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败血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败血症,大家多多少少都了解一些吧,但要说到小儿败血症,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大家可千万别小看败血症,它的危害非常大,一定要谨慎。想知道小儿败血症的症状以及小儿败血症的早期症状吗?那就一起来看看吧。
不知道什么是小儿败血症的也没关系,下面会给你们仔细的介绍下,让你们都能够了解清楚。
小儿败血症
小儿败血症是指发生在新生儿时期的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常见病原体为细菌,但也可为霉菌、病毒或原虫等其他病原体。
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免疫功能较差,病原体容易在全身扩散,病情进展较快。
在目前来说,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的重要疾病,其发生率占活产儿的1‰-10‰,出生体重较轻,发病率越高,极低出生体重儿可达164‰。
病死率13‰-50‰。本病早期诊断困难,易误诊。处理不及时,可导致败血症休克(septicshock)和多器官功能不全。
小儿败血症的原因
1、病原菌
新生儿败血症主要是由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菌、克雷白杆菌及B组链球菌感染所致。事实上,病原菌因不同地区和年代而异,我国多年来一直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感染多见。
而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和李斯特菌为发达国家新生儿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但国内极少见。
随着呼吸机、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以及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提高等原因,使得机会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克雷伯杆菌、肠杆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沙雷菌、微球菌等;厌氧菌:脆弱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以及耐药菌株所致的感染有增加趋势。而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等已成为新的致病菌。
2、免疫功能
细菌入侵后是否发展成为败血症,由细菌的毒力、数量、入侵方式、入侵时间、新生儿当时的免疫状态等因素的`所决定。
(1)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①皮肤角质层薄、黏膜柔嫩、脐残端的创面;胃液酸度低、胆酸少使消化液的杀菌力弱,加上肠黏膜通透性大;血脑屏障功能薄弱楼以上因素都有利于细菌进入。
②当淋巴结发育不全时,可缺乏吞噬细胞的过滤作用,不能将感染局限在局部淋巴结。
③经典补体途径及替代补体途径的部分成分(C3、C5、调理素等)含量低,机体对细菌抗原的调理作用差。
④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和粘附性低,备解素、纤维素结合蛋白、溶菌酶含量低,吞噬和杀菌能力不足,影响中性粒细胞吞噬和杀菌能力。
⑤单核细胞产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细胞隐私的能力低下。
(2)特异性免疫功能
①新生儿体内IgG主要来自母体,胎龄越小,其含量越低,因此早产儿更易感染。
②IgM和IgG分子量较大,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体内含量低,因此易感染革兰阴性菌,也易患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
③T细胞不嫩产生足量的细胞因子,对外特异性抗原的应答差。
④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低。
3、感染途径
(1)宫内感染
妈妈在孕期有感染(如败血症等)时,细菌可经胎盘血行感染胎儿。
(2)产时感染
产程延长、难产、胎膜早破时,细菌可由产道上行进入羊膜腔,胎儿可因吸入或吞下污染的羊水而患肺炎、胃肠炎、中耳炎等,进一部发展成为败血症。也可因消毒不严、助产不当、复苏损伤等使细菌直接从皮肤、粘膜破损处进入血中。
(3)产后感染
最常见,细菌可从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途径侵入血循环,脐部是细菌最易侵入的门户。
小儿败血症临床表现
1、吃奶减少吸吮无力
新生宝宝吃奶量明显减少,吮乳时间短而且无力,吃奶时容易呛奶,好像不懂得饥饿。
2、哭声低微如“猫叫
败血症的宝宝常不哭闹,或只哭几声就不哭了,而且哭声低微。
3、体温不升,手足发凉
新生儿患败血症时,体温很低,测体温时在35.5℃以下,宝宝手足会发冷。
4、全身软弱四肢少动
败血症的宝宝四肢及全身软弱,拉伸上肢,也没有明显的屈曲反应,一松开宝宝的手,他的上肢会自然坠落下来,也不会抓紧妈妈的手指,而且四肢很少活动。
5、反应低下、昏昏欲睡
败血症的宝宝在受到刺激时,反应能力低下,不会做出适当反应,例如惊醒、注视、微笑等,会表现得精神萎靡或昏昏欲睡。
6、黄疸不退或退而复现
正常生理性黄疸应该逐步消退,新生儿败血症时生理性黄疸持续不消退,反而加剧,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黄疸。
7、体重不增
败血症的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会超过正常范围,在体重增长期体重也不增加。
8、休克
面色苍灰,皮肤花纹,血压下降,尿少或无尿。
结语:以上就是为您介绍的小儿败血症,你们都了解了吧。这对于不明白什么是小儿败血症的人来说,真的是极好的。看了上面说的小儿败血症的症状以及小儿败血症的早期症状,感兴趣的还可以去了解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