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改变人生的不是鸡血,而是习惯

上月底高考成绩出来后,广西考生杨晨煜接受采访时坦诚自己考得“比较满意”。那是当然了,因为他的成绩单是这样的:语文140分,数学150分,英语 150分,理科综合290分,总分730分。

这是广西恢复高考以来的理科最高分,一个破了纪录的成绩。

点进任何一则新闻你都不难发现,这位高考状元不仅是学霸,甚至长着一张比李敏镐更帅的脸。

图片来源|梨视频截图

他告诉记者,自己没有参加过任何校外培训班,只是善于总结归纳和时间规划。“不管是一个月还是一周、一天,都要有计划、有重点、有反思。”

而他的妈妈在被问到怎么培养出学霸孩子时说:“一定要在孩子没有自主能力时,帮助他养成习惯。虽然这个过程很痛苦,但定型以后,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不禁想起梁实秋曾在文章中写到一段话:

习惯是慢慢养成的,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还不很容易。

例如说: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这也要从小时候养成,很多人从小就贪睡懒觉,一遇假日便要睡到日上三竿还高卧不起,平时也是不肯早起,往往蓬首垢面的就往学校跑,结果还是迟到,这样的人长大了之后也常是不知振作,多半不能有什么成就。”

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有不同,而这些不同的习惯,也终将驮着人们到达人生不同的去处。

不好的习惯,让人麻木或者持续疼痛,而好的习惯,则可以避免生活中很多麻烦。这个道理,也是很久以后我们才懂。

1:坏习惯,会杀死你的生活

所谓习惯,就是每个人每天理所当然做的事,于是才构成了生活,构成了生活中一个流水式的标准。因此习惯很小,但力量很大,日复一日,就成了你的人生缩影。

我们在这几年会尴尬地发现,很多人的人生缩影变成了:被手机绑架的一天。

上班跟朋友微信聊聊天,下班路上刷下朋友圈,吃个饭再刷下朋友圈,回到家拉开架势打几盘游戏,再一看时间,十二点了,再打开热播的新剧,看一个小时,才拖拖拉拉去洗澡,洗完澡又玩一个小时手机,好的,凌晨两点。

被手机支配的一天里,感觉什么都做了,可真正重要的事,却一件都没完成。

于是熬夜的第二天早上,只能赖床赶地铁慌慌张张迟到打卡一条龙,你捂着没吃早餐的胃,开始抱怨:“无聊的一天又开始了。”

真的是生活无聊吗?不然,你只是培养了很多坏习惯。因为这些习以为常,生活才陷入没有边际的消极和沉重的压力之中。

我有位前同事就是这样,平时上班时间就在浑水摸鱼、网上冲浪,工作一大堆他也从不着急,永远拖到最后才开始做,月度KPI永远垫底。

这倒也没什么,但有一次死线逼近,她正在抓紧最后的时间赶方案,客户却提前到了,那一刻她奔溃了,方案上一片空白。

《肖申克救赎》有这样一句话:“这些墙挺有意思,一开始你抵触它,然后你习惯它,最后你不得不依赖它。”

秦桑一直坚信,你的生活习惯就是你的人生缩影,娱乐放松的生活方式,当然能给人带来幸福感和瞬间的快乐,但一旦这成了长久的日常,就变成一堵厚实却岌岌可危的墙,可以轻易将一个人压垮。

习惯了偷懒,就会放纵; 习惯了放纵,就会麻木。

2:改变人生的不是鸡血,而是习惯

这几年大家喝的鸡汤也不少,朋友圈经常有人发各种打鸡血语录,譬如:

“今天的苦,是为了看到未来送来的礼物”“我必须暗自努力,才能在人前显得轻松得意”“永不言败,是成功者的最佳品格”“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可转发了之后呢?人生就扶摇直上九千里大鹏展翅冲上青云了吗?不,什么都不会改变。努力的人依然勤勤恳恳,堕怠的人还是原地踏步。

因为改变人生的从来不是脱口而出的鸡血,而是日复一日的习惯

作家海明威的习惯就很好,他每天站着写作,还会认真记录自己每天产出的文字数量。在采访时他说:“每天早上天一亮我就动笔,没人打扰;清凉的早上,有时会冷,但写着写着就暖和起来。”到中午他会停下来做点其他的事情,比如运动、阅读和玩乐。

写作的习惯对他而言是欲罢不能的:“停笔的时候,你好像空了,同时又感到充盈,就好像和一个你喜欢的人做爱完毕,平安无事,万事大吉,心里没事,就等第二天再干一把,难就难在你要熬到第二天。”

村上春树更严格,他说:“我会在早晨4、5点钟起床,工作五至六个小时。下午的时候,我会跑步十公里或者游泳一点五公里,然后读一会书,听听音乐。晚上九点钟睡觉。我每天重复这种作息,从不改变。”

前段时间采访的作家吴忠全,在被问到旅行之外还喜欢做什么的时候,他的回答是:

“除了工作我就是看书、散散步。每天都会慢慢走个半小时或一个小时,能思考很多平时不会去想的,看书也是,除此没有更喜欢做的事了。这样把写作当成一个职业的话,才能长久地坚持。如果我兴趣爱好太多的话,那真的就没有时间写作了。”

这些看起来很厉害的人,若要深究他们成功的秘诀,无非也就习惯两个字罢了。

培养了一个好习惯,然后去遵循,也由此生出成就感和生活的欲望来,继而会变成你的个性,个性就会变成你的命运。

3:前半生你养成习惯, 后半生惯决定你

环球人物曾对董卿做过一期采访,问董卿关于阅读的看法。

董卿回答:“我基本上保持每天睡之前1个小时阅读,雷打不动的,很多人问我还能坚持啊。无所谓所谓坚持不坚持,这是一个习惯了。”

很少人知道这个习惯,是从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被培养起来的。

从识字起,父亲就每天让她抄成语、古诗、古文,大声朗读、背诵,不定时还会检查。父母会给她开列名著书单,开了就一定要读完。

小时候,饭桌给董卿留下很多痛苦回忆,因为父亲会在吃饭的时候各种数落她,她经常一边吃饭,一边哭。对于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年幼的董卿受尽了煎熬,甚至一度对父亲充满了怨恨。

直到成年工作了,董卿才明白正是小时候吃尽苦头的习惯,才让她长大后才能一直甜。

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我们能看到那个优雅、自信、充满诗意的董卿,也是为什么她能做出《诗词大会》《朗读者》这样广受好评的节目。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对人生做过一个精妙的注解:“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它就像是浴池里的温水,给你足够包裹的安全感,但同时又很容易让你变成一只在温水中瘫软的青蛙。

如果前半生没有培养好的习惯,后半辈子就很容易被生活偷光所有选择,乃至于被欺负被俯视。

唯有好的习惯,让你拥有生活的主动权。

也许有人会说,可习惯是很难形成的,我就是有一些一时半会改变不了的习惯,那该怎么办呢?马克·吐温对此倒是很理解,他说:“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

习惯是很难一下子改变的,但还是可以慢慢培养。

如果每天除了工作,你就只剩下16小时,在这16小时里,再刨去睡觉的8小时,每天自由支配的时间就是8小时,这8小时,足够你去培养习惯了。

给多少时间学习,多少时间锻炼,每天跑多少公里多少,看多长时间的书……都是可以精确计量的,如果能确立时间,每天养成利用闲暇时间习惯,无论多么短暂,也因为有益身心,最终总能积少成多,产生好的结果。

不断地推倒那些压在自己身上的石头,积极地去跨越生活的边界,探索自己的可能吧,像我很喜欢的山本耀司曾说的那样: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我从来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

今 / 日 / 互 / 撩

你至今为止,坚持得最好的习惯是什么?

图片大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字由极物原创,转载请说明。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改变人生的不是鸡血,而是习惯  鸡血  鸡血词条  而是  而是词条  习惯  习惯词条  改变  改变词条  不是  不是词条  
亲子

 【持续关注】专业检查 — 助6岁...

昨天,成都西南儿童医院发育行为科颜泽明主任、康复科姚月萍老师及相关工作人员把小税税接回了医院,将他安排在了四楼住院部。为明确孩子具体病情:智力障碍属于几级、自闭...(展开)