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跌伤了怎么办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跌跌绊绊的过程,其间难免会出现跌倒摔伤的情况。那么宝宝跌伤了怎么办呢?
随着幼儿的发育成长,两岁以后他的活动能力增强,运动量增大,从会走到会跑会跳,跌倒、摔伤是很常见的。再加上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的增加,在玩耍和日常生活中受伤的机会多起来。很容易摔伤,跌伤面部、口唇、牙齿、膝盖,甚至更严重的骨折及头部外伤。
刚刚学会走路的宝宝,走起路来跌跌撞撞的,常常容易跌伤。这时父母不能惊慌,而应根据不同情况妥善处理。
如果宝宝一般情况较好,仅伤及表皮,局部青紫肿胀时,多为静脉、毛细血管断裂出血。这时可把冰块装入袋子用毛巾包好,冰敷局部可止血止痛。切忌热敷,因为热敷可引起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青紫加重。热敷需48小时以后进行。另外许多父母习惯搓揉孩子的伤处,以为能减轻孩子伤痛。其实,这种做法也是不正确的。局部搓揉也会增加出血量,使青紫加重。如表皮擦破时,可用干净毛巾擦干净伤口及周围,然后涂上络合碘或龙胆紫,待日后血痂形成而让其自行脱落。
若是头部着地,即使当时无任何症状,也要让宝宝休息,观察48小时无症状才算安全。需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如宝宝出现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尤其是出现呕吐症状,则可能发生了颅内出血、颅高压等脑实质损伤,需立即送医院检查治疗。
如果宝宝出现明显的肢体活动障碍及疼痛,应警惕有无四肢骨折、脱臼,及时送医院检查。护送途中应尽可能让患肢相对固定,以控制病情发展和减轻疼痛。如伤及胸、腹、腰时要检查局部有无膨隆,如宝宝诉肚子痛或小便带血,则很可能伤及了内脏器官,需立即送往医院。
急救措施
轻微摔、跌伤的处理:
如果伤口污染不严重,也不太痛,如表皮擦伤,可用冷开水或自来水清洗局部,然后用酒精或白酒涂抹即可,也可以用红药水。如果局部青紫肿胀,用红花油等有利于消肿的外用药物涂在受伤部位,直到消肿为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受伤时碰到铁器上,并有伤口,就不可掉以轻心,伤口可能会被破伤风杆菌感染,而诱发破伤风。这时家长应及时带领患儿到医院做相应的检查与处理。
头部外伤的处理:
如果孩子受伤后,能够立即放声大哭,并跟家长述说事情的经过等,说明大脑内没有受到伤害,没有意识障碍,可以让患儿仰卧在床上休息,但头部要垫高。如果孩子想睡觉,家长应该隔一段时间叫醒他一次,看看患儿的"反应如何。
因头部皮肤内血管比较多,小伤口有时也可能发生大出血。如果出血较多时,身体会特别冷,要使身体保持温暖。家长应迅速、冷静地用干净手巾或纱布压迫伤口止血,然后赶紧送医院治疗。
如果出现下列症状之一,则说明大脑受损:①意识不清;②面色苍白、出冷汗;③双眼上吊或口角歪斜;④抽搐;⑤呕吐频繁;⑥耳鼻内流血或流水;⑦翻来覆去躁动不安或手脚肢体单侧或双侧瘫痪;必须立即送医院抢救。
孩子头部被撞击后,如果当时并没有明显的反应,身上也没有明显的伤处,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就没事了,有时患儿会在以后的数日内出现情绪不好,不断哭闹或无精打采;患儿不停喊头痛;处于睡眠状态,不愿意睁开眼睛,还可能出现抽搐;面色苍白,经常呕吐。这些情况足以说明大脑内部受损,应立即送医院检查治疗。
孩子发生骨折的处理:
若孩子跌伤较重,出现明显骨折症状,如跌伤疼痛难忍,肢体不能自如行动;跌伤部位出现明显肿胀、畸形等,都可能是骨折。骨折可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两类。骨折处皮肤未出现破损是闭合性骨折,断裂的骨头在皮肤组织内部。开放性骨折能从皮肤破裂处见到被折断的骨头。
对开放性骨折,采取有效方法止血。凡是开放性骨折,由于骨折处周围组织血管破损,血液会从伤口向外流出,对此应立即止血。可先用指压止血法,压住伤口血管的上端,用干净的纱布、绷带等包扎伤口,不便包扎的伤口可扎止血带止血。
固定骨折肢体。因为肢体运动会使骨折周围组织进一步损伤。因此,现场急救时,通常需要固定伤肢。具体做法是:利用木板等坚硬物夹住骨折处,并将骨折处的上下两关节都固定住。
爱心提示
幼儿发生骨折,家长在做出必要的处理后,应马上将患儿送往医院。但在途中要尽量注意幼儿的保暖,并且不要让患儿自己走动,减少对伤处的碰撞,从而减少患儿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