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妈妈说,宝宝在学话阶段出现口吃的现象。不知道该怎么办,是不是应该去看医生,挂什么科室的号呢?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现象都是正常的。但也有一些异常情况,或者说,有的口吃一段时间自己就会好的;而有的口吃,必须医疗或矫正介入。
口吃,是指重复发音、单词或短语。据统计,在2—5岁阶段有5%的小朋友有口吃的问题。在宝宝学话阶段,语言能力不足,有时流利有时不流利。有时没有任何原因就发生口吃;但在多数时候,口吃往往是因为太兴奋、太累或者太急于表达造成的。
在这个阶段,宝宝在不断扩大词汇量,并且学习更复杂的.语式。这些复杂的语言规则,让宝宝很难适应,比如“妈妈,吃奶”变成更长、更复杂的句子,比如“妈妈,把果汁放到蓝色的杯子里”,这需要宝宝更多的协调能力才能顺利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一些混乱,就出现了口吃。
一般来说,上面说的口吃现象,随着宝宝年龄增大会自然而然消失。但是,有时候口吃也存在异常情况。如果是异常口吃,那么专业介入越早对矫正越好。因此对妈妈来说,关键在于怎么判断异常的口吃。
特别是家族有口吃史的,家长需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员帮助。此外,宝宝学话阶段,男孩口吃的概率是女孩的2倍。而到了小学阶段,男孩口吃的概率是女孩的3-4倍。
家长该怎么帮助
正常口吃,是发育的正常情况,会自然消失,所以对于家长,最主要的是尽可能早地识别宝宝是否“异常口吃”。因为异常口吃到7岁之后,尽管通过专业训练和矫正,可以最大限度的限制口吃,甚至几乎完全正常,但即使如此,也不能完全根治。无论是正常还是异常的口吃,家长还应该这样做:
减少沟通的压力。有很多对话技巧,能减少和宝宝沟通时带给他们的压力。比如,用这句话:“你今天在学校,肯定很好玩”;而不是用这句“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前者对宝宝的压力会小很多。用这些对话技巧,尽量减少触发宝宝口吃。
不回避口吃的问题。如果宝宝意识到自己口吃,那么家长可以开放的态度和宝宝一起谈论这件事。当然,如果宝宝没有意识到自己口吃的问题,那也没必要主动讨论,而是带宝宝去看专业医生。
耐心。不要在宝宝说话的时说“你慢慢说”“你想好了再说”等语言,要耐心地等他自己来说。
以身作则。告诉宝宝应该怎么说话,一般是没有帮助的,只能是家长以身作则来引导。所以家长说话时,注意采用比较慢的语速、两个句子之间的停顿,轻松的说话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