儿子在家,一个下午不论做什么都在那心挂着我,心里就说不出地感动。
二胎出生,注定陪伴大宝的时间会减少许多。可是,我也没想到,会减少如此多。
原来我跟老公分好工,晚上我们下班回来,他带小的,而我陪伴大的。那天老公晚上有事出去,大、小都我一起管。我真没想到,一旦一个人管两个,势必有一个不得不忽略。哪怕小的再好带。因为我们成人要关注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这里还没做父母的可以略过。
所以那些一个人带两个孩子的母亲,我理解了她们的辛苦,但我更看到了另一个孩子可怜、无奈的处境。
尤其是既有工作,又晚上自己带孩子的母亲,还有多少精力和耐心放在大的身上?那些年龄不大,还正处于渴求父母爱和抱阶段的大宝怎么办?
――要忍受多久的无处、无人诉说的冷落、寂寞与痛苦?
02:
我发现,有了二胎,大宝的地位与处境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
特别是二胎是个男孩。哪怕大宝也是男孩。
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
自从有了二宝,而且二宝是个男孩,我发现身边的亲戚,都把目光和重心转向了二宝身上。
一方面,他是全家最小的。获得全家人目光的聚集也正常;
另一方面,他是个男孩。
尽管没人说,但大家都心照不宣。
尽管大宝也是个男孩。但,多个男孩不更好吗?尤其是,对爷爷来说,这是他的第二个男孙。而且以后很大机率不会再有孙子了。
我是怎么觉察到这一点的呢?
尽管做爷爷的也跟我说了感谢我帮他生了两个孙子的话,但这还不能作为他想孙子的理由。
最主要的是我的家婆。因为她,情感的天平一直都偏向她的两个儿子。记忆最深的是,有一年冬天,她竟把自己做的腊肉托女儿出来全部拿给了我们――她的儿子家。一点不剩。气得她女儿当着我们的面愤怒无比。要知道她那时还吃、住在女儿家,无工资、无退休金,什么收入都没有。即使这样,她还能做出这样的事。可见,对儿子有多偏袒,对女儿有多无视。
也所以,当我生了两个儿子后,我能明显感到家婆对我尊重了许多。生第一个儿子时,在月子里,还在一旁抱怨我娇气。而第二个儿子,则每餐帮我主动盛好饭。
而爷爷呢?记得大宝一岁时,爷爷第一次回来见孙子,就向我提出要求:要把大宝带回老家他们带。
我无语:我还是孩子的妈吗?而且你们两个老人家把孙子带回去自己带,旁人会怎么说?我的孩子长大后又会怎么评价这件事?――父母自己有房,每天晚上都回家,凭什么不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好好带他?!这还是父母吗?
而且两个老人家,年龄大了,身体有什么闪失,哪怕小小不适,不要说两个人,就是一个老人身体不舒服,就会让另一个老人够呛:
一老一小怎么照顾?
到时不要说旁人,就是自己,恐怕都会心生睚眦。
但是没想到这样奇葩、无厘头的要求,却被孩子爷爷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
结局当然是我不同意。
现在好不容易有这个机会,带刚刚出生的孙子。所以爷爷对待小宝的心情可想而知。
而且爷爷是个喜欢管人、控制欲极强的人。大宝5岁,已经开始有自己的个性、想法与脾气的了,自然不喜欢爷爷那套喜欢控制人、要求人的管理模式。
前几年,因为只有这一个孙子,而且每年至多见一次,所以老人对这个孙子宠得不行,孩子怎样都是可爱。而现在又来一个孙子了,老人的心态绝对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对小的满眼的慈爱,大孙子有时看都不看一眼。有时当着大孙子的面逗几个月小的:“以后不要像哥哥这样啊!”“你以后肯定比哥哥厉害,哥哥没用的!”
我不知做爷爷的这些话因何而来,但想必他是对大孙子极为不满的。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他喜欢控制、指挥孩子,而我希望孩子能快乐地做回自己,这一点就已让他心生不满。
这样对待两个孙子态度上的不同,和前后对待长孙态度的落差,可想而知,会给孩子的内心和情感上带来什么样的冲击。
而曾经每次过来都给孩子带好吃的,带孩子出去玩的姑姑,有次说起孩子:“他的耳朵哪有弟弟好看啊!小小的像老鼠耳。”好在大宝不在身边。否则听到一直以来都很宠溺自己的姑姑这样的评价,心里会是何滋味。
做叔叔的就更不用说了。
不只是爷爷,叔叔、姑姑,包括我们家这边的亲戚,对待大宝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大宝的位置,可以说从全家人的掌心一下滑到了某个角落。而且很多时,是无人注意。
这样切身的感受,难道孩子感觉不到?!
孩子的父亲,也是个直性子的人,对小的爱藏不住(以前大的小时候也一样,总是又亲又抱),而大的什么没做好又直接喝斥。多了一个后,自然不像原来那样把所有关爱和注意力都放在一个身上。这样前后鲜明的对比,又怎不会引起孩子内心的波澜?
所以,如果此时我不坚定地站在孩子的身后,好好地支持他、关爱他,做他背后坚实的后盾,怎么行?!
03:
做了母亲之后,我切身体会到:成人对孩子的爱的感受和表现形式是有阶段性的。
婴儿时期,成人是围着孩子转。孩子的什么需求都必须马上满足,否则就是不称职的父母。
而且小小婴儿的一颦一笑,都无不惹得每个看到他的人发自内心的喜爱,哪怕陌生人。
就如我身边这个。还别说,每当看到他,我总是不由地露出笑脸,抱起来总是忍不住会亲几口,发自内心的喜欢。
而孩子越大,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就越来越多,开始对孩子的拒绝也越来越多。
就如现在几个月大的孩子,只要一哭,我们做父母的就必须马上行动。哪怕在寒冷的冬天大深夜,小孩哭也马上要起来,看看孩子到底怎么了、需要什么。但一点怨言也没有,那是发自内心愿意去做的。
但孩子大了,就不同了。我记得大的两岁多点时,有一段时间,刚睡下一关灯,就突然提出要喝牛奶。而这时我们忙了一天的大人,刚刚身心放松,准备好好休息一下,这时孩子却突然闹着要喝牛奶。倒,还是不倒?倒,又要起来折腾一下;不倒,似乎又对不住孩子。
那段时间怎么过来,已记不清楚了。但就有几件印象深刻的事:
一是老公,有次跟小孩发了脾气:想喝牛奶,为什么睡觉前不出声?等爸爸妈妈都睡了,灯都关了,你才说要牛奶?
二是我,有一次睡觉前,儿子又闹着要喝牛奶。我不给他倒,认为前面该吃的已经吃了,现在闹着喝牛奶,纯属养坏习惯。到时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来一次这样闹,我们怎么受得了?于是我不给他倒,儿子又拼命要。结果到最后,演变成我们两方的对峙。后面以儿子哭闹并呕吐,我被老公责骂收场。
半夜,儿子在睡梦中喊着:“不要妈妈!不要妈妈!”第二天闹着要回姥姥、姥爷家。
这件事让我内疚了好长一段时间。而那之后,每当儿子睡觉前想喝牛奶,总是会小心翼翼地跟我说:“妈妈,我想喝牛奶。”看我不出声,他就不再说话了,安静地睡觉了。
我做得对吗?我做错了吗?
我发现,随着孩子的长大,我越变越懒了。我不再主动地围着孩子转,相反越来越多的,让孩子按着我的要求去做。
当有了二胎后,我开始明白,对待大宝,我不是变懒,而是心态变了。
就像现在对待几个月的小的这样,只要孩子一哭闹,我就立马动身。围着他的一切需求转。
而大的已经5岁了,现在对他更多的是管教。而不是,也不能,像小的那样无原则地去满足他的任何要求。
这就是区别啊!
但是这一切,孩子会知道、会懂吗?
我想应该不会懂。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要说我这个五岁大的,就是十多岁也不一定能理解。
很多大宝因此而受伤,认为父母对待自己和小宝是有区别的。殊不知,这是因为成长阶段的不同所致。
所以,对待大宝,尽管对待他们的态度、方式上我不可能做到一致。但,我可以做到与大宝保持畅通的沟通与交流啊!
04:
而且,很多父母对待大宝和二宝的心态是截然不同的。
怀第一个、养第一个的时候,心态是紧张、不安和忐忑的。什么事情都是第一次遇到。
而怀第二个、养第二个的时候,已淡定许多。虽然说不定还会遇到许多没遇到过的问题,但至少心态已不同。
而且,都说生孩子的第一年是夫妻关系最脆弱的时候。
我深有体会。
那时,老公的工作也不稳定,处于转型期。生了孩子后,压力一下大了很多。经济上自不用说。而心态上,突然由原来简单的两人世界,变成一家三口,所想、所面对的问题一下骤然多了许多,而且这种感觉原来一直也没有过,现在突然一下就来到面前。尽管生孩子之前,对生孩子后的状况,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真的来到跟前时,还是觉得猝不及防。
那时我差不多得了产后抑郁症,没有一丝做母亲的喜悦。尽管儿子那么漂亮、可爱,人见人爱,甚至很好带,被许多人羡慕。
而老公呢?心态也比我好不了多少。
再加上身边两家人的矛盾。
好几次我们都要走到离婚的边缘。
所以,大儿子三岁之前,我自己感觉很少舒心过,总是情绪崩得紧紧的,压力山大。
而小儿子出生时,不说其它,至少我跟老公,不论在心态,还是在生活上,都已进入状态,走上正轨。所以自然情绪平和,不论遇到什么,都比较淡定。
也所以,大宝小的时候,基本上家里没什么好氛围,都是充满着压抑、紧张、焦虑的氛围。尤其是大宝一、两岁,稍稍有点懂事的时候,我更是经常对他发脾气,喝斥他。
而且就像前面说的,第一次做父母,什么也不懂,手忙脚乱。不懂小孩的情绪、心理,不懂小孩的生物钟,总之关于孩子的一切,都统统不懂。
大宝三个月大的时候,有一天我进房间时,躺在床上的他,对我响亮地叫了声“么么!”。我把这说给身边的朋友、同事听,大家都不相信,都说这是小孩乱叫的:“三个月的孩子,能懂什么?”
而从那一次叫之后,孩子几乎每天嘴里都会吐出几句“么么”的声音,尤其在哭的时候。我也相信了身边朋友的话,认为这是孩子的随意发音。
大宝十一个月时,有一次看我进房间,边嘴里喊着“么么”,边朝我爬过来。身边的亲戚惊喜道:“小孩会叫妈了?”我却纠正亲戚:“不,小孩子乱叫的。”随后一把将朝我爬过来的孩子又塞回了被窝里,而后孩子露出委屈的表情――此时回想起来,那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心中也涌上对孩子的许多愧疚:
从孩子三个月大到一岁多点,那么长的时间里,孩子叫了我多少次啊!我却从没好好理过他、抱过他。
但,岁月是回不去的了。我唯有好好珍惜眼下的时光,善待孩子,用心去对孩子。
而与大宝小时缺乏与父母的亲密交流、父母低质量的陪伴形成鲜明对比的,不用说,就是已半岁的小宝了。
所以生了二宝后,我对大宝更加用心了。二宝的到来,让我看到了更多曾经对大宝的亏欠。而当我发现后,又怎能无动于衷?
――生了二胎后,我更爱我的大宝了。
写了那么多,我突然发现,其实父母对孩子的爱一直都在。只不过随着各个阶段的不同,而相应地发生变化。就像现在,有了二宝,我却对大宝的关心与付出更多了。同样的,也许在某个时段,我又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二宝身上。
但,无论如何,这都是父母对孩子沉甸而真挚的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