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老年人多见,尤以绝经后或老年女性多见,主要由于骨密度减低引起全身骨骼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导致极易发生骨折。年龄越大,骨质疏松发病率越高,但由于长期以来医患双方均不够重视,患者往往在发生骨折后才知道得了骨质疏松症,而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差,这时才开始治疗可能已经十分困难,不仅残疾、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风险很高,甚至要面对死亡威胁,危害极大,因此被成为“静默杀手”或“隐形杀手”。故老年骨质疏松骨折要早知、早防、早治。
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最常发生的部位包括腕部、脊柱、髋、肩、肋骨和足等部位,特点是患者在不受力或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骨折,骨折后愈合时间也显著长于年轻人约4-6周,长期卧床或制动可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而且病残率和病死率较高。如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者达20%,即使存活下来也有50%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生命质量严重下降,经济负担、家庭负担极重。如果同时伴有心肺肝肾等严重内脏器质性疾病,则预后更差。
但老年骨质疏松骨折与骨质疏松症一样,同样是可防、可治的。一方面要正确认知该病的严重性,另一方面一定要认真对待,还要方法得当,真正做到规范性地早防、早诊、早治,否则后果可能不堪设想。通过标准DXA骨密度测定、骨质疏松风险评估、骨折风险评估等早期评价骨骼状况,按照国际和国内专家共识及早规范地进行诊治和预防,可显著提高骨密度和骨质量,大幅降低骨折风险,加速骨折愈合,缓解痛苦,减轻家庭、社会和经济负担,显著提高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