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卫生部发布的《2008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7年,中国活产胎儿12506498名,按照15%—20%的流产率,2007年,我国约有300万孕妇流产。北京和浙江两大发达省市高危产妇比重高达30%以上,其接近全国均值的3倍。
这仅是官方统计的数据,若加上因各种原因尚未统计到位的数据,我国的孕妇流产人数应该远不止300万。
当晚婚晚育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趋势,当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先立业再生娃,当男性精子数量减半成为现实……怀孕成为一种奢侈,保胎成为一种潮流。
因为难得,所以显得珍贵。对于不少家庭而言,优生优育已经是共识,因而孕妇自然成为“熊猫”级人物。然而,当确认蓄势待发的怀孕真实地来临,你是否已经被卷进了“保胎”的旋风,你是否已经盲目地跟风而走?
案例一:排出万难型
在《大话西游》里,周星驰曾有经典对白:“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现实生活中,西子也常常深陷于这种“痛苦”。西子的版本是这样的:“曾经有一个可爱的胎儿放在我肚子,我却做了人流,等我现在怀不上时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36岁的西子,属于那种事业和家庭都很好的女人,因此,盼望宝宝的心情越发地急切。经过多方治疗,今年夏天终于怀上了。“保胎”大战从此来开帷幕……
第一时间辞职,第一时间住院,吃喝拉撒都挪到了病床上。
深谙“女人过了36岁生殖能力急剧下降”之理的西子,宁可花重成本来作为“生育”的投资,也不愿意因为“保胎”不善而有所差池。
案例二:屡战屡败型
“老公,又怀上了。”萧萧怯怯地拿着验孕纸说着。
丈夫眼里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很快被忧虑而遮盖:“又怀上了?这回行吗?”
28岁的萧萧,结婚7年,流产6次。
这些数字触目惊心啊,虽然萧萧还能怀上孩子,那可仅仅是年轻的资本,6次的流产已经让她伤痕累累,身心疲惫。
这回行吗?所有认识萧萧的人得知这一“喜讯”后,都会有着同样的担心与疑问。于是,不管是家长型的长辈,还是闺蜜型的朋友,皆一致建议:这次一定得要好好保胎,而且得一直保到孩子出生为止。婆婆特意搜集了大量的民间偏方,每天煲着苦涩的中药给萧萧服用。然而,就在孕周第6周的时候,萧萧突觉小腹疼痛,后来发现下身见红……就这样,6周的胎儿在浓浓的药味中流逝。
案例三:未雨绸缪型
大学毕业一年的杨希结婚了,在大学班级QQ群上发布喜讯时,很多同学都表示非常的意外——她不是最有事业心的女孩吗,怎么刚参加工作就结婚了?其实,杨希也有着她的无奈,因为“奉子成婚”。
无奈归无奈,从小生活在潮汕传统家庭的杨希,在决定结婚生育后就一心扑在“保胎”上面。上网店买来各式各样的“保胎秘笈”,进准妈妈群讨论借鉴各家的“保胎真经”,自己动手烹饪千奇百怪的“保胎佳品”。
听说准妈妈群里有人讨论打保胎针和吃保胎药的,杨希也寻思着要给更好的东西给肚子里的宝宝,于是特意上医院准备向医生提出要吃些保胎药。
保胎,已经成为孕妇生活的重心之重!然而,诸如以上三则案例那样,是否她们都需要进行保胎,她们的保胎方式对吗?是否走进了“过度”的胡同?
高龄产妇的“保胎”:
案例一中的西子属于高龄产妇一类,此类准妈妈的心理状态较年轻的准妈妈不同,对胎儿的问题非常的担心。西子本是一位工作“达人”,为了“保胎”而辞职,更严重的是直接住进了医院,这样不仅断绝了工作交往,连日常生活也局限于一隅。此种看似更全面的“休息”与“护理”,其实会让她变得敏感,而稍有不适,则会“忧心忡忡”,这对胎儿的正常发育非常的不利。
高龄产妇的“保胎”特点:产程明显会延长,出现滞产机率高。这类准妈妈在进行“保胎”时应该注意要缩短检查的间隔时间,最好每隔半个月就检查一次(常规的产检是一个月一次),在检查中特别注意血压和尿HCG的变化。从第三个月起,应该每周检查一次,一旦发现胎位异常,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校正。
反复流产者的“保胎”
案例二中的萧萧属于习惯性流产者一类,此类准妈妈因担心怀孕后“流产”的恐惧,往往更习惯于一旦怀孕就马上保胎,极少进行相关检查。萧萧结婚7年流产6次,并没有归结于自身的原因,而是将筹码放在“保胎”的篮子里,其实是一种盲目的行为。
习惯性流产者的问题往往是出在胚胎疾患和母体疾病这两方面。因此,一旦有超过3次流产经历的女性,在孕前应该做全面的检查,对症治疗或避免怀孕。
习惯性流产者的“保胎”的特点:在妊娠开始时,最好前往医院咨询专业医生,给与孕期保健指导;从妊娠中期开始,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便于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另外,习惯性流产者在妊娠内三个月、七个月以后应该严格禁止性生活,避免因兴奋与刺激导致流产的发生。
健康孕妇勿盲目“保胎”
案例三的杨希属于新一代的准妈妈,这类准妈妈对于资讯的获取是非常在行,也非常热衷,尤其对于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总会费尽心思地搜集信息。但是,也正是因为信息的繁多与杂乱,这类准妈妈往往缺乏一定的判别能力,针对众多的信息不知如何科学的筛选与使用。正如杨希这样的情况,但凡听说“有益于保胎”的方法都会去尝试。
像杨希这种健康型的准妈妈,“保胎”纯属多此一举,甚至会弄巧成拙。作为一名准妈妈,其孕期保健无需额外服用药品。因为“保胎”药物与针剂的主要成分是孕激素,其是针对妊娠期女性体内孕激素水平低而额外补充,使得子宫内膜增生,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但是,服用过多的孕激素,会导致导致妊娠过期、胎儿畸形或男性女性化。这不得不说是盲目“保胎”的一大憾事!
对于“保胎”,不管是准妈妈还是家人,应该本着平常心去看待。胎儿在母体中发育成长,有着它自身的一个规律。如果出现先兆流产症状,那有可能是自然淘汰的一种信号,勉强“保胎”实属意义不大。目前,在胎儿早期的检测中,还没有很好的方式进行更早更准的监控,大多数是靠B超或检测激素含量而判定胎儿情况。但是,作为一位即将准备怀孕的人或刚怀孕的人,应该了解以下的知识——
一、 孕前检查的意义不可忽视,“保胎”只是一种辅助方式。
近些年来,由于性观念的开放而导致性行为的无约束,于是,出现了“未婚先孕”这一群体,从而有了“奉子成婚”一族。自然而然地,这部分女性就没有正儿八经地做过婚前检查或孕前检查,更别说孕前准备了。孕前检查其与常规体检不一样,其主要包括八大项目:1、生殖系统;2、脱畸全套;3、肝功能;4、尿常规;5、口腔检查;6、妇科内分泌;7、ABO溶血;8、染色体异常。孕前进行相关检查后,可以提前排除影响胎儿的因素或节育以免发生不可回避的悲剧。
二、 从优生优育的角度而言,“保胎”是一种人为的阻挠。
人类繁衍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伟大而神秘的进化体系里,早已形成一套完备的“种子筛选”系统,即将优秀的“种子”保留,将劣质的“种子”淘汰。在妊娠早期,有的孕妇出现先兆流产的症状,其实就是一种筛选“信号”。有可能是胚胎出现问题,导致母体的孕激素出现急剧下降,外界补充也无济于事;也有可能是母体的子宫存在问题,如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受损,无法提供适合胚胎生长的良好环境。
那是不是“保胎”是无用功呢?非也!“保胎”的兴起也正是优生优育理念的实践行为,但是保胎并不是所有准妈妈都适合的。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的准妈妈才是“保胎”的真正需要者——
1、曾有过不孕不育史;
2、出现腰酸、小腹隐痛或出血等症状;
3、曾有过两次以上复发性流产或习惯性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