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位有6个月大的孩子的妈妈说:“我再也不想继续亲密育儿法了。”我们问她为什么,她说:“一周7天,每天7小时,每过一会儿去看孩子,孩子都醒着。我每天晚上花费如此多的时间让孩子睡觉,一遍又一遍,她的睡眠非但没有改善,还越来越糟糕。我们都太累了,几乎无法正常工作。”我们看到了事情的根源——父母并没有完全理解适度安抚的真正含义,他们将注意力完全放在孩子的身上,看他学会独立,学会学习,或者努力挣扎。父母一门心思帮助孩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过分依赖父母,无法真正实践自己的能力。
其实,不光是睡眠,协调性也可以用在育儿的其他方面。想象一下,你15个月大的宝宝正在很努力地进行图形分类,她胖乎乎的小手用力将一块块碎片塞进去。也许你很想帮她一把,但是你知道,如果她想学会,就得自己努力。这时,你可能会说两句鼓励她的话,但是如果你选择上前帮她,那么她以后就会直接将碎片送到你面前,让你帮她做这件事。
我想要说的是,你为孩子做了她会做的事情,就相当于剥夺了她努力尝试,并最终学会的机会。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使用“协调性”一词,而不是“依附性”——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我们的目标在哪里。实现协调性的做法是,孩子自己学习的时候你在孩子旁边观察,这样就能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帮助她,什么时候应该给她留有空间。
能实现协调性的父母都可以在孩子明确提出自己的期望时及时做出反应。他们给孩子这样的信号:我和你待在一起,看着你,但是我知道你自己可以做到。你不是不帮忙(关上门再也没反应),也不是过度帮忙(孩子大到完全不需要摇晃安抚了,还搂着他躺下,拍着哄着让她睡觉)。
当你以这样的方式对待你的孩子时,你会发现,她的入睡能力之蓬勃多么令人惊讶。这不是因为你训练她或者哄她睡觉的效果有多好,而是她有能力形成自己自然的、本能的睡眠能力。家长停下来,观察,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睡觉方式。这可能做起来很难,但它确实是你的孩子成长所必须要面对的过程。
协调性不是下意识的反应。这使得孩子感觉有爱她疼她的父母在身边陪伴,心里很踏实,同时也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并不断去实践。婴儿一天一个样,他们的成长不等人,协调性就是让父母最大限度地培养(而不是扼杀)孩子的睡眠习惯,让孩子有足够的空间来协调这些发育期的技能。在附录里你将看到帮助父母建立协调性和专注力的练习。
是不是听起来很合乎情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看到,很多父母要么不断走向过度帮助,要么先过度帮助,等到实在受不了且发现别无选择了,就苛责或者干脆不再帮助。本章的每一种方法都将针对如何做出反应给你具体的指导,同时也能让孩子做好自我安抚(5个月大以后),以便他能愉快地、独立地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