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总是要经历一个丧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人也许会失去自己最爱的伴侣,这个过程是非常的痛苦的,这个心理过程一般也是很久的。那么老人丧偶后的心理过程是怎样的呢?老人如何走出丧偶的痛苦呢?接下来为大家一一介绍,供大家参考。
老人丧偶后的心理过程
丧偶老年人的心理活动特征丧偶老人的心理变化通常比较剧烈,其心理活动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所有的心理活动集中指向新近的死者。许多人往往痛不欲生,简直到了欲死不能的地步,他们整天涕哭,甚至拒绝死者火化或下葬。
第二阶段,对死者和其他人发怒或带有敌意。这时,死者已离开身边,存留者常常会对着照片中的他(她)生闷气,又迁怒于其他人,很容易无缘无故地和别人争吵。
第三阶段,要求其他人的支持和帮助。由于配偶失去,旧的依恋关系已不复存在,悲伤的情绪开始向他人发泄。他们常常会不顾别人是否愿意听,对一切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第四阶段,他们已清楚地意识到,配偶已永远地失去了,正常的生活已彻底打乱了,整个心被绝望占据。
第五阶段,他们开始从绝望中撤退,向往正常的生活并开始重新组织新的生活。这一阶段,他们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其他人或其它事上去,主动地压抑悲痛的情绪,从表面上看,情绪上完全恢复正常。
上述五个阶段也可分别概括为震惊阶段,情绪波动阶段,孤独感产生阶段,宽慰自我阶段、重建新模式阶段。各阶段长短,因人而异。总的来说,丧偶的老年人的心理是消极的。
老人如何走出丧偶的痛苦?
1、避免自责
老人丧偶后,常常会责备自己过去有很多地方对不起老伴。这种自责、内疚的心理使老人整天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削弱了机体免疫功能,往往会诱发其他躯体疾病以致过早衰老。其实,使亲人身体康复是每个人的愿望,由于医学技术的限制,有很多疾病尚不能攻克。即使曾与老伴发生口角和矛盾,也是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不必过分自责。
2、正确对待丧偶的现实
首先应认识到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失去了几十年朝夕相处、休戚与共的老伴确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但这又是无法避免的现实,要冷静地劝慰自己,对老伴最好的怀念就是自己多保重身体,更好地生活下去。
3、自我安慰
失去了几十年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老伴,确实是让人心碎的。但生老病死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当老伴的去世已经成为无可挽回的事实,就应该理智地对待,死亡是每个人的最终归宿,谁也不可抗拒,只是早几年与迟几年的问题。应该多多保重自己的身体。
4、把丧偶的痛苦宣泄出来
要想使自己尽快地从悲哀的氛围中解脱出来,无妨通过各种方式尽情地宣泄一番,如在亲人挚友面前嚎啕大哭一场,也可将自己的留恋怀念之情,用诗文、书信或日记等形式写出来,以抒发胸怀并作为永久的纪念。通过将丧偶带来的痛苦宣泄出来的方式,发泄过后,重整心情,面对生活。
5、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尽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宣泄对于维护身心健康有益,可是,无休止的悲痛必然造成人为的精神消耗。所以,过一段时间之后,要设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可以到亲朋处小住一段时间,更重要的一点是要走出室内,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只需生活的视野开阔了,精神上的痛苦也就会随之淡化和消失。
时常看到老伴的遗物会不断强化思念之情,加重精神上的折磨。因此,不妨把有些遗物暂时收藏起来,把注意力转移到现在和未来生活中去。
6、寻求新的生活方式
老伴过世后,原有的某些生活方式被迫改变,此刻孤独与不适加重。应当重新调整生活方式,减少对旧时生活方式的眷恋。家庭中夫妻关系是最重要的依恋关系,一旦丧偶,这种关系被无情地摧毁了,这时需要子女、亲友去建立、填补一种新的更加和谐的依恋关系,方能有效地减轻哀思。
既然原有的家庭生活模式已被打破,老人就要主动、积极地走出阴影,去参加晨练,去市场买菜,去参加老年大学,去参加街道社区或老年协会的活动,去与儿女孙辈团聚,去拜访亲友等。只有充实生活,就会开始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